水利工程建设中弃土场设置的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
罗春华
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014030
引言
水利工程建设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其中,弃土场的设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弃土场作为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多余土方的堆放场所,其位置选择、堆放方式和管理措施直接关系到周边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如何有效减轻水利工程建设中弃土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将从环境影响分析入手,结合具体实例,探讨弃土场的治理措施,以期为水利工程的绿色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弃土场设置的环境影响分析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大规模的土方开挖和回填作业产生的多余土方,通常会被堆放在指定的弃土场。这些弃土场的设置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更对周边的自然景观造成了显著的破坏。尤其是在山区水利工程中,弃土场的存在往往意味着山体植被的大面积损失,地形地貌发生显著变化,从而严重影响了区域景观的完整性和自然美感。
弃土场的堆放方式和管理措施,对于防止水土流失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若堆放不当或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弃土场在雨水的冲刷下极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这不仅会导致土壤养分的流失和土地生产力的下降,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如河道淤积、水库库容减少等,进而对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构成严重威胁。水土流失问题不仅影响工程本身的安全稳定,还可能对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不利影响。
以某大型水利工程为例,该工程在建设初期由于规划不当,导致部分弃土场被设置在了敏感生态区域内。这不仅使得周边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还加剧了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管理上的疏忽,部分弃土场出现了土壤侵蚀和污染物渗漏现象。这些有害物质通过雨水径流等方式进入水体,对下游的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这一实例充分暴露了弃土场设置不当和管理不善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弃土场的规划和管理工作。从源头上减少土方的开挖和回填量,优化弃土场的选址和设计,加强堆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以及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都是减轻弃土场对环境影响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保障水利工程顺利进行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弃土场治理措施探讨
为了减轻弃土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首先需要在工程规划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选址。在工程规划阶段,必须全面考虑地形地貌、植被覆盖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确保弃土场远离敏感生态区域和水源保护区等关键地带。这要求我们在选址时深入调研,准确把握区域环境特征,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在规划弃土场的数量和规模时,应紧密结合工程实际需求,力求在满足施工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通过精准计算土方量,合理规划弃土场的面积和高度,确保其在整个工程周期内能够安全、稳定地存放多余土方。在弃土场的堆放过程中,需采取一系列工程措施来预防水土流失。首要任务是构建有效的防护设施,如挡土墙和排水沟,这些设施能够显著降低雨水对弃土场的冲刷力度。还应对弃土场表面进行适当处理,增强其抗侵蚀能力,比如采用覆盖材料或压实技术,以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为确保弃土场的长期稳定性,必须建立定期的检查和维护机制。这包括对挡土墙、排水沟等防护设施的巡查,以及对弃土场表面的沉降和裂缝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对于已经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应采取积极的生态修复策略。通过种植适宜植被,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生态恢复。同时利用人工湿地和生态塘等生态工程,能够净化水质,减少污染物排放,为周边生态环境的恢复提供有力支持。通过这些综合措施的实施,我们有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动水利工程的绿色发展。
三、国内外治理经验借鉴与启示
在国内,水利工程在弃土场治理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一些项目通过创新的防护技术,如“生态袋 + 植被网”组合,显著增强了弃土场的抗侵蚀能力,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问题。这些工程还注重生态环境的恢复,通过精心挑选并种植适宜的植被,不仅改善了土壤结构,还提升了土壤肥力,为生态修复奠定了坚实基础。更进一步,建设人工湿地等生态工程,有效净化了水质,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为弃土场周边生态环境的全面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些成功案例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指明了未来水利工程在弃土场治理方面的方向。
国外在弃土场治理领域同样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许多国家运用先进的土壤稳定技术,有效提升了弃土场的结构稳定性和抗侵蚀能力。结合生态修复技术,通过科学种植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等手段,成功改善了弃土场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这些国家还高度重视法律法规建设,明确了弃土场管理的责任主体和具体监管要求,为弃土场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些国际经验对于我们构建更加完善的弃土场治理体系、全面提升治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中弃土场的设置对周边环境产生了一系列影响,这些影响不容忽视。为了减轻这些影响,我们需要从科学规划、合理选址入手,采取一系列工程措施和生态修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同时还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治理经验和技术手段,不断完善弃土场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福乾. 某水利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布设[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 2023,52(9):19-20.
[2] 温江涛. 浅析水土保持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文摘版 ) 工程技术 , 2021(11):2.
[3] 马绍斌. 水利工程开发建设项目中水土保持对策探微[J]. 水能经济 , 20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