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路基与桥梁连接部防撞墙施工工艺优化
罗春华
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014030
引言
高速公路作为现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防撞墙作为路基与桥梁连接部的关键防护设施,承担着缓冲车辆冲击力、保护行车安全的重要职责。然而,由于施工工艺的复杂性及现场条件的限制,防撞墙施工往往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对防撞墙施工工艺进行优化,提高施工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防撞墙施工现状分析
目前,高速公路路基与桥梁连接部的防撞墙施工主要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然而,在实际施工中,常出现以下问题:
(一)气泡问题
防撞墙内部钢筋布置密集,这使得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气泡难以顺利排出。当混凝土凝固后,这些未能排出的气泡便会在防撞墙表面形成密集的小孔洞,不仅严重影响了防撞墙的外观美观度,更降低了其结构的密实性和耐久性。长期来看,这些气泡还可能成为水分和腐蚀性物质侵入的通道,加速防撞墙的损坏。
(二)麻面与蜂窝
在防撞墙的接缝部位和底部,由于模板支护不当或振捣不充分,混凝土无法充分填充模板间隙,导致拆模后出现麻面和蜂窝状缺陷。这些缺陷不仅使得防撞墙表面粗糙不平,降低了其防护效果,还可能成为应力集中点,在受到车辆冲击时更容易发生破坏。
(三)线形不流畅
防撞墙的线形流畅度对于其整体美观和防护效果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测量和模板支护精度不足,往往导致防撞墙线形不流畅,出现折线、曲线不圆滑等现象。这不仅影响了防撞墙的整体视觉效果,还可能降低其防护性能,增加行车安全隐患。因此,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施工工艺的优化和改进显得尤为迫切。
二、施工工艺优化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优化策略:
(一)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在高速公路路基与桥梁连接部防撞墙施工中,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是提升施工质量的关键。通过科学试验,精确确定最佳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在搅拌、运输、浇筑过程中展现出良好的和易性、流动性和凝结速度。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更易于施工操作,能减少因搅拌不均或运输颠簸导致的离析现象;适宜的流动性则保证混凝土能充分填充模板,避免出现蜂窝麻面;而合理的凝结速度则确保混凝土在浇筑后能及时硬化,达到设计强度。加入适宜的外加剂也是优化混凝土性能的重要手段。减水剂能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改善其工作性能;引气剂则能在混凝土内部引入微小气泡,这些气泡不仅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融能力,还能在混凝土硬化后作为缓冲层,有效吸收和分散外力冲击,减少气泡的产生,提升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整体性能。
(二)改进模板支护技术
在高速公路路基与桥梁连接部防撞墙施工中,改进模板支护技术对于提升施工质量至关重要。采用大块钢模板是其中的关键措施,大块钢模板具有尺寸大、刚度高的特点,能显著减少接缝数量,从而降低漏浆风险,提高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同时,大块钢模板的重复使用性好,能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在模板支护前,精确测量是确保模板位置准确、线形流畅的基础。施工人员需使用专业测量工具,对模板安装位置进行反复校核,确保模板与设计线形一致。此外,还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模板进行适当调整,以应对地基沉降、温度变化等因素对模板位置的影响。为防止漏浆,使用密封胶带粘贴模板接缝是一种有效方法。密封胶带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粘性,能紧密贴合模板接缝,形成有效的密封层。在粘贴过程中,需确保胶带平整、无气泡,并压实牢固,以充分发挥其密封作用,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三)加强振捣与养护
在高速公路路基与桥梁连接部防撞墙施工中,加强振捣与养护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节。采用分层浇筑法,每层厚度严格控制在 30cm 以内,有助于混凝土充分振捣密实,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分层浇筑还能减少混凝土内部的应力集中,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振捣时,应选用插入式振捣器,并配合使用橡胶锤敲击模板。插入式振捣器能够深入混凝土内部,有效排除气泡和多余水分,使混凝土更加均匀密实。而橡胶锤敲击模板则能进一步帮助气泡逸出,同时减少模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空隙,提升混凝土与模板的贴合度。拆模后,必须及时进行养护工作。养护过程中,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因水分蒸发过快而导致的裂缝产生。可以采用覆盖保湿材料、定期喷水养护等方法,确保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保护。通过加强振捣与养护,可以显著提升防撞墙的混凝土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为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三、实例验证与优化效果
在高速公路路基与桥梁连接部防撞墙施工中,通过实施一系列施工工艺优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气泡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优化后的混凝土配合比更加合理,外加剂的加入有效改善了混凝土的性能,减少了气泡的产生。同时,振捣工艺的改进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插入式振捣器与橡胶锤的配合使用,使得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更加均匀密实,气泡得以顺利排出。拆模后,防撞墙表面光洁度显著提高,气泡问题得到了根本性改善。
麻面与蜂窝现象明显减少。改进后的模板支护技术提高了模板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减少了接缝数量,从而有效避免了漏浆和混凝土不密实的问题。振捣工艺的加强也确保了混凝土在接缝部位和底部的充分振捣,使得麻面与蜂窝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防撞墙的线形流畅度得到了显著提升。精确测量和模板支护技术的运用,确保了模板位置的准确性和线形的流畅性。拆模后,防撞墙整体线形美观大方,与道路线形完美融合,不仅提升了道路的整体美观度,也增强了防撞墙的防护效果。通过施工工艺的优化,高速公路路基与桥梁连接部防撞墙的施工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为道路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高速公路路基与桥梁连接部防撞墙施工工艺的优化研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并通过实例验证了其有效性。优化后的施工工艺显著提高了防撞墙的施工质量,确保了交通安全和道路美观。未来应继续加强施工工艺的研究与创新,推动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文平 . 一种市政高架道路桥梁防撞墙的施工设备.CN202221872522.7[2025-03-17].
[2] 吴纪东 , 王明远 , 贺书伟 , 等 . 桥梁防撞墙施工用挂篮 :CN202020505583.4[P].CN212335774U[2025-03-17].
[3] 庄亦强 . 一种新型道路桥梁防撞墙护栏 :CN201820680108.3[P].CN208201726U[2025-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