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学前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传统文化意识

作者

尤利君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第一幼儿园 河北承德 068250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初期阶段。但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幼儿能够认识到世界的方式更加多种多样,再加上幼儿教育的“国际化”,加快了在幼儿教育“去本土化”的脚步,使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式逐渐的被外国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替代。许多孩子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所知甚少,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改变这一现状,要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意识,只有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才能源远流长。

一、在游戏中培养幼儿传统文化意识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所有学习的基础,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意识,在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对幼儿自身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幼儿能够认识世界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教育方面“与世界接轨”,再加上外国对中国进行文化上的渗透,使得孩子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认识。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注重对孩子的传统文化培养,让孩子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荣。

学前教育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对于学习还没有概念,天性就是“玩”,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比如说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剪纸,早在北朝时期人们就开始用纸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花纹,此后剪纸就一直在传承中创新与发展,一直至今。剪纸既是中华传统文化,还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能够在“玩”中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剪纸不仅仅锻炼幼儿的眼手的协调能力、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还能够更好地培养幼儿传统文化意识。除此之外,还有泥塑、编织、木偶等传统的民间工艺,幼儿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传统民间工艺,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意识。

二、在实践中培养幼儿传统文化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讲:“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归宿、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没有实践,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也就不能科学、正确地指导后面的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意识来说,只是一味地灌输给幼儿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其传统文化素养是不可行的,幼儿还处于人生刚刚发展还未发展的特殊阶段,对这种表面化,抽象化的内容是不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幼儿教师应该将实践和认识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实践中认识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

目前外国文化对于学前教育的渗透比较普遍,圣诞节、万圣节等过“洋节”的现象比较突出,这就说明更要注重和加强对幼儿中华传统文化的培养。将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意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比如开展春游,秋游等课外活动,带领孩子参观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让孩子积极地参与其中,了解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还可以邀请文化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或者民间艺术家走进学校,对幼儿进行面对面的传统文化知识教授,让传统文化更具有说服力,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意识,给幼儿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三、在课堂中培养幼儿传统文化意识

幼儿园还是孩子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孩子们很大一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对于幼儿的传统文化意识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幼儿教师缺乏培养幼儿传统文化知识的意识,不能够正确的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导致对幼儿传统文化培养的缺失。学校应该要求幼儿教师意识到培养幼儿传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使幼儿教师在课堂之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带领孩子朗读古诗词等方式进行对幼儿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

幼儿教师自身也应该更加了解培养幼儿传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更要以身作则,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给幼儿讲传统文化故事,如“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邯郸学步、孟母三迁”等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的故事,幼儿教师通过自身情绪的感染和熏陶来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知识。

四、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传统文化意识

首先可以多去开展一些具备传统文化教育意义的园内外实践活动。幼儿教师可以从幼儿的兴趣与经历出发,不断丰富与完善传统文化活动的形式、内容,比如说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鼓励幼儿在亲身参与与体验这些节日活动的过程中去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内涵,增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感悟;其次可以量传统文化渗透到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相较于其他的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在形式上比较开放,在内容上也比较多样化,幼儿完全可以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这还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这一视角出发,幼儿教师需要将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到区域活动中,将不同的文化主题元素引入到其中,帮助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良好教育;最后,教师还可以结合传统文化自身的特点,拓展与优化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专项体验活动。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包含着极为宝贵的财富,能够对幼儿良好品质的养成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需要我们教育者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对于培养幼儿传统文化意识,幼儿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把中华民族勤劳、仁爱、孝亲、坚强、包容、朴实和自省的美好品格教育融入其中。利用各种形式,营造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让幼儿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不仅能够对幼儿未来发展产生很重要的影响,还能够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认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使中华文化能够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参考文献:

[1] 张 倩 . 浅 谈 传 统 文 化 对 幼 儿 的 影 响 [J]. 新 校 园 : 中 旬 刊,2023(7):71-71.

[2] 张苏杭 . 浅谈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J]. 好家长,2024(81):174-174.

[3] 孙玉琴 . 幼儿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探索 [J]. 新课程上旬,2017,(12):322,324

[4] 郭军 . 浅谈在幼儿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 教师版 ),2018,(14):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4 年度承德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课题编号:2405018)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尤利君(1996-),女,满族,河北滦平人,专科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