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技术、体能、运用”维度谈教学方式的运用

作者

李强 隋凤龙

宁波市北仑区柴桥中学 浙江 宁波315809;宁波市北仑区大榭中学 浙江 宁波315800

一、技术方法当讲授,夯实基础触思考

在积极转变教学方式的实践探索中,在倡导新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同时,讲授式教学越来越被淡化。“导学案”风靡全国,教学变革“模式化”“程序化”严重,“形式化”“表浅化”突出,基本放弃了对教学领域诸如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学科特点和本质、教学规律等重要方面的认知、研究和探索。然而,体育与健康学科则主要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以身体活动的方式来获得肌肉本体感觉,是运动认知性学科。学生要建立所学动作的具体表象,要理解动作的结构顺序,才能开展动作练习。这些知识的获取离不开教师的讲解示范,尤其是学生在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时,采用讲授式教学能为学生后续学练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从学技术、练技术到用技术不同阶段,学生的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在面对新授内容,即单元教学技术方法学练时,学生虽然带着学习生活中的知识储备走进课堂,但面对专业的技术动作时,应该在建立正确动作表象和对动作结构的正确理解后开展练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成对所学内容的进一步思考,触发其主动学练。相反,学生在不具备任何基础的情况下,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项目式教学不但起不到启发的作用,反而降低了教学效率,影响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动作技术的初始学习阶段讲授式教学方式是必要的,是不可替代的。

简单技能的自动化形成,如在水平二四年级花样跳绳教学单元,只有在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通过观察理解并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才能掌握单、双脚跳绳的基本动作,只有在掌握了基本跳绳动作之后,学生才有能力,有动力去创编各种花式跳法,才能为更高级的教学带来便利。正如维果茨基所说“习惯的形成使我们的意志拥有越来越有力的机制,并使它提出越来越遥远的目标┄┄如果读和写的过程永远不能成为一种习惯,它就会吞噬我们意志的能量,就没有余地来进行集中思考。”但该种教学方式在单元教学中不宜过多采用,在学生能够理解动作要领的基础上,要多运用能够触发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练的教学方式。因此,传授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在面对新授内容时采用,即在教学的技术方法阶段运用,在学生已具备一定基础的情况下该种教学方式则不宜过多采用,此时应多采用能够触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建构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式。

二、练习方法多启发,问题引领促学练

仅有重复的机械训练是有害的。习惯总是一种行为的机械手段,因为只有在条件单一的地方,才会带来益处,否则可能会造成刻板行为,思维僵化、固化,难以适应新情景,难以迁移。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排球垫球教学中,我们通过多个课时进行单一的垫球技术学练,强调动作的要领,追求垫球的个数,但在达成目标后,突然发现学生在比赛中却难以运用。这便是在长时间单一练习条件下造成的思维僵化、固化,难以适应新情景的典型表现。在单元教学中为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在学生理解所学技术动作结构,动作要领的基础上就要避免过多的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要为学生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景,通过问题引领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练,建构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通过引导、提问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其中,问题驱动和情景创设是实现启发式教学的两种重要手段。在运用“技术、体能、运用”策略构建单元教学计划时,如在水平四七年级排球教学中,我们设计 6 课时的传球单元教学计划,以 1:2:3 的比例安排技术方法、练习方法、运用方法,在完成第一次课技术方法学练后,在进行练习方法课时时则较适合采用以创设真实情景的问题启发式教学。

1. 设计子问题链,促学生积极思维

围绕关键问题挖掘子问题,针对子问题设计具有启发性、递进性、结构性的子问题链是问题驱动的关键。如在排球传球单元练习方法课时中,首先,我们确定关键问题为“判断—移动—取位找准击球点;建立场地及配合意识”。然后,围绕这个关键问题设计子问题,子问题 1:额前上方一球左右击球;子问题 2:垫传球的有效衔接;子问题 3:垫传的配合意识。围绕子问题再提出能够促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练习中找到该问题答案的子问题链。如,围绕子问题 2 提出问题链,“垫出什么样的球有利于二传传球?”“垫球不到位,二传如何调整?”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垫球的同学自然会将球尽力垫至二传的头上,在垫球不到位的情况下,二传同学则会给出“垫高一点或远一点”这样的提示,这就促发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在问题的驱动下使垫球同学明确将球垫至二传的头上,二传也会根据来球情况做出位置的移动和传球方式的调整,进而解决垫、传球的有效衔接。

三、运用方法重项目,自主探究聚素养

随着单元教学的不断推进,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逐渐增多,对技能的理解也逐渐加深,此时应注重技能在真实情景中的运用,让学生在比赛中练技能用技能,学会自我总结,自我归纳。项目式学习正属于归纳教学法,重视从经验中总结、归纳,它的起点是经验,形成思维的过程是归纳。相较于问题式学习强调知识的获取,项目式学习则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主张以学生、活动和经验为中心,让学生参与真实情景中来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从做中学,从做中凝聚素养。

在单元教学推进的运用阶段,学生已经对该单元学习内容获得了一定深度的经验,因此我们以学生为中心,创设真实情景的活动,让学生在以获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带着任务去完成活动正是课程改革所力主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依据项目式学习构成要素及实施过程,首先教师要设计该节课的挑战性任务“制定 2 种以上前场球战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料“任务单”其次,对学生进行分组“5—8 人一组”,组织小组内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进行讨论—演练—持续验证—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好参与者的角色,在学生讨论出现问题时,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支架。如,在执行低位向高位掩护时,出现掩护意图明显被防守队员识破,造成掩护不成功,队员之间相互指责时,教师要及时干预,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原因,找到解决问题方法。在不断的讨论和持续验证中,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在真实的战术配合中,每个小组制定出 2种以上前场球战术,并在随后的比赛中不断去验证战术的合理性,并能随情景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