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念任务评价一致性框架下英语单元教学设计的逻辑优化
罗妙
四川省汉源县第二中学
引言
“大观念”强调以一个统摄性的意义主题为逻辑起点,将单元内零散的知识与技能整合为有机关联的整体,从而明确教学的根本方向。而教学评价则从传统的终结性判断功能中脱离,转变为一个贯穿学习过程、兼具诊断与赋能作用的动态导航系统。当二者在单元教学设计中实现耦合,便能构建起一个从目标确立到过程引导,再到效果反馈的逻辑闭环。这种整合对于推动英语教学从表层的语言知识传递,迈向深度的核心素养培育具有至关重要的实践意义。因此,深入探索大观念任务评价一致性框架下英语单元教学设计的逻辑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大观念”为核心,明确单元育人目标
“大观念”是单元教学设计的灵魂与逻辑起点,它将零散的语言知识点与技能目标凝聚为具有统摄性的意义主题,从而明确单元的整体育人方向。它要求教学设计超越对文本表层信息的处理,转向对深层主题意义的探究,使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建构对人、社会与自然的深刻理解。以“大观念”为核心,教学目标可以从单一的语言能力培养,升华为涵盖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的核心素养培育,确保后续的任务设计与评价方式都服务于这一根本目标,形成逻辑严谨、目标明确的教学闭环。
以《Unit 6-Nurturing nature》一单元内容为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将“人与自然在互动中展现的坚韧精神与和谐共生智慧”这一大观念作为贯穿始终的探究主线,用以指导各课时目标的达成。在(Starting out)部分为实现“激活已有知识背景”和“了解世界遗产类型”的目标,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讨论黄龙、伊瓜苏瀑布等图片时,思考人类在这些自然景观中扮演的角色,从而将话题自然引入世界遗产的分类,让学生理解这些遗产正是人与自然互动的宝贵结晶 。进入核心文本学习(Understanding ideas)时,教师的引导将超越“获取课文主要信息”的浅层目标。通过设置“建设者们的哪些举措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等问题,教师带领学生深度挖掘青藏铁路建设者在克服困难时所展现的生态智慧,而非仅仅感受其伟大,从而使“激发民族自豪感”的目标建立在对“和谐共生”理念的认同之上。进而,在语言知识教学中(Using language),教师可将语法和听力活动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例如,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时,教师可以“金口河 - 古路村”的未来发展为例,让学生运用现在完成进行时等所学知识,构思并讨论具体的生态旅游方案。最终,制作旅游宣传册的项目任务(Project)便成为学生内化并应用大观念的综合性实践。教师应明确要求学生,宣传册要展示风景美食,更要讲述古路村的故事,体现当地人民的生存韧性和发展智慧,以此引导学生在创造过程中“树立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共存的意识”,将单元育人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以“大观念”为逻辑原点,能够有效整合单元内的各项教学内容与活动,使其从彼此孤立的板块融合成一个意义连贯的整体。这种设计优化可以确保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语言技能的习得过程,更是一场围绕核心观念展开的、有深度、有温度的意义探究之旅,从而真正达成了单元的育人目标。
二、优化形成性评价,促进教学评一体化
形成性评价是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枢纽,它可以改变评价作为教学终点的传统定位,使其成为贯穿于学习过程中的动态导航系统。在大观念引领的教学框架下,形成性评价的核心功能在于“诊断”与“赋能”。它能够为教师提供观察学生学习轨迹、适时调整教学策略的依据,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为学生提供自我监控、同伴互助和持续反思的工具与契机。这种将评价内化为学习一部分的设计,使得评价本身具备促进学生成长的教育功能,从而确保教学活动、学习任务与育人目标之间保持动态的一致性。
在《Unit 6-Nurturing nature》的旅游宣传册项目中,教师可将形成性评价巧妙地融入项目推进的各个阶段,以实现对学生学习的精准把控与有效引导。在项目初期的“前期调研”阶段,教师可以引入形成性评价量表1,引导各小组以此为参照,进行自评与互评。
形成性评价量表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有效分类和标注笔记”等具体条目,帮助他们建立高质量信息处理的标准,这是对学生调研技能的即时反馈,更是对教学难点“信息分类、筛选、归纳”的针对性指导。
进入宣传册的规划与制作阶段,教师则可以适时提供评价量表2和 3,让学生聚焦于团队协作与项目管理。例如,教师组织一次中期进度分享会,要求各小组依据“项目工作是否被分解为小任务并分配给团队成员”等标准进行交叉评审,提出改进建议。通过这种方式,评价活动本身就构成了一次关于合作与执行力的深度学习,教师的角色也从终审者转变为过程中的引导者与促进者,真正将评价融入了教与学的动态过程之中。
形成性评价量表2

形成性评价量表3

优化的形成性评价体系,通过提供清晰的过程性标准与及时的反馈机制,将评价活动转化为一种高效的学习脚手架,可以赋能学生进行自我诊断与调整,促进同伴间的协作与共进,使评价不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驱动深度学习、达成育人目标的内在动力,最终实现评价、教学与学习三者的深度融合与相互促进。
结束语
本研究系统地阐述了一种以“大观念”为逻辑起点、以形成性评价为关键枢纽的英语单元教学优化设计框架。研究的核心在于论证了两大关键举措:其一,通过提炼并确立统摄性的“大观念”,能够有效整合单元内的教学活动,使之从孤立的板块融合成意义连贯的整体,从而明确整体育人目标 。其二,通过在教学各阶段融入目标明确的形成性评价,能够将评价活动转化为高效的学习脚手架,为师生提供动态的反馈与调整依据,最终实现评价、教学与学习三者的深度融合 。此设计框架的实践效果在于,它将单元学习从单纯的语言技能习得,转变为一场围绕核心观念展开的深度意义探究之旅,确保了教学过程的逻辑性与育人目标的最终达成。
参考文献
[1] 鲁丽 . 基于大观念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究 [J].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4(37):57-59.
[2] 赵颖颖 . 基于大观念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J]. 天津教育 , 20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