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用生命点亮生命”:榜样力量在高中思政课中的运用研究

作者

温玉凤

珠海一附实验中学 519000

引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塑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正是承载“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载体,其教学效能直接关系到学生三观的塑造。思政教学中创新运用“榜样力量”,实现“用生命点亮生命”,能够将抽象的理论原则和价值观念转化为学生可感知、可理解、可触摸的具体行为范式,从而实现知识的传递、情感的共鸣与价值的引领。

一、榜样力量在高中思政课中的教育价值

高中思政课引入榜样教育具有深远的价值意蕴。通过榜样的示范、激励与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促进其将外在的道德规范与政治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理想信念,并最终外化为具体的行动自觉,实现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标,为学生树立起崇高的人生标杆。

二、高中思政课榜样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选树机制单一化

当前高中思政课榜样教学中呈现的榜样类型往往集中于历史伟人、杰出科学家等传统类型,这些榜样固然崇高,但其生活背景、成长经历与当代高中生的现实生活存在一定距离,容易让学生产生疏离感,难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深度认同。

(二)叙事方式程式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榜样事迹的讲述过于简单的道德说教和完美无缺的形象塑造,过度强调其光辉成就而淡化其成长过程的挫折、困惑与挣扎。这种神化的叙事方式,削弱了榜样人物的真实感和亲和力,忽视了其作为鲜活个体所展现出的成长性、斗争性,使得榜样精神难以真正触及学生心灵,甚至引发学生逆反心理,影响教育效果的达成。

三、榜样力量在高中思政课中的运用策略

(一)构建多元协同的榜样选树与引入机制

典型榜样:宏观层面尊崇民族英雄、科技先锋,深刻阐释其精神内核。中观层面引入时代楷模、身边好人等先进事迹,展现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贡献。微观层面挖掘身边的榜样,如校园标兵、班级内部表现突出的同学,他们的事迹更具亲近感和可模仿性。

紧密对接思政教材知识点。讲到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中“实现人生价值”,可引用“深度求索创始人梁文锋、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等中国年轻一代企业家的代表,他们展现了新时代的奋斗者形象,展现了草根创业、大学生创业的激情与闯劲,能激发学生“敢想敢为”的创新精神,敢于突破自我局限,点燃青年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坚持、热爱、创新等优秀品质,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热忱,对生命无限美好的向往。

集体榜样:新时代的“榜样”教育理念,不应仅停留在个体“人物”上,它可以迈向更为广阔的标的,可以是“人格化”的组织,比如“优秀的企业”,他们代表了系统性的力量、团队文化和集体奋斗精神,更能教会学生如何在一个组织中协作与奉献。

讲到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中“整体与部分”、选必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中“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可从不同视角引用“杭州六小龙”的崛起,这些科技创新企业在不同领域展现了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出色的创新能力,足以证明中国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在尖端科技领域“为天下先”。在思政教学中,这样的案例极大地缩短了榜样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助力实现“用一群人的生命故事,点亮另一群人的未来道路”的教育目标。

(二)创新叙事方式深化榜样精神的情感共鸣

采用更具互动性和思辨性的叙事方法。注重还原榜样人物的完整生命历程,不仅要讲述其高光时刻,更要坦诚分享其遭遇的困境、内心的迷茫与抉择的艰难。通过设置悬念、提出开放式问题、展示相关文物史料等方式,引导学生沉浸式地代入榜样所处的历史情境或人生十字路口,共同经历其面对挑战时的思考、挣扎与最终价值抉择。从而在深刻的情感共鸣中,并汲取榜样所承载的坚韧品质、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实现思想的升华与价值的内化。

(三)创设真实情境搭建知行转化的实践桥梁

思政课教学需超越单一的课堂讲授,精心设计并创设多样化的实践情境,为学生搭建从认知认同到行为转化的桥梁。组织学生开展基于榜样精神的主题项目式学习,例如围绕 2024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庞众望的事迹,策划并实施榜样学习行动,他的经历和言行能给青年学子带来积极的触动和思考。

情境沉浸式教学:利用 VR 技术、榜样原声音频、影视片段等,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场域,激发情感体验。

议题式探究教学:围绕榜样设计核心议题。例如:从庞众望看《哲学与文化》中“矛盾的对立统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引导学生在辩证思维中深化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乐观坚韧的品质和家国情怀,是当代青年真实与鲜活的榜样。

对话反思式教学:撰写短文“我从庞众望身上学到的”,或是拟定一份自己的“成长规划”等活动,鼓励学生将感动转化为行动和目标,促成学生与榜样的跨时空对话,并进行自我反思。

教学实施中,注重情感共鸣与理性思考相结合,庞众望是同时代的青年榜样,他的经历特殊,但他的奋斗、乐观、求知和对家国的责任感,值得青少年学习和追求,用自己的行动去描绘未来,点亮自己的生命。

(四)强化师生互动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榜样教育中教师自身就是最直接、最鲜活的榜样示范者。其言行举止、道德品格、治学态度以及对国家社会的真情实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思政课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成为言行一致的实践者。课堂教学中,真诚分享个人对榜样人物的理解、敬佩以及自身在践行榜样精神过程中的体会与反思,真实的情感流露比任何说教都更具感染力,其倡导的价值观念也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和信服。

(五)完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内在成长与变化

评价内容应涵盖学生对榜样精神的认知理解程度、情感认同强度以及行为外化表现等多个维度。评价方式可综合运用课堂观察记录、学生实践成果展示、小组研讨表现、自我反思报告等手段。重点关注学生在接触学习榜样后,在价值观念、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积极变化和成长进步。通过全面、客观、发展的评价,不仅能够准确地衡量榜样教育的真实效果,更能为教师反思教学、因材施教提供科学依据,形成一个不断反馈、持续改进的教学闭环,推动榜样教育不断走向深入和成熟。

结束语

高中思政课发挥榜样力量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的系统工程。要求教育者兼具理论素养与教育智慧,通过构建多元体系、创新叙事模式、深化实践体验、强化师生互动和完善评价机制等策略,精髓在于“用生命点亮生命”,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故事的人感染人。当我们把抽象的理论与精神,融入一个个鲜活、坚韧、闪光的生命故事中时,思政课便成为了一场温暖的心灵对话和深刻的思想旅程,真正引导学生在见证他人生命辉煌的过程中,思考并开创属于自己的出彩人生。

参考文献

[1] 赵婧雯 .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榜样人物设置的变化及启示[D]. 湖南师范大学 ,2022.

[2] 黄林 . 榜样教育法在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中的应用研究 [D]. 华中师范大学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