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的教育改变
唐海虹 张智强
洛阳市东升第二小学 河南省 洛阳市 471000
思政教育是中小学立德树人的核心环节,如何突破传统灌输式教育的局限,让思政教育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主动性,是当前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2024 年 9 月,(以下简称“东升二小”)作为涧西区中小学思政微视频分享汇首批试点实验学校,在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以“小水滴”为理念载体,探索非约定式思政教育新模式。通过“五变”实践,学校将思政教育从课堂延伸到生活,从教师主导转向学生自主,使思政教育真正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一、从质疑到坚信的实施之变:非约定式教育的落地路径
“小水滴”思政微视频分享汇的实施过程,是教育者打破固有认知、重建教育信任的过程。从实验初期的“行不通”质疑,到学生自信分享带来的惊喜,学校通过“试点- 推广- 深化”三阶段推进,完成了从教师灌输到学生自主的转变。
1. 试点阶段:党员教师率先破局
实验初期,学校在每个年级挑选 1 名党员教师作为试点,明确“转理念、换角色、向后退”的要求——教师从课堂主导者变为学生的“贴心朋友”,通过心灵对话引导学生自主表达。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打破教师对“思政课必须由教师掌控”的固有认知,验证学生自主分享的可行性。
2. 推广阶段:全校覆盖验证普适性
在积累成熟经验后,学校组织全校 62 个班级利用周一班会时间同步开展分享汇,验证模式的普适性。通过统一时间、自主内容、灵活形式的设计,确保每个班级都能结合学生特点开展活动,避免“一刀切”的形式主义。
3. 深化阶段:融入生活形成常态
分享汇最终目标是“让思政融入生活”。通过学生自选视频、自主分享、自由交流的形式,使思政教育跳出课堂局限,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例如,学生通过分享家庭生活、校园小事、社会现象的微视频,在真实情境中感受道德力量,实现“以适合自己的方式理解美德”的育人效果。
二、从“课”到“分享汇”的观念之变:教育本质的再认识
从“课”到“分享汇”的转变,本质是教育观念从“预设性灌输”到“生成性引导”的革新,是对思政教育本质的重新定位——思政教育是“悟出来”的,非“教出来”的。
实验初期,学校团队陷入“思维惯性”,将分享汇视为“新颖思政课”。如任园园老师的《用友善传递美好》,虽用三段视频串联,核心仍是教师预设内容,仅多视频元素,偏离分享汇本质,未体现学生主体性。
经区宣传部领导多次指导,学校明晰分享汇是“非约定式”活动,无预设教案与固定流程,由学生自选视频,交流中自然生成教育意义。此后,活动过渡到“学生自选视频、师生共悟主题”,实现教育观念根本转变。
三、从“听我讲”到“你来说”的主体之变:学生主体性的回归
传统思政课中,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小水滴”分享汇通过角色重构,让学生成为思政教育的主人,实现了从“听我讲”到“你来说”的主体转变。
1. 教师角色:从“灌输者”到“聆听者与点拨者”
教师的角色转变是这一阶段的核心。在分享汇中,教师不再预设结论,而是通过倾听学生对视频的解读,适时点拨引导。例如,四年级学生分享《希望的力量》视频时,面对“蝴蝶撞破玻璃”的画面,孩子们用“蝴蝶不放弃,就像我学跳绳时摔了很多次但终于学会了”等生活化表达,解读出“坚韧与执着”的内涵。这种由学生自主生成的感悟,远胜于教师的直接说教。
2. 学生角色: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
分享汇赋予学生三项核心权利:自选视频的权利、自主表达的权利、自由感悟的权利。学生通过选择向上、向善、向美的短视频,在分享中自主汲取营养、获得力量,实现“立德于行”的成长。这种“自主选择- 深度参与- 实践转化”的路径,使学生真正成为思政教育的主体。
四、从“定主题”到“无主题”的内容之变:教育信任的重建
内容设计变革是“小水滴”思政微视频分享汇突破形式主义、回归育人本质的关键,核心是重建教育者对学生的信任,相信学生能选有意义内容、解读生活美德。
实验初期,学校因经验不足采用“教师定主题、选视频”模式,导致学生分享“话不投机”,甚至“为完成任务而分享”。后在区教育局王校慧主任指导下,尝试“无主题分享”,不限制视频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感兴趣片段交流。
实践证明,“无主题”带来“有深度”效果:学生分享涵盖家庭亲情、校园友谊等,交流时“话匣子打开”,如“环卫工人冒雨清理垃圾”视频引发“什么是真正的责任”讨论,比预设主题课更有感染力。五、从“追求形式”到“内涵发展”的根本之变:育人本质的回归
“小水滴”分享汇的最终突破,是从“形式创新”到“内涵发展”的转变,实现了思政教育“盐溶于水”的育人境界——不刻意强调教育目的,却在潜移默化中达成育人效果。
1. 摒弃形式主义,回归教育本真
实验初期,学校曾陷入“为创新而创新”的误区,试图通过复杂流程、精美视频包装吸引关注。随着实践深入,学校逐渐认识到:分享汇的核心不是形式,而是学生在真实表达中的成长。因此,学校简化流程设计,弱化技术要求,重点关注“学生是否愿意说、是否有收获”。
2. 融入核心素养,实现全面育人
在融媒体时代,东升二小“小水滴”思政微视频分享汇,将“视频解读”与“核心素养”培养结合,借选视频、分享、讨论练筛选、语言、判断能力,实现“思政 + 素养”融合。其“五变”改革探索非约定式思政教育,让思政从“教师课堂”变“学生生活”、“被动接受”变“主动生长”,印证思政最高境界是学生成为自我教育者。
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小水滴”理念,在融媒体与教育融合的背景下,探索更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思政教育形式,让每一颗“小水滴”都能在思政的滋养中,汇聚成向善向上的力量,点亮师生的精彩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