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与英语跨学科融合阅读教学中双语文本对比分析策略的实践研究
范克英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实验高中 471300
一、引言
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跨学科教学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高中语文与英语作为两门重要的语言学科,其跨学科融合阅读教学有着独特的意义。借助双语文本对比分析的方式,能够有效打破传统语文与英语学科之间的壁垒,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不同语言的视角去思考、去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模式,显著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
二、实施策略
跨学科融合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策略引导。只有通过有序的步骤,才能实现双语文本对比分析的目标,切实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精准筛选适配文本,构建对比基础
在筛选文本时,教师要严格依据高中语文与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全面综合考量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兴趣点。例如,在英语教材中,《简·爱》原著片段展现了坚韧独立的人性光辉,对应的中文译本也可呈现出相似的精神内涵。这组文本虽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体系,但在主题情感上都体现了人物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不屈的精神,原著与译本的对照阅读也能让学生更深入体会语言转换中的文化传递。筛选完成后,教师需将这些文本按照主题进行细致分类整理。比如,可分为情感类、成长励志类、社会现象类等。通过构建这样一个系统的文本资源库,为后续的双语文本对比分析奠定坚实基础。在选择文本时,教师务必重视语言难度的适配性。对于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适当选取一些语言相对简单、情节较为生动的英文名著片段;而对于语文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搭配一些语言较为优美、内涵较为深刻的中文经典文学作品。如此一来,学生在两种语言的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适度的挑战,激发学习的动力,又不会因为难度过高而产生畏难情绪,始终保持积极探索的学习状态。
(二)引导多维度阅读,积累文本感知
在开展双语文本阅读活动之初,教师应先让学生分别独立阅读中文文本与英文文本。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感受、遇到的疑问以及认为的关键语句。例如,在阅读中文的古诗词时,学生可能会对诗词中含蓄的意象表达产生疑问;在阅读英文小说时,可能对复杂的人物关系感到困惑。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进行阅读。在内容理解方面,让学生梳理文本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等;在情感体会上,引导学生感受作者通过文字传递出的情感;在叙事结构维度,分析文本是如何组织故事、展开情节的。比如,中文文本往往在情感表达上较为含蓄委婉,喜欢借助自然景物、历史典故等进行隐喻;而英文文本在很多时候情感表达相对直白,更注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直接展现。
阅读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交流。每个小组的成员分享自己从不同视角对文本的理解。有的学生可能从文化背景的角度分析文本,有的学生则从语言风格方面发表见解。
(三)深度剖析文本要素,推进对比探究
当学生对双语文本有了充分的感知后,教师便要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本的各个要素。以《百万英镑》的英文原著及中文译本为例,在语言特点方面,中英文本在词汇运用上存在显著差异。中文词汇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重含义,一个字或一个词可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比如在中文译本中,描述主角境遇时使用的 “窘迫” 一词,短短二字,却生动传达出主角身处困境、尴尬为难的复杂状态;而英文原著里,英文词汇在构词法上有独特之处,如 “penniless”(身无分文的),通过 “penny”(便士,英国货币单位)加上表示 “没有” 的后缀 “-less” 构成,精准展现主角经济上的匮乏。在句式结构上,中文讲究对仗工整、节奏韵律,像古诗词中的对偶句;英文句式则更为灵活多变,有复杂的从句结构等。中文译本里可能会出现 “他饥肠辘辘,脚步虚浮” 这样节奏明快、结构对仗的短句来描绘主角落魄模样;英文原著中或许会用 “He, whowas extremely hungry and whose steps were unsteady, walked slowly on thestreet.” 这种包含定语从句的复杂句式,细腻呈现主角状态及所处场景。
在文化内涵层面,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同一主题在文本中的不同呈现方式。例如,对于 “家庭” 这一主题,中文文本可能强调家族观念、尊老爱幼等传统价值观;英文文本可能更侧重于个体在家庭中的自我实现和情感交流。挖掘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根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
在修辞手法上,对比中文的比喻、拟人、夸张与英文的 simile(明喻)、metaphor(隐喻)、personification(拟人)等。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梳理对比结果。学生将中英文本在各个要素上的共性与差异清晰地呈现出来,进而提炼总结,形成系统的分析报告。
(四)拓展延伸阅读成果,强化融合应用
在完成双语文本对比分析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成果展示活动。举办跨学科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在分享会上讲述自己在双语文本阅读中的收获、感悟以及对比分析的成果。有的学生可以分享通过对比发现的中英文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有的学生则可以分享不同文化背景下相似主题的不同呈现方式。
鼓励学生创作双语短文,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情感以双语形式表达出来。学生可以运用在对比分析中学习到的语言技巧、文化知识进行创作。比如,在描述一个场景时,借鉴中文的优美意境和英文的生动细节描写。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在对比分析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迁移到新的阅读材料中。为学生提供新的双语文本,让学生自主开展阅读与对比探究,进一步巩固跨学科阅读能力。同时,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鼓励学生运用跨学科思维。
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与英语跨学科融合阅读教学中的双语文本对比分析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阅读教学的形式,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多元思维与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对推动学科融合教学的深入发展具有积极且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晓芸。中学跨学科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23(3):45-49.
[2] 陈致远。高中语文与英语融合教学策略探析 [J]. 现代教育科学,2024(2):67-72.
[3] 苏文婷。双语文本对比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语文教学通讯,2023(4):88-92.
课题名称:基于阅读教学的高中语文英语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5YB0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