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秦绍丽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第五小学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整本书阅读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与关键环节。整本书阅读不仅能拓展学生阅读视野、丰富知识储备,更能培养深度阅读能力、提升思维品质。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诸多困境与挑战,包括学生阅读能力参差不齐、教学实施缺乏系统策略、课内外阅读衔接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深入探究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索有效实施路径,对促进小学生阅读素养全面发展、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一、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调查
(一)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现状分析
高年级学生普遍表现出较强阅读兴趣与一定阅读毅力,能基本把握文本主要内容,但深层次理解能力尚显不足,中年级学生阅读兴趣较浓,但持续专注力有限,往往偏好情节性强作品,对文本内涵挖掘能力欠缺。低年级学生则表现出浓厚阅读好奇心,但自主阅读能力不足,较依赖图文结合形式。从整体来看学生阅读速度普遍偏慢,精读深读能力亟待提升,阅读策略掌握不足,信息提取与整合能力有限,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培养尚未形成系统。
学生课外阅读倾向明显,偏好故事性强作品,对诗歌、散文等文体接受度相对较低,阅读过程中记录习惯不佳,读后交流分享意识薄弱,阅读迁移应用能力有待强化。城乡学生阅读资源获取机会存在较大差异,影响阅读体验与效果。因此,针对不同学段学生阅读能力特点,构建系统化、层次化阅读教学策略显得尤为必要。
(二)教师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困难调查
课程安排压力巨大,语文教学课时有限难以保证充足整本书阅读时间,教学理念尚未完全转变,部分教师仍习惯于碎片化教学模式,对整本书阅读指导方法把握不足。教学资源匮乏问题突出,适合不同年级学生阅读书目选择困难,班级图书角建设不完善,优质教学案例与指导材料缺乏。教师阅读素养参差不齐,部分教师自身阅读量有限,缺乏系统阅读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评价机制不健全也成为制约因素,整本书阅读评价标准不明确难以有效评估学生阅读效果。
家校协同不足问题凸显,家长阅读指导意识与能力欠缺,未能形成有效支持系统,跨学科整合困难,与其他学科联动不够,限制了阅读视野拓展。教学设计针对性不强,未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分层指导策略缺失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构建
(一)基于学段特点分层教学策略
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与阅读能力特点,构建层次化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低年级阶段应重点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选择插图丰富、篇幅适中绘本与童话作品,采用亲子共读 + 师生共读模式,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朗读表演等形式激发阅读热情,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主线,培养初步阅读感知能力。中年级阶段则侧重阅读方法指导与阅读面拓展,选择情节生动、主题鲜明童话、寓言与儿童小说,采用导读 + 自读 + 精读策略,教师提供必要阅读指导,注重阅读策略教学,包括预测、提问、概括以及推断等方法,培养学生记录习惯,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整理文本信息。高年级阶段着力提升深度阅读能力与批判思维,选择主题深刻、内涵丰富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经典名著与科普读物,采用自主阅读 + 专题探究模式,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结构与写作特点。
以小学语文高年级《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应当依据学段特点实施分层教学策略。阅读前,教师应当组织学生查阅航海时代背景资料,了解作者丹尼尔·笛福创作背景,激发探索未知世界好奇心,设计预测活动,让学生根据书名猜测故事内容,建立阅读期待。阅读中,引导学生分章节规划阅读进度,建议每周完成三至四章内容,设计三层次阅读任务:基础层要求学生把握鲁滨逊荒岛求生主要事件,绘制故事情节线索图。提高层要求分析鲁滨逊面对困境解决问题方法,总结其生存智慧与坚韧精神,拓展层鼓励学生思考作品隐含人与自然关系、文明与野蛮冲突等深层主题。阅读过程中组织专题探究活动,如荒岛求生实用技能分析、鲁滨逊性格特点变化轨迹等研讨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如鲁滨逊制作工具过程、驯养动物方法、与星期五相处细节等,体会作品真实感与细腻心理描写。
(二)融合课内外阅读统整教学策略
建立课内外阅读内容关联机制,围绕教材单元主题,精选与课文内容主题相近、风格相似、作者相同整本书作为拓展阅读材料,实现内容上互补增益,设计课内外阅读任务递进链,从课内导读引发兴趣,过渡至课外自主阅读,再回归课内交流分享,形成完整闭环。打通课内外阅读时空界限,充分利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延伸各环节,通过晨诵、午读、暮省等形式营造浸润式阅读氛围。
整合课内外阅读评价体系,将课外阅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畴,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包括阅读笔记、读书报告、作品创作等,创新课内外阅读指导方式,开展主题读书会、经典诵读节、阅读马拉松等活动拓展阅读深度与广度。构建虚实结合阅读平台,利用数字资源与传统图书相结合方式,满足不同学习需求,建立课内外阅读共同体,组织读书俱乐部促进师生、生生之间阅读交流与分享,形成良性互动生态圈。
三、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实施路径
(一)教学环节设计与实施步骤
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过程应遵循系统性原则,可划分为四个关键环节:阅读准备、阅读实施、阅读交流与阅读评价。阅读准备环节包括书目选择与阅读规划,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与兴趣倾向,精心挑选适合整本书,制定阅读计划与进度安排。创设阅读情境通过书展、作者介绍、主题展示等形式激发阅读兴趣,明确阅读任务设计阅读导学单,提供必要背景知识与阅读策略指导。阅读实施环节采取导读—自读—精读—延读模式循序推进:导读阶段侧重整体感知,引导把握文本框架结构。自读阶段鼓励独立阅读,完成基础性阅读任务,精读阶段聚焦重点章节,通过朗读品词句、解读深层含义、探究写作特点等活动深化理解,延读阶段拓展阅读视野引导多角度思考。
以小学语文高年级《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教学环节设计与实施步骤可具体展开。在阅读准备环节,教师应当播放美国密西西比河沿岸风光视频,介绍马克·吐温生平与创作特色,引出《汤姆索亚历险记》创作背景。组织我心目中汤姆索亚头脑风暴,激发阅读兴趣,发放阅读导学手册,包含人物关系图、故事地图、重点词汇表等辅助材料,制定四周阅读计划,明确每周阅读章节与任务。阅读实施环节中导读阶段教师精读第一章,示范朗读技巧,引导学生把握汤姆调皮捣蛋性格特点,感受幽默风趣叙事风格,自读阶段学生按计划完成全书阅读,记录疑难问题与感想,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或课间交流及时解答指导。精读阶段重点研读四个关键情节:粉刷篱笆、墓地遇凶案、逃离小岛以及寻找宝藏,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深入理解汤姆性格特点与成长历程。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资源配置与环境营造
完善图书资源建设,构建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个人书架三级阅读资源体系,根据不同年级特点,配置分级阅读书目,确保数量充足、种类丰富、更新及时。丰富数字化资源整合优质电子书籍、有声读物、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建立校本数字资源库,优化物理阅读空间,改造图书馆与阅览室功能区,设置舒适阅读角落,营造温馨阅读氛围。拓展校外阅读资源与公共图书馆、社区文化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参观访问活动扩大阅读视野。
构建教师专业支持系统,组建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团队,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与经验分享,引入名师工作坊机制,通过示范课、观摩课提升教师指导能力。建立家校协同机制,开展家长阅读指导培训形成家校合力,创设激励机制,设立阅读之星、书香班级等荣誉称号,举办读书节、阅读嘉年华等主题活动,激发持久阅读热情。构建评价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师生意见建议,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与环境建设,形成良性循环生态系统。
结论
构建基于学段特点分层教学与课内外阅读统整教学两大核心策略,通过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与环境营造,能有效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与效能。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特点实施差异化教学,实现课内外阅读资源整合利用,对培养学生持久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具有显著成效。未来应进一步深化跨学科整合探究,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创新模式,构建更加科学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持续健康发展,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袁都维 .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J].基础教育论坛 ,2024,(23):42-44.
[2] 张永利 .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分析 [J].成才 ,2024,(23):75-77.
[3] 李俊 . 以《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分析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4,(21):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