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活动设计

作者

刘桂华

邵阳县塘渡口镇第一完全小学 422100

引言

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与终身发展。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通过“打电话”“商量”等贴近生活的主题,搭建了语言实践的桥梁。

1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活动的重要性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二年级语文课堂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关键地位。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围绕日常生活场景编排了丰富的口语交际主题,如“商量”“看图讲故事”等,这些内容贴近学生认知水平,为语言实践提供了天然土壤。有效的口语交际活动能打破单向知识传递的局限,使学生在角色扮演、情境对话中主动构建语言体系,将静态的字词转化为动态的表达工具。通过模拟真实交际场景,学生不仅能掌握礼貌用语、语气把控等外在技巧,更能在互动中学会倾听他人观点、捕捉关键信息、灵活调整应答策略,逐步形成思维的敏捷性与逻辑性。

2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活动设计的关键点

2.1 情境创设需贴近儿童生活经验

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仍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口语交际活动的情境设计需扎根于其日常生活场景。人教版教材中“打电话”“借文具”等主题,天然具备生活化特质。教师可通过实物道具、多媒体影像或角色扮演,将教材中的文字情境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具体场景。在“做客”主题中布置模拟客厅,摆放茶具、水果盘等道具,引导学生通过递接物品、对话问候等细节体验交际礼仪。

2.2 任务驱动需兼顾梯度与开放性

二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口语交际任务的设计需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以人教版“商量”主题为例,教师可设置分层任务:基础层为“与同学商量调换值日时间”,进阶层为“说服妈妈同意养一只小动物”。前者聚焦固定句式的运用,后者则需整合理由陈述、情感共鸣等策略。任务设计需保留弹性空间,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经验调整表达方式。在“讲小故事”活动中,不强制要求完整情节,可鼓励学生选择“最有趣的部分”或“印象最深的细节”展开描述。这种开放性能降低表达焦虑,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均能找到展示支点。

2.3 反馈机制需注重过程性与多元性

二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教师的反馈需超越“对错判断”,聚焦表达过程的细节引导。在“道歉”主题中,当学生出现语气生硬的情况时,教师可通过示范“如果声音再轻柔一些,对方会更容易接受哦”,将抽象要求转化为具体可模仿的行为。反馈主体应突破教师单一评价的局限,引入同伴互评与自我反思。可设计“交际小镜子”环节,让学生用简笔画记录对话中“做得好的地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我用了‘请’字”“说话时没看对方眼睛”。

3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活动设计优化策略

3.1 情境沉浸式设计:激活生活经验与语言联结

二年级学生的语言发展高度依赖具体情境的支撑,优化口语交际活动的核心在于构建具有代入感的沉浸式场景。人教版教材中的“打电话”“购物”等主题,天然具备转化为生活化情境的潜力。教师可通过空间重构、道具辅助与角色扮演三重融合,将教室转化为微型社会场景。在“超市购物”活动中,用货架、商品标签、购物篮等实物布置模拟超市,学生分别扮演收银员、顾客、导购员,在真实物品的触摸、价格的询问、商品的推荐中,自然触发“请问”“谢谢”“这个多少钱”等交际用语。

3.2 任务分层化设计:匹配个体差异与能力跃迁

二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呈现显著的个体差异,优化活动设计需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通过分层任务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表达需求。以人教版“商量”主题为例,教师可设计“基础—进阶—拓展”三级任务链:基础任务聚焦固定句式,如“我能和你换一下座位吗?”;进阶任务增加策略要求,如“用两个理由说服同桌借你橡皮”;拓展任务则引入真实矛盾,如“妈妈不同意买玩具,如何用三句话改变她的想法”。每个层级设置弹性空间,允许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择挑战难度。在“讲故事”活动中,不强制要求完整情节,能力较弱的学生可描述“最喜欢的角色”,中等水平的学生可复述关键片段,能力突出的学生则尝试添加想象细节。分层任务的设计需隐含能力进阶的隐性路径——基础任务巩固语言规范,进阶任务培养策略意识,拓展任务激发创新思维。

3.3 反馈动态化设计:构建多维互动与自我修正

二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发展需要持续、具体的反馈支持,优化反馈机制需突破教师单一评价的局限,构建“教师引导—同伴互评—自我反思”的三维互动模式。在人教版“道歉”主题中,教师可采用“示范—实践—反馈—修正”的循环流程:首先通过角色扮演展示“真诚道歉”与“敷衍道歉”的对比,引导学生观察表情、语气、动作的差异;接着让学生分组练习,同伴用“表情贴纸”(开心 / 困惑/ 生气)实时反馈对方的表达效果;最后通过“交际日记”记录个人表现,如“我今天说话时看了对方的眼睛”“我忘记说‘对不起’了”。

结束语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需扎根生活土壤,以情境为舟、思维为桨、评价为帆,方能载动语言素养的全面提升。本设计通过“超市购物”“班级事务协商”等生活化任务,将抽象的语言规范转化为具体交际行为,配合“问题树”“情绪温度计”等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梳理表达逻辑、调控交际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青会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J]. 甘肃教育 ,2025,(14):119-121.

[2] 于璐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J]. 嘉应文学 ,2025,(10):179-181.

[3] 张宁 .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J].华夏教师 ,2025,(S1):66-68.

[4] 张刘越.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在多民族课堂上的培养策略[J].教育界 ,2021,(10):95-96.

[5] 张进军 .“教育联盟与阳光课堂”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 [J]. 科技资讯 ,2020,18(10):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