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作业设计研究
吴利芬
广州市南武中学 5100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整本书阅读”对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已成为语文教育教学改进的必然。引导学生真实、深入地阅读整本书,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和提升中学生思维能力和品质的必由之路。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广阔和深入。
初中阶段,通过开展整本书阅读,可以进一步激发兴趣,培养形象思维,发展思辨能力,初步形成批判性、创造性等思维。名著阅读的作业应该从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完成整本书阅读出发,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思维导图、任务驱动、读写活动、阅读交流等策略组织和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以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我们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孩子都能达到,而应该根据每个孩子具体的接受能力,力求能够实现让他们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有所提升,分层作业的设置是为了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作业,同时还能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巩固或者提升。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新课标也要求初中生在“口语交际”方面能够做到: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名著阅读的作业也应该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实际出发,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在完成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笔者拟以八年级必读名著《昆虫记》为例,对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作业设计进行粗浅的研究。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有一定的自读和合作能力。《昆虫记》是学生进入中学阶段阅读的第二本科学类名著,在七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阅读了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很多学生在小学时阅读过《昆虫记》的小学版,对书中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昆虫记》的整本书阅读我设计了以“例文导读——个人自读——小组分享——全班展示”为线索的名著阅读活动设想,在阅读过程中渗透圈点批注、摘录等阅读方法的教授和指导,重在激发阅读兴趣、记录阅读思考、提升阅读效度。基于这一设想,我拟订了以下三个作业目标:
1.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熟悉《昆虫记》的篇章内容,了解书中昆虫的习性;
2. 学生通过精读部分篇章,归纳总结科学类小品文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话题探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体会作者的科学精神。
阅读作业根据《昆虫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引导,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由阅读与分小组合作阅读(为期两周)
内容:
1. 学生在初一暑假自由阅读《昆虫记》全部。
2. 每小组按照分工领取阅读任务,对所规定的章节进行深入阅读,圈点批注,合作交流后,制作 ppt 或者绘制思维导图,在阅读课上进行展示。小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每小组展示时间为5 分钟。
第二阶段:自主深入阅读(周末作业,每周末一项,持续四周)
内容:
1. 将上一阶段所在小组展示的章节内容,制作成“昆虫手抄报”,A4 纸大小,单面。2. 选择“最喜欢的昆虫”或“最 的昆虫习性”,进行词句摘录,完成归纳小结学案。3. 以“法布尔的科学精神”和“生动有趣的语言”为主题,分别进行词句摘录,完成赏读学案。4. 从以下辩题中任选一个,查阅资料,结合《昆虫记》相关内容,做好辩论准备。(1)昆虫富有智慧,与人类相比更胜一筹 / 昆虫虽有智慧,但与人类相比不足一提。(2)与昆虫的母爱相比,人类的母爱更伟大/ 与人类的母爱相比,昆虫的母爱更感人。(3)在与自然相处方面,人类应该向昆虫学习 / 在与自然相处方面,昆虫应该向人类学习。
教师是自主阅读和合作阅读的策划者和氛围创设者,这份作业设计是针对《昆虫记》整本书阅读的全过程的,在阅读过程中,我以学生为阅读和体验的主体,教师科学指导和适时点评,实现了师生的整本书阅读与分享。
在作业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讲评的及时性,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师生共评、生生互评等多元化的作业评价,强化评价的激励功能。在《昆虫记》的整本书阅读作业中,我采用了手抄报、思维导图的评奖、班级栏展示;专题学案 pk 展示,全班交流投票;分组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激励,力争所有学生都能紧跟步伐,在每一阶段的阅读中有所期待,有所收获。
名著的整本书阅读任重而道远,教师认真设计好每一本名著的阶段性作业,能引导和推动学生读完整本书,读好整本书。在名著阅读的作业设计中,紧扣新课标要求,秉承新课标理念,才能做到:
1.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时间,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并以此为每一阶段作业设计的出发点。2. 因材施教,尽可能地尊重每个学生的阅读感受,尽可能地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进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作业,同时还能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巩固或者提升。3. 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作业设计中渗透对学生阅读过程的方法指导,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思维导图、任务驱动、读写活动、阅读交流等策略有效组织和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4. 注重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在名著阅读作业设计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由读到写,有阅读的分享,有思维的碰撞,有信息的筛选和整理,有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更有观点的陈述和辩论。
参考文献
[1]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现状及改进策略 赵亚平,贵州教育
(2019)
[2] 项目式学习中驱动性问题设计的三种导向 张玮逸、刘徽,上
海教育(2020)
[3] 名著导读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索 高育梅,中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