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价值及实践路径探究
都业红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征程中,孕育并有历史底蕴和时代特色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的成就上,如革命遗址、纪念设施等,更体现在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中。红色文化成为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通过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能够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文化创新力,不仅能够促进辽宁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能够理解红色文化精神实质。应当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从而提高红色文化基因的学习和传承效果,确保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文化支撑。
一、辽宁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辽宁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是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综合体现,新时期将其概括为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即中国抗日战争的起源地、解放战争的重要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灵感产生地、抗美援朝出发地、共和国工业基地、雷锋精神诞生地,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是培育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深厚情感的重要资源,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带领辽宁人民革命、建设国家的光辉历史。辽宁红色文化资源不仅体现在精神层面的红色革命精神,如东北抗联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等,还体现在红色革命文艺作品中,如《赶豺狼》、《送夫抗联》、《义勇军誓词歌》等。这些历经岁月洗礼而愈发璀璨的红色革命精神和遗产,在新的时代舞台上熠熠生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辽宁人民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辉煌篇章,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是广大大学生投身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精神动力。
二、辽宁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价值
(一)赓继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体现了党的革命特性,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与担当。育人的核心为铸魂,主要在于激发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是爱国主义情感的基础,而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主要内容,承载着先辈们的英勇斗争精神。在培养爱国情怀时,红色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以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中的抗战发源地为例,东北抗联精神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天空中熠熠生辉,其根植于辽宁大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留下的珍贵红色遗产。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东北抗联精神依旧闪耀着耀眼的光芒。东北抗日联军的勇士们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 14 年的艰苦斗争,他们对同胞和祖国山河的深厚感情,成为他们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动力源泉。通过讲述东北抗日联军的英雄事迹,能够激发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共鸣,鼓励他们积极成为辽宁红色文化的传播者,继续传承和弘扬辽宁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中,要继承和发扬东北抗联精神中的爱国爱民情怀,让这种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二)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底色
在党的二十大重要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红色文化传承不仅能够让人确认身份归属,而且能够指引人们行动方向石。在革命的漫长征途中,辽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体现了革命年代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精神,雷锋精神体现了改革年代中华民族无私奉献的精神,凝聚着对同胞和祖国山河的深情厚谊。辽宁红色文化资源记录了许多民族记忆,但是,当前很多大学生缺乏历史热情,历史意识淡薄,对重温红色党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学习历史文化的热情。可以将辽宁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红色党史文化的情感共鸣,通过辽宁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填补学生在红色历史文化认知方面的空白,充实高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底蕴。
(≡) 激发自我教育的能动性
辽宁地区孕育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蕴藏着伟大的精神潜能,成为激发人民群众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东北抗联英勇斗争、抗美援朝、雷锋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罗阳同志对航空事业的不懈追求,革命先辈们的高尚情操与动人事迹能够打动人们。在新时代背景下,辽宁精神的弘扬,为育人提供了生动的素材,激励新一代人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阶段,人们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提升,需要以新时代的准则和期望为基础,明确个人成长目标,提高自我完善的自觉性,优化自己的人生轨迹。以杨靖宇、雷锋、罗阳等和辽宁红色文化相关的时代典范为榜样,能够激发人们自我教育的热情,帮助人们改变自我认识,把辽宁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精神转化为自我成长和提升的动力。通过学习辽宁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和模范事迹,使他们有自己的学习榜样,提高其进取心。经对辽宁红色文化的学习,人们可以审视自身的不足,确定前进的方向,进而客观评价自己,提高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从而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培养有坚定爱国信念和深厚爱国情感的青年一代,是新时期培育接班人的核心。辽宁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塑造学生健全思想人格、成长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方面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作用,为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前辽宁红色文化资源已成为培育大学生爱国情怀、强化国家意识、激发报国热情的重要资源。通过挖掘辽宁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能够有效推动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引导大学生领悟中国共产党在历史时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而且还能让他们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独特优势。通过这样的教育实践,大学生们能够更加明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指导实践中的重要性。因此,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对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是一项重要工作,有助于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辽宁红色文化资源强调了先立德、后育人的重要性,所展现的红色精神,如英勇无畏、家国情怀、无私奉献等,为立德树人教育提供精神源泉。红色文化资源与立德树人教育紧密相连,通过红色文化的熏陶,纠正大学生思想偏差,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必须从红色文化资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高校通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把理想信念、革命英雄事迹在红色文化资源中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激励学生成长成才。
三、辽宁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的实践路径
(一)将红色文化渗透进党性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把革命红色遗产及其物质展现形式融入党性教育的实践教学中,令党员干部亲赴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寝及纪念碑等实地,通过现场探访历史遗迹推行教学,进而提高党校教育的时效性和指向性。通过报告演、图像和主题教育等方式讲解辽宁广袤土地上孕育的红色精神,引领党员同志体悟红色文化的积淀和精神要义。
在开展党性教育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前往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烈士墓、纪念碑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点进行实地参观学习,推动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能够增强党校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而且能够使党员干部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辽宁有丰富的红色精神,通过报告演、图像和主题教育等方式讲解辽宁广袤土地上孕育的红色精神,引领党员同志体悟红色文化的积淀和精神要义。通过体验活动,践行党性教育。在实践历程中,将红色文化的历史素材转化为鲜活的教学场景。为了进一步加深党员干部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知,需要党员干部主动将红色文化内化为个人的价值取向。通过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不断强化自身的信念体系,砥砺道德品质,进而提升政治理论水平,磨炼坚定的政治品格,增强执政才干。在此过程中,党员干部还需不断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确保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党员干部通过亲身参与实践学习学习红色革命历史长河中蕴含的精神财富,领会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令红色基因在党员干部心中扎根,从而在党的执政之路上不断得到实践和体现。党员干部应积极为辽宁地区的繁荣发展献计献策,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增强自身应对各种复杂风险和挑战的能力,为辽宁在新时期的发展和前进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结合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思政教育,创新育人方式
红色文化资源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非常重要。首先,为了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学校需要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中,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实现红色教育,学生们通过观察、聆听、思考及实践掌握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内涵,不断深化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解,从而在思想与行动上自觉践行并弘扬红色文化,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还能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此外,学校还通过“实践 + 教育”的创新模式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假期时间策划并组织红色革命教育实践和研学活动。在这里,学生们可以近距离了解英雄人物的事迹,聆听身边红色的故事,从而感受到革命理想高于一切的精神。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红色文化的内涵。最后,学校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通过举办多样的红色文化宣传活动和专题讲座,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
(≡) 结合红色文化资源与红色旅游,拓展育人模式
辽宁省通过红色旅游活动传承和发扬红色精神,借助辽宁省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探索并创新红色旅游新模式。辽宁应将红色研学旅行与主题教育相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育人模式,通过与省内红色景点以及干部培训基地的紧密合作设计有教育意义的旅游项目。辽宁的红色旅游正在加速向研学游和主题教育游的方向转变,通过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党政机关的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游客们可以在亲身体验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红色精神的内涵。随着辽宁红色文化资源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利用规划的红色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的省内外游客,促进辽宁红色旅游的发展。这些旅游线路融入了红色文化教育元素,大大提升了红色文化旅游的品牌效应,使其成为辽宁旅游的一大亮点。此外,可以创新开发有互动性和体验性的红色旅游产品,教育和激励辽宁人民以及来辽游客铭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辽宁省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的历史积淀深厚,挖掘辽宁红色资源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充分地发挥它们的教育功能,对于鼓励辽宁人们讲述发生在自己家乡的红色故事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可以有效地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从而激励人们继续奋斗,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让辽宁的红色文化资源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
四、结语
综上所述,辽宁地区的红色文化遗产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人们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标准有重要作用。辽宁红色文化遗产在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需要对辽宁的红色文化遗产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明确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将红色文化遗产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鼓励和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到研学旅行和实践教育活动中,不仅能够对不同的社会群体产生思想上的启迪和文化上的熏陶,而且还能加速教育实践的步伐,推动社会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玉红." 大思政课" 视域下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的实践育人价值与实现路径[J]. 甘肃教育研究,2024(11).
[2]李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育人实践的价值意蕴和创新路径研究[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 40(4):13-18.
[3] 晏红 . 红色文化资源提升高校思政育人实效的价值 , 原则和路径 [J].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4, 39(2):7-13.
[4] 杨美丽 . 天津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研究— —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 [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24(4).
[5] 赵瑞雪 , 马英 , 王建 . 辽宁 " 六地 "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和路径探析 [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22(4):1-4.
[6] 张晓丽 , 徐敭 , 刘靖宇 . 新媒体视角下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及传承路径探究——以大别山文化为例 [J]. 2024(20):356-358.
作者简介:都业红,女,(1973-),辽宁沈阳人,硕士学历,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