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趣味课堂的构建

作者

曾伟程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詹乐贫中学 415906

引言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传统实验课堂常因内容抽象、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参与度不足。如何打破枯燥模式,让实验课堂焕发活力?趣味课堂的构建以生活化情境、互动式探究和游戏化设计为核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探索兴趣,更能帮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为科学素养的培育奠定基础。

1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趣味课堂概念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其趣味课堂的构建旨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通过创新设计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趣味课堂以生活化情境为切入点,将抽象物理概念转化为可观察、可操作的实验现象,例如利用简单材料模拟光学折射或声波传播,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直观感受物理规律的内在逻辑。融入游戏化元素与互动任务,如设计分组竞赛、实验闯关等活动,强化学生的参与感与协作意识,使知识获取过程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建构。趣味课堂注重跨学科整合,将物理实验与艺术、技术等领域结合,拓展学生思维维度,例如通过制作简易电动机理解电磁原理,或利用光学实验创作光影艺术作品。

2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趣味课堂的构建中面临的困难

2.1 实验资源与趣味设计间的适配矛盾

初中物理趣味实验的构建需兼顾科学性与趣味性,但现有实验资源常难以满足这一双重需求。传统实验器材功能单一,多用于验证教材结论,而趣味课堂要求器材具备开放性、可拓展性,例如通过改造日常物品设计非常规实验。部分学校实验设备更新滞后,教师缺乏自主开发趣味教具的技能与时间,导致实验设计流于表面化。例如,在探究浮力原理时,若仅使用标准量筒与砝码,学生易陷入机械操作;而若尝试用塑料瓶、橡皮泥等材料设计情境化实验,又可能因材料精度不足或现象不明显影响教学效果。趣味实验常需多媒体辅助呈现微观过程或动态变化,但部分学校技术设备匮乏,教师难以将虚拟仿真与实体操作有机结合,进一步限制了实验设计的创新空间。

2.2 教师教学理念与趣味化转型的认知隔阂

趣味课堂的实施依赖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引导者”的角色转变,但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思维束缚,对趣味实验的价值认知存在偏差。一些教师认为趣味实验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弱化对核心知识的掌握,故而更倾向于采用结构化、步骤化的实验模式。在电路连接实验中,部分教师会严格限定器材选择与操作顺序,忽视学生自主设计电路的探索过程。趣味实验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整合能力,能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艺术创作等领域关联,但部分教师知识结构单一,难以设计出兼具科学性与吸引力的实验情境。评价机制的滞后也加剧了这一矛盾——当前教学评价仍以笔试成绩为主,对实验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协作能力等素养缺乏有效评估,导致教师缺乏推进趣味化转型的动力。

2.3 学生个体差异与趣味参与度的平衡困境

趣味课堂的终极目标是激发全体学生的探索热情,但学生兴趣倾向、认知水平与动手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给实验设计带来挑战。部分学生对传统实验兴趣寥寥,却可能因趣味实验的情境化设计产生短暂热情,但这种热情易随实验难度提升或操作失败而消退。在声学实验中,利用乐器探究频率与音调的关系时,音乐素养较高的学生能快速建立知识联系,而缺乏相关经验的学生则可能因无法理解实验目标而游离于课堂之外。分组实验中常出现“主导者”与“旁观者”的角色分化——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主导实验进程,而内向或基础薄弱的学生参与度不足,导致趣味课堂未能实现真正的全员互动。教师若过度追求实验趣味性而忽视分层指导,可能加剧学生间的两极分化,反而削弱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

3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趣味课堂构建的实施策略

3.1 生活化情境与实验主题的深度融合

初中物理趣味课堂的构建需以生活现象为实验设计的原点,将抽象物理规律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实践任务。在探究“摩擦力”时,可引导学生观察鞋底花纹、自行车刹车装置等日常物品,通过设计“不同材质斜面运输重物”的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摩擦力的影响。此类实验设计需突破教材框架,鼓励学生从生活问题中提炼科学疑问,如“为何湿滑路面易打滑”“如何选择防滑手套材质”,进而通过实验验证假设。教师可提供开放性材料包,包含砂纸、布料、塑料板等多样材质,支持学生自主设计对比实验,在操作中理解“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思维。生活化情境的融入不仅能降低物理概念的认知门槛,更能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结,从而激发持续探索的兴趣。

3.2 跨学科元素与实验内容的有机整合

趣味课堂的创新需打破学科壁垒,将物理实验与艺术、技术、工程等领域知识交叉融合,拓展学生的认知维度。在“光的直线传播”实验中,可引入皮影戏制作任务,要求学生利用卡纸、剪刀、光源等材料设计角色与场景,通过调整光源位置观察影子变化,进而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此类实验将光学知识与传统艺术形式结合,既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文化感知。再如,“简单机械”实验可与工程思维结合,让学生分组搭建“杠杆式投石机”,通过测试不同力臂长度对投掷距离的影响,深化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跨学科整合要求教师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可通过组建跨学科教研团队、开发主题式实验课程包等方式,为实验设计提供多元视角,使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综合素养。

3.3 动态分层任务与实验参与的精准匹配

学生能力差异是趣味课堂实施中的关键挑战,需通过动态分层任务设计实现“全员参与、个性发展”。在“电路连接”实验中,可设置基础、进阶、挑战三级任务:基础任务要求完成串联电路搭建并观察灯泡亮度变化;进阶任务需设计并联电路并比较不同支路电流差异;挑战任务则鼓励学生利用传感器与编程模块制作“智能照明系统”,实现光线感应或定时开关功能。分层任务需保持核心知识的一致性,同时通过难度梯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需求。

结束语

趣味课堂的构建并非追求形式热闹,而是通过创新设计将物理原理与生活现象紧密联结。当学生用自制“水火箭”理解反冲力,或通过“纸桥承重”实验探究力学结构时,抽象概念便转化为直观体验。

参考文献

[1] 毕浩杰 , 刘健君 .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趣味课堂的构建 [J].家长 ,2025,(03):82-84.

[2] 万倩冰 . 趣味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D].西南大学 ,2024.

[3] 肖满星 . 趣味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和探究 [C]// 广东教育学会 . 广东教育学会 2023 年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十). 湖北省天门市九真中学 ;,2023:2-6.

[4] 朱恩存 . 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课堂趣味实验教学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 ,2023,(46):127-130.

[5] 宋光彬 . 希沃白板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J].天津教育 ,2023,(24):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