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Internet

新形势下医疗器械招标采购中的风险识别与管控路径分析

作者

李硕璇

天津博汇招标有限公司 身份证号码:120104198808271220

一、引言

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与医疗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的新形势下,医疗器械招标采购成为医疗机构获取关键医疗资源的重要途径。其不仅关乎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与服务质量,更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医疗器械招标采购涉及环节众多、利益主体复杂,面临技术迭代、市场波动、法规变化等多重挑战,风险识别与管控成为保障采购质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核心任务。

二、新形势下医疗器械招标采购中的风险识别

(一)技术风险

医疗器械技术更新周期短、创新速度快,技术风险成为招标采购中的首要挑战。一方面,医疗机构若对前沿技术趋势把握不足,可能采购到技术落后或即将被淘汰的设备,导致资源浪费与诊疗能力受限。另一方面,部分供应商为追求利润,可能夸大产品技术性能,或以“伪高科技”产品(如翻新二手设备、未经验证的新技术设备)冒充先进产品,误导采购决策。此外,技术兼容性问题也需关注,如新设备与现有医疗信息系统的接口不匹配,可能增加集成成本与使用风险。

(二)供应商风险

当前,医疗器械市场存在供应商资质参差不齐、垄断经营等问题。部分供应商缺乏合法经营资质或生产能力不足,可能通过虚假宣传、低价中标后以次充好等手段谋取利益。部分供应商则利用技术垄断或区域独家授权抬高价格,增加采购成本。此外,供应商的财务稳定性、售后服务能力也是潜在风险点,如供应商因资金链断裂无法按时交货,或售后服务响应迟缓导致设备停机,均可能影响医疗机构正常运营。

(三)合同风险

合同条款不明确或存在漏洞是招标采购中的常见风险,如合同未详细约定设备规格、质量标准、验收流程、售后服务责任等关键条款,可能导致双方对合同理解产生分歧,引发纠纷。合同未明确违约责任与赔偿机制,可能削弱对供应商的约束力,增加采购风险。此外,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变更管理风险也需关注,如因技术升级或需求变化需调整合同内容时,若未建立规范的变更审批流程,可能引发法律风险或经济损失。

(四)监管与合规风险

医疗器械招标采购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行业规范,包括《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若采购流程未遵循法定程序(如未公开招标、评标标准不透明),或未对供应商资质进行严格审核,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法律诉讼。若采购设备未通过相关认证(如CE、FDA 认证),可能因质量不达标导致医疗事故,损害医疗机构声誉与患者权益。

(五)市场与政策风险

市场价格波动与政策调整是招标采购中的外部风险,医疗器械价格受原材料成本、技术迭代、供需关系等因素影响,若采购预算未充分考虑价格波动,可能导致中标价格偏离市场合理区间,增加采购成本。政策调整(如医保目录更新、进口设备关税变化)可能影响设备采购的可行性与经济性,若未及时响应政策变化,可能错失采购机遇或面临合规风险。

三、新形势下医疗器械招标采购风险的管控路径

(一)完善制度体系,强化风险防控基础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招标采购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与流程规范。例如,制定供应商准入与退出机制,对供应商资质、信誉、履约能力进行动态评估。建立合同审核与履约跟踪机制,确保合同条款完整、明确,并定期检查合同执行情况。完善风险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对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测与快速处置。此外,需加强内部培训与文化建设,提升采购人员风险意识与合规操作能力,营造廉洁、高效的采购环境。

(二)优化采购流程,提升风险管控效率

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循“需求分析 - 市场调研 - 招标文件编制 - 供应商遴选 - 评标与定标 - 合同签订与履行”的全流程管理,在需求分析阶段,需结合临床实际与医院发展规划,避免盲目采购。在市场调研阶段,需全面收集设备性能、价格、售后服务等信息,建立供应商数据库与价格指数体系。在招标文件编制阶段,需明确技术参数、质量标准、评标方法等关键条款,避免模糊表述。在评标阶段,需组建多维度评审委员会(包括技术、采购、财务、法律专家),采用综合评分法兼顾价格与质量,避免低价中标。

(三)加强人员管理,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医疗机构应加强采购团队建设,通过定期培训、考核与轮岗制度,提升采购人员对医疗器械技术、市场、法规的掌握能力。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对供应商资质与设备性能进行独立评审,减少主观判断风险。建立供应商信用档案与黑名单制度,对违规供应商进行联合惩戒,提升供应商履约意愿。此外,需加强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对采购流程进行全程监督,防范腐败与利益输送风险。

(四)借助技术手段,实现风险动态管控

医疗机构可引入招标采购管理系统,实现需求申报、招标公告发布、供应商报名、评标、合同管理等环节的电子化操作,提升流程透明度与效率。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历史采购数据、市场价格、供应商表现等进行深度挖掘,为风险识别与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通过物联网技术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提前发现潜在故障,降低使用风险。此外,可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对技术、供应商、合同等风险因素进行量化评估,为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四、结束语

新形势下,医疗器械招标采购面临技术迭代、市场波动、法规变化等多重挑战,风险识别与管控成为保障采购质量、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核心任务。医疗机构需从制度体系、采购流程、人员管理、技术手段等多维度入手,构建系统化、动态化的风险管控体系,提升采购决策的科学性与合规性。未来,随着医疗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招标采购风险管控将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为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晓华 . 医疗器械招标采购中的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研究[J]. 中国医疗设备 , 2021, 36(05): 145-146.

[2] 陈明辉 . 基于全流程管理的医疗器械招标采购风险管控实践[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 2022, 38(07): 52-53.

[3] 赵志刚 . 信息化背景下医疗器械招标采购风险识别与防控机制研究 [J]. 医疗卫生装备 , 2023, 44(03): 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