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Internet

电气装备制造企业绿色生产模式构建与实践路径分析

作者

齐长青

中粮可口可乐饮料(天津)有限公司 12011019771229333X

引言

在全球气候危机持续深化、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的严峻背景下,电气装备制造行业因其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特性,成为推动绿色转型的关键领域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命题所在。随着“双碳”目标的刚性约束及全球绿色贸易壁垒的加速升级,企业既需应对节能减排的紧迫政策合规要求,更需通过技术创新重构生产范式、以管理变革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培育面向未来的长期竞争优势。

一、绿色生产模式的内涵与行业转型必要性

1.1 绿色生产模式的定义与特征

绿色生产模式是以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在产品设计、生产、使用及回收全生命周期中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同发展的新型制造范式。其核心特征包括: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通过智能化技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原材料浪费。构建闭环回收体系,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资源循环利用。

1.2 行业转型的驱动因素

电气装备制造行业的绿色转型由多重因素共同驱动,政策层面,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过碳关税、能效标准等法规倒逼企业减排,中国“双碳”目标明确要求工业领域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市场层面,消费者对低碳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绿色认证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准入门槛。技术层面,数字孪生、工业物联网等技术的突破为生产过程精准调控提供了可能,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使得绿色能源应用具备经济可行性。

二、绿色生产模式构建的核心要素

2.1 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需构建涵盖清洁能源利用、节能工艺开发、废弃物资源化等领域的研发体系,在清洁能源领域,重点突破光伏发电与储能系统的集成技术,实现生产用电的自给自足。在节能工艺方面,研发高效电机、低损耗变压器等核心设备,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在废弃物处理环节,开发金属回收、有机废料转化等资源化技术,减少末端治理压力。

2.2 绿色管理体系

绿色管理体系涵盖战略规划、标准制定与执行监督三个层面,企业需将可持续发展目标纳入顶层设计,制定分阶段的碳减排路线图,并建立覆盖设计、采购、生产、物流等环节的绿色标准体系。在执行层面,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强化过程管控,例如引入ISO 14001 标准规范废弃物处理流程,采用生命周期评估(LCA)方法量化产品环境影响。

2.3 供应链协同机制

绿色生产模式的实施依赖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配合,企业需与供应商共同制定绿色采购标准,优先选择使用可再生材料或可回收包装的合作伙伴。在物流环节,优化运输路线与装载方式,降低运输能耗与碳排放。在产品回收阶段,建立逆向物流网络,通过以旧换新、租赁模式等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如与下游客户合作开展设备能效升级改造,将退役设备拆解为可再利用零部件,形成“生产 - 使用 - 回收 -再制造”的闭环链条。

三、绿色生产模式的实践路径

3.1 清洁能源替代与能效提升

企业应逐步提高清洁能源在生产用电中的占比,通过自建光伏电站、采购绿电等方式降低化石能源依赖。同时,实施能效提升工程,对高耗能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例如采用变频调速技术优化电机运行效率,应用余热回收装置将废热转化为生产用能。此外,引入智能微电网系统,实现分布式能源的灵活调度与储能设备的智能充放电,提升能源利用的稳定性与经济性。

3.2 数字化与智能化赋能

企业需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集成设备运行数据、能源消耗信息与环境监测指标,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节能潜力点。如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生产场景,优化工艺参数以减少原材料消耗。通过机器学习算法预测设备故障,避免非计划停机导致的能源浪费。在智能化方面,部署协作机器人替代人工完成高风险、高能耗工序,应用 AGV 小车实现物料自动搬运,降低物流环节的能耗与排放。

3.3 绿色供应链整合

在供应商管理环节,建立绿色评级体系,将环保绩效纳入采购决策依据,倒逼供应商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在生产协同环节,与合作伙伴共享产能信息,通过柔性制造模式减少库存积压与资源闲置。在产品回收环节,与专业回收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完善废弃物分类收集与再生利用流程。此外,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供应链碳足迹追溯,增强绿色产品的市场可信度。

四、绿色生产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

4.1 政策支持与标准引导

政府应完善绿色制造政策体系,通过税收优惠、补贴奖励等手段降低企业转型成本。如对采用清洁能源的企业给予电价折扣,对研发绿色技术的项目提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制定严格的能效标准与碳排放限额,倒逼高耗能企业技术升级。同时,加快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体系,规范市场秩序,避免“漂绿”行为损害行业信誉。

4.2 人才培养与组织变革

企业需加强内部培训,提升员工对绿色制造技术的掌握程度,例如开展节能减排专题培训、组织碳管理师资格认证。与高校合作开设联合实验室,定向培养熟悉绿色工艺与数字化工具的研发人才。在组织架构方面,设立首席可持续发展官(CSO)职位,统筹协调各部门绿色转型工作,建立跨职能的绿色项目团队,确保战略目标落地。

五、结束语

电气装备制造企业的绿色生产模式构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技术、管理、供应链多维度协同推进。通过清洁能源替代、数字化赋能与供应链整合,企业不仅能降低环境风险,还可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未来,随着碳交易市场的成熟与绿色金融工具的完善,绿色生产模式将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行业参与者需主动拥抱变革,以创新驱动转型,为全球气候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贡献产业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志强 , 刘晓峰 , 陈宏宇 . 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技术路径与政策协同研究 [J]. 中国环境科学 ,2022,42(05):24-23.

[2] 李晓华 , 周明辉 , 赵文娟 . 工业互联网赋能下的绿色生产模式创新与实践 [J]. 机械工程学报 ,2021,57(12):11-12.

[3] 杨建军 , 孙丽萍 , 高翔 . 碳中和目标下电气装备制造企业的全生命周期碳管理研究 [J]. 环境工程学报 ,2023,17(03):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