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管理模式优化及实践成效研究
曹贤胜
北京硕华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身份证号码:421126198605237217
引言
水利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领域,其成本管控水平直接影响着工程综合效益的发挥。当前,传统水利工程成本管理多聚焦于施工阶段,忽视了全生命周期内各阶段的成本联动与协同优化。随着水利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提升,如何构建科学、系统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管理模式,实现成本精细化、动态化管理,已成为提升水利工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管理概述
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涵盖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及退役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均涉及成本投入与控制。成本控制管理需贯穿工程全生命周期,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设计、精细施工及高效运营,实现成本最小化与效益最大化。传统成本控制模式多聚焦于施工阶段,忽视了前期规划与后期运营成本,导致整体成本居高不下。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管理强调全局视角,注重各阶段成本联动与协同优化,是提升水利工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键。
二、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管理现存问题
(一)规划阶段成本估算粗放
规划阶段是水利工程成本控制的起点,其成本估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后续阶段成本控制效果。当前,部分水利工程在规划阶段存在成本估算粗放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地质条件、施工难度、材料价格等关键因素考虑不足,导致成本估算偏离实际,为后续成本控制埋下隐患。此外,规划阶段缺乏多方案比选与优化,也是成本估算粗放的重要原因。
(二)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意识薄弱
设计阶段是水利工程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其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施工成本与运营成本。然而,部分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缺乏成本控制意识,过于追求工程安全与功能完善,忽视了成本因素,导致设计方案成本过高。同时,设计阶段缺乏与施工、运营等阶段的协同,设计方案难以适应实际施工与运营需求,进一步增加了成本控制的难度。
(三)施工阶段成本管理精细化不足
施工阶段是水利工程成本控制的实施阶段,其成本管理精细化程度直接影响成本控制效果。当前,部分水利工程在施工阶段存在成本管理精细化不足问题,主要表现为成本计划制定不科学、成本核算不准确、成本控制措施不到位等。此外,施工阶段缺乏动态成本控制机制,难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成本控制策略,导致成本控制效果不佳。
(四)运营阶段成本维护机制不完善
运营阶段是水利工程成本控制的延续阶段,其成本维护机制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工程长期经济效益。然而,部分水利工程在运营阶段存在成本维护机制不完善问题,主要表现为维护计划制定不合理、维护资金投入不足、维护技术落后等。这些问题导致工程设施老化、损坏严重,增加了后期维修与更换成本,影响了工程长期经济效益。
三、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管理模式优化策略
(一)强化规划阶段成本估算精度
为提升规划阶段成本估算精度,需加强地质勘察、施工难度评估、材料价格预测等关键因素的研究与分析,确保成本估算贴近实际。同时,引入多方案比选与优化机制,通过综合比较不同方案的成本、效
益与风险,选择最优方案,为后续阶段成本控制奠定基础。此外,加强规划阶段与后续阶段的协同,确保规划方案能够适应实际施工与运营需求,减少后期成本调整与优化难度。
(二)增强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意识
设计阶段应树立成本控制意识,将成本因素纳入设计方案比选与优化中,确保设计方案既满足工程安全与功能需求,又符合成本控制要求。同时,加强设计阶段与施工、运营等阶段的协同,确保设计方案能够适应实际施工与运营需求,减少后期变更与调整成本。此外,推广标准化设计、模块化设计等先进设计理念,提高设计效率与质量,降低设计成本。
(三)提升施工阶段成本管理精细化水平
施工阶段应制定科学的成本计划,明确成本控制目标与措施,确保成本控制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加强成本核算准确性,通过定期核算与动态调整,确保成本数据真实反映工程实际情况。此外,建立动态成本控制机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成本控制策略,确保成本控制效果。加强施工阶段与规划、设计等阶段的协同,确保施工方案能够适应前期规划与设计要求,减少后期变更与调整成本。
(四)完善运营阶段成本维护机制
运营阶段应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明确维护周期、维护内容与维护标准,确保工程设施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同时,加大维护资金投入,确保维护工作顺利进行。此外,推广先进的维护技术与管理模式,提高维护效率与质量,降低维护成本。加强运营阶段与前期规划、设计、施工等阶段的协同,确保运营维护工作能够适应工程实际情况与需求,减少后期维修与更换成本。
四、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管理模式实践成效
通过实施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管理模式优化策略,水利工程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规划阶段成本估算精度提升,为后续阶段成本控制提供了准确依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意识增强,设计方案更加合理、经济。施工阶段成本管理精细化水平提高,成本控制效果显著。运营阶段成本维护机制完善,工程设施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降低了后期维修与更换成本。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管理模式的实施,不仅提升了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还增强了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为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束语
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管理模式优化是提升工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键。通过强化规划阶段成本估算精度、增强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意识、提升施工阶段成本管理精细化水平、完善运营阶段成本维护机制等优化策略的实施,水利工程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应继续深化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不断探索新的成本控制方法与技术,为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浩,陈敏建,唐克旺 . 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与控制理论框架研究 [J]. 水利学报,2020,51(03) :28-30.
[2] 李原园,赵勇,何君 .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水利工程成本动态管理模型构建与应用 [J]. 中国水利,2021(15) :35-36.
[3] 刘志明,杨晴,王建华 . 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分析与优化策略 [J]. 水科学进展,2019,30(06) :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