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培养探究

作者

郑洪花

河南省兰考县葡萄架乡韩湘坡小学 475317

摘要:作为培养学生优良品行的起点,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起始与关键阶段。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识字、说话、阅读、写作等良好能力,并在语言训练中提升学生文化素质与文学素养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式的变革,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促进学生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教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培养;探究

引言

我国是文明古国,一代代文人墨客和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等,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素材。为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积极地开展情感教育工作,让学生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学长廊中遨游,进行情感的熏陶,接受价值观的洗礼,塑造健全的人格,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1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培养意义

1.1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体验情感、理解生活、感悟人生。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精华,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向上、热爱生活、尊重他人、富有同情心等良好品质。

1.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追求。通过欣赏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学生能够培养出对美的敏锐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而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

1.3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情感教育的融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语言的情感色彩和表达效果。学生通过学习如何在不同情境下恰当地运用语言,不仅能够提高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在实际交流中更加得体、有效地与他人沟通。

2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培养存在的问题

2.1教师情感教育意识不足

当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情感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机械记忆、重复练习等,而没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未能将情感教育与语文知识教学有机结合。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难以体验到文学作品的情感魅力,无法在情感上与作品产生共鸣,进而影响了学生情感素养的提升。

2.2教学资源和方法的局限性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和方法的局限性也是影响情感教育培养的重要因素。当前,一些学校在教学资源的配置上存在不足,缺乏丰富多样的教学材料和辅助工具,使得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难以找到合适的载体。此外,教学方法上也较为单一,多数教师仍依赖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互动性和情境创设,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参与热情。

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培养策略

3.1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

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教师应当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以适应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发展。首先,教师可以将经典文学作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情感、感悟生活。例如,在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小女孩和她的家人,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此外,情景模拟也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不同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音频、动画等,丰富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获得更直观的情感体验。例如,在讲解《草房子》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草房子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草房子的美丽和宁静,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情感。音频和动画也可以用来渲染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学生可以在更加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编写小故事、诗歌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培养他们表达情感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我的家乡”为主题编写一篇小故事或诗歌,通过创作过程让学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情感。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这种方式,从而更好地培养情感教育。

3.2加强教师专业培训

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在情感教育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学校应当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具体来说,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一系列与情感教育相关的研讨会、工作坊和其他形式的活动,让教师们有机会深入了解情感教育的最新理念和方法。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教师们对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还能帮助他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体验和表达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情感智力。此外,学校还可以积极邀请情感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前来进行专题讲座或提供专业指导。通过与这些专家的互动,教师们可以学习到更多有效的情感教育策略和技巧,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这样的专业培训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们的情感教育水平,还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们的情感教育意识,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案例分析和教学反思活动。通过分析具体的教学案例,教师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情感教育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掌握如何在课堂上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同时,通过教学反思,教师们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情感教育的效果。

3.3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促进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深入发展,学校应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将情感教育的成效纳入评价指标。除了传统的知识掌握程度评价外,还应增加对学生情感态度、审美能力、创造力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励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情感教育的培养,同时也帮助学生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学校可以引入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机制。通过同伴评价,学生可以在相互交流和评价的过程中,学会欣赏和理解他人的情感表达,从而提升自己的情感认知和同理心。自我评价则有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情感教育主题的活动和比赛,如诗歌朗诵、戏剧表演等,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力,同时作为评价的一部分,进一步推动情感教育的实施。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而不仅仅是结果性评价。教师可以记录学生在情感教育方面的点滴进步,如课堂参与度、情感表达能力的提升等,以此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学校可以建立一个情感教育档案,记录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情感发展情况,为教师提供更全面的评价信息。通过这些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学校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情感教育的实施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结语

情感教育的理念降低了学生语文学习压力的同时还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情感渗透下的语文教学也更加符合学生长远的发展,为学生营造出了一个优质、舒适、健康的语文学习环境。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也将不断扩展自身知识面,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并且不断完善情感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赵蓓锦.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0(11):110.

[2]马瑞雪.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新课程研究,2023(34):122-124.

此文为2024年开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与学科素养融合研究(课题编号:2024—JKGHYB—372)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