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王梓嘉
河南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46
一、前言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加剧的挑战,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未来汽车产业制高点的重要战略选择。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于缓解能源压力、改善环境质量、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综述重点关注 2001 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研究成果,研究范围涵盖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市场表现、发展模式、空间布局等关键领域。基于已有研究,本文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在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市场培育等方面协同发力,逐步实现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变。
二、研究分析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与阶段划分
彭华(2019)通过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的系统梳理,将产业发展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起步探索阶段,政府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第二阶段为政策推动阶段,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第三阶段为市场培育阶段,通过财政补贴等手段刺激市场需求;第四阶段为产业化发展阶段,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王嘉诚(2012)从全球视角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性,认为随着石油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以及温室效应凸显,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作为国家战略,积极推进技术研发和市场应用。
薛冬美(2011)指出,中国作为传统汽车工业大国,拥有众多汽车整车企业,能源储量丰富,资本和人力成本相对较低,这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和其他方面的障碍导致其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产业化规模。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体系研究
王明赫(2023)系统研究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认为产业政策一直是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产业政策不仅矫正了市场失灵问题,维护了产业生态健康发展,更促进了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型,使产业逐步走向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
该研究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在促进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理论研究有待加强、顶层设计需要完善、政策机制亟需畅通等问题。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李苏秀等(2016)通过梳理 2001-201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构建了产业市场表现与政策关联分析框架。研究发现,随着产业政策数量与力度的增加,技术专利、产销量和商业模式三个方面的市场表现整体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且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战略方向与发展路径均与政策导向基本一致。
(三)财税政策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顾瑞兰(2013)深入研究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要政府的拉动和政策支持,远远超过传统汽车。这主要因为新能源汽车面临技术路线风险、成本高企、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该研究系统分析了新能源汽车面临的主要困难:首先是技术路线的风险,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多种车型,技术路线争议不断;其次是成本问题,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仍然较高;再次是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针对这些问题,顾瑞兰提出了完善财税政策体系的建议,包括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
(四)发展模式与商业模式创新
张韦(2015)基于比亚迪、特斯拉、丰田的案例研究,分析了低碳经济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及政策。研究发现,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依旧不温不火,政府的鼓励政策没有收到预期效果。
基于案例分析,张韦提出了优化扶持政策和创新商业模式的对策建议,强调需要在政策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在商业模式方面推进创新发展。
(五)产业空间布局与集聚效应
彭华(2019)特别关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空间分布问题,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家政策推动下蓬勃发展,在东部沿海多地形成高度集聚的生产基地。研究发现,产业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主要集中在技术基础较好、政策支持力度大、市场需求旺盛的区域。
(六)产业发展战略与未来展望
薛冬美(2011)从战略高度研究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问题,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弱势的中国汽车产业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而且其潜在的巨大市场对于形成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该研究在分析产业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和障碍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包括加强技术创新、完善产业链配套、优化市场环境等。
王嘉诚(2012)从国家战略角度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可以降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确保国家安全,同时可以保护环境,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七)当前研究的主要争论与发展趋势
第一,关于技术路线的选择。学者们对于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不同技术路线的发展前景存在不同观点。
第二,关于政策支持的边界。在产业发展中,政府应该承担多大责任,市场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学者们存在不同认识。
第三,关于产业发展模式。如何实现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变,如何平衡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关系,仍需深入研究。
三、总结
通过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的系统梳理,可以发现学术界在以下几个方面已达成基本共识:
第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实现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第二,政策支持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需要不断优化政策体系,提高政策效率。
第三,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需要加强关键技术研发,突破技术瓶颈。
第四,产业发展需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逐步实现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变。
第五,产业空间布局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需要优化区域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 彭华.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空间布局研究[D]. 吉林大学,2019.
[2] 王明赫.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研究[D]. 吉林大学,2023.
[3] 顾瑞兰 . 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D].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3.
[4] 李苏秀 , 刘颖琦 , 王静宇 , 等 . 基于市场表现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剖析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26(09):158-166.
[5] 张韦 .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及政策研究 [D].武汉纺织大学 ,2015.
[6] 王嘉诚.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D]. 上海师范大学,2012.
[7] 薛冬美.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山西财经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