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转移或转型?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企业环保决策的影响

作者

胡杨

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 重庆市 400054

一、引言

全球变暖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严峻问题,减少碳排放成为全球治理的核心目标之一。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推动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碳排放权交易机制逐步成为中国环境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替代传统的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这种市场激励型政策通过赋予企业碳排放配额并允许其交易,激励企业通过市场机制减少碳排放。然而,企业如何在碳市场中做出减排决策,是当前政策研究的热点问题。

在碳市场机制下,企业面临着两种主要选择:一种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转型来减少碳排放,另一种则是通过迁移到环境规制较宽松的地区来规避减排压力。本文将分析这两种选择,探讨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在推动企业环保决策中的作用与效果。

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与企业环保决策

(一)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概述

碳排放权交易是一种市场化的环境管理工具,旨在通过市场力量实现碳减排目标。根据这一机制,政府设定总量控制目标,并将这一目标分配给各个企业。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碳排放水平,通过买卖碳排放配额来达成减排目标(Hahn& Stavins, 1991)[1]。这种机制为企业提供了灵活性,允许其选择通过市场手段实现减排。

然而,碳排放权交易也面临着执行上的挑战。例如,碳市场初期的价格波动可能导致企业的应对策略不稳定,影响企业的长期决策(Tietenberg, 2006)[2]。

(二)市场激励的作用

市场激励机制的核心是通过价格信号促使企业改变生产行为。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下,碳价格成为企业决策的关键因素。高碳价格会使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减排技术,优化生产过程,而低碳价格则可能导致企业采取成本较低的应对策略(如污染转移),而非主动进行环保转型(Sorrell, 2007)[3]。因此,设计一个合理的碳定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确保碳价格能够真实反映碳排放的外部成本,才能有效地激励企业进行绿色转型,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的减排行为。

三、企业减排路径的选择:转移还是转型?

(一)污染转移路径

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下,一些企业可能会选择迁移到环保要求较为宽松的地区,尤其是在碳成本较高的地区。污染转移是指企业通过改变生产地理位置或生产方式,从而规避高成本的环保约束。这种做法虽然能减少直接的环保压力,但从全局来看,这会导致污染外溢,甚至会加剧区域间的环保不平衡(Zhao& Wang, 2010)[4]。这种做法从长远来看,不仅无法推动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甚至可能引发地区间的不公平竞争,从而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尽管污染转移在短期内看似经济有效,但其不可持续性和对全球环保目标的损害使其在长远视角下并非理想选择。

(二)转型升级路径

与污染转移相比,转型升级是企业的长期发展方向。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绿色服务升级或生产工艺改进来减少碳排放,不仅能够适应环境政策的要求,还能够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Porter & van der Linde, 1995)[5]。例如,一些行业领先企业通过引入清洁能源、低碳技术,不仅减少了排放,还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实现了绿色转型。例如,一些行业领先的企业通过引入清洁能源、智能制造以及低碳技术,不仅减少了碳排放,也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实现了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因此,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在推动企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市场激励与政策约束相结合,促使企业从依赖短期成本规避的路径转向依靠技术创新和绿色转型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碳市场约束下的企业行为分析

(一)碳市场对企业减排决策的影响

碳市场约束通过强制企业减少排放总量,使得企业必须在合理的成本框架内选择减排路径。对于有足够资源的企业而言,转型升级可能是较长远的选择,而对于资源较为紧张的企业,污染转移则可能成为一种更为经济的应对措施。

(二)从价值链视角分析企业转型路径

企业的转型不仅限于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改造,还包括向价值链上游和下游延伸。企业可以通过投资研发绿色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方式,提升绿色附加值。此外,转型还可以表现在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例如通过绿色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环保消费者。这些转型措施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环境合规性,还能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五、结论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一种市场化的环境政策工具,为企业提供了灵活的减排方式。然而,企业在这一机制下的行为存在差异,有的选择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绿色转型,而有的则选择通过迁移规避环保约束。虽然污染转移可以在短期内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并不能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相反,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不仅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减排效果,还能增强企业的长期竞争力。为了推动企业绿色转型,政府应在碳市场设计中注重政策的稳定性与可预见性,并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绿色技术研发和投资。

参考文献:

[1]Hahn, R. W., & Stavins, R. N. (1991). The Effect of Allowance Allocations on the Cost of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Tietenberg, T. (2006). Emissions Tradin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Resources for the Future.

[3]Sorrell, S. (2007). The Economics of Carbon Trading: The Case of the EU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Energy Policy.

[4]Zhao, X., & Wang, X. (2010). Regional Disparities in China’s Carbon Emissions and the Effect of Carbon Trading Polici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5]Porter, M. E. (1991). America’s Green Strategy. Scientific American.

基金项目:2024 年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项目校级联合项目“转移或转型?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企业环保决策的影响”( 项目编号:gzlcx2024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