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信息化环境下的初中语文情景式阅读教学分析

作者

陈刚平

邵阳县河伯乡中学 易仕村

引言

语文学科在初中教育阶段占据着极为关键的位置,语文知识本身具备广泛性与综合性,它不仅能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还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根基。伴随现阶段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方式也在持续地革新与完善,情景化阅读教学也渐渐地得到了教师的普遍认同和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特定的情景之中,学生则能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拓展思维以及开展创新性探究,从而切实地提高阅读学习的实际成效。

一、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情景内容以及再现情景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字描述通常较为抽象,因此难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文章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内涵,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就能有效地突破时空限制,从而进一步地整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资源,以不断地丰富阅读的情景与内容,更好地为学生再现故事情节,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沉浸式地理解文本内容与情感,从而充分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1]。

教师在教学人教版教材《皇帝的新装》的时候,这篇童话通过夸张的手法揭露了人性的虚伪,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先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与作品相关的拓展资料,如作者安徒生的生平故事、童话创作的时代背景等,之后再通过课件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充分地了解作品的创作渊源。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皇帝的新装》动画短片,短片以生动的画面直观地再现了皇帝爱新装、骗子织布、大臣们虚伪夸赞、百姓不敢说真话以及小孩揭穿真相的全过程。这样一来,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就会被情节所吸引,进而主动地思考故事中所蕴含的讽刺意义,从而使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作品的现实批判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景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的活动,而问题则是可以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设置往往较为单一,所以难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对此教师就能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手段将问题具象化、层次化地呈现,进而为学生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自主探究文本。

以人教版教材《阿长与〈山海经〉》为例,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多层次的问题情景,如教师可以在课件上先展示出阿长的画像和文中关键的语句,“她生得黄胖而矮”“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之后为学生提出问题:“从这些描述中,你对阿长的初步印象是什么?”这一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初步思考。之后教师要播放文中“阿长讲长毛故事”的音频片段,音频中会用生动的语气演绎出故事的内容,随后教师要提问学生:“阿长讲的长毛故事体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进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阿长的愚昧与淳朴,从而使学生可以结合情景深入地探究作者情感的转变,以充分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情景

语文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关系,教材中的很多课文内容都源于生活,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将文本中描述的生活场景可视化与可感化,为邪恶生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让学生可以从熟悉的生活体验出发,进一步地感受文本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以人教版教材《春》为例,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在课前时,教师要收集学生身边春天的照片和视频,如校园里发芽的柳树、公园里盛开的桃花、田野里劳作的人们等等,并且设计制作成短片在课堂上播放。短片中有学生所熟悉的场景,进而能让学生倍感亲切,仿佛真正地置身于真实的春天里。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配有鸟鸣、流水声的春景音频,让学生闭眼想象再朗读课文,以充分地感受作者笔下春天的声音、色彩和气息,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与自身生活经验融合,以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

结束语:

当代先进科技的持续进步可以推动社会各个领域产生显著的变革,而语文这门学科不但要传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还要做到面向未来、面向全球与现代化。基于此,为了能有效地提升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本领,教师在阅读授课过程中就应当充分重视对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为学生搭建多元情景化的阅读课堂,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琴 . 依托情景教学,让初中语文课堂更有魅力 [J]. 语文世界 ,2025, (05): 61-62.

[2] 李佳佳. 巧用信息技术助力语文朗读情景教学[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 素质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二).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魏村中学 ;, 2024: 132-133. DOI:10.26914/c.cnkihy.2024.00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