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双新”驱动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育人路径探究

作者

石秀娟 雷微琴

重庆市长寿区第二实验小学校

摘要:在“双新”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成为学科育人的重要途径。本文聚焦于此,分析整本书阅读对小学语文育人的价值,探讨在“双新”理念驱动下开展整本书阅读育人的有效路径,旨在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新;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育人路径

引言

“双新”即新课程、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整本书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在“双新”驱动下,探究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育人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双新”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育人的价值

(一)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整本书阅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素材。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接触到多样化的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通过不断积累和模仿,能够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学生学习到优美的描写手法,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灵活运用,使表达更加生动、准确。

(二)发展思维能力

整本书篇幅较长、内容丰富,学生需要在阅读中梳理情节、分析人物、理解主题,这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阅读侦探小说时,学生跟随情节发展进行推理判断,锻炼逻辑思维;对书中人物和事件进行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阅读幻想类作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三)塑造价值观

优秀的书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学生在阅读中与书中人物共情,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阅读关于勇敢、善良、友爱的故事,学生能够理解并认同这些美好品质,将其融入自身的行为准则。

二、“双新”驱动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育人的路径

(一)选择合适的整本书

1.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

课程标准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南,它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制定了清晰的要求。教师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精准把握各学段学生在阅读速度、理解深度、文学鉴赏等方面的发展目标。教材中的推荐书目和主题单元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当学习统编教材里关于民间故事的单元时,推荐《中国民间故事园》,能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经典的民间故事,像田螺姑娘、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故事,能进一步掌握民间故事的特点,深化对这一文学体裁的理解。

2. 考虑学生兴趣和阅读水平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阅读能力。教师要通过观察、交流等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喜好,同时评估他们的阅读水平。对于低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但识字量有限,喜欢色彩鲜艳的图画和简单有趣的情节,所以选择如《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样的绘本,或者《小红帽》之类的童话,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有所提升,渴望探索更广阔的知识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这类内容丰富、思想深邃的经典名著,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助力其成长。

(二)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

1. 规划阅读进度

合理规划阅读进度是保障整本书阅读顺利推进的关键。教师需充分考量书籍的篇幅以及学生日常的阅读时间。以《西游记》为例,这部经典名著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教师可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聚焦孙悟空的诞生及大闹天宫部分,第二阶段围绕唐僧师徒四人的组队历程,第三阶段着重取经途中的艰难险阻,第四阶段则关注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结局。每周安排一个阶段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阅读,既能帮助学生合理分配阅读精力,又能让他们在循序渐进中领略经典的魅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设计阅读活动

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能够为整本书阅读增添趣味与活力。阅读分享会是学生思想碰撞的绝佳场所,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对书中情节、人物的独特见解,从不同角度加深对书籍的理解。角色扮演活动则让学生走进书中世界,像演绎《草船借箭》的精彩片段,学生在模仿角色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举办读书手抄报比赛,学生需要整合书中内容、发挥创意进行排版设计,锻炼了信息收集、文字组织和绘画排版等综合能力,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开展有效的阅读指导

1. 引导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的掌握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核心。教师应系统地教授学生精读、略读、跳读等整本书阅读方法。精读时,引导学生品味经典词句,从作者的用词精妙处体会情感表达,通过剖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来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比如阅读《草房子》,精读桑桑帮助纸月摆脱欺负的段落,感受桑桑的善良勇敢。略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关键语句、小标题、首尾段等,快速梳理文章脉络,把握大意。而跳读时,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如查找特定信息、了解感兴趣的情节,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内容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2. 组织讨论交流

定期组织讨论交流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自由表达的平台,鼓励他们大胆发表对书中内容的独特见解。以《小王子》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友谊、爱情和成长的主题展开讨论。有的学生可能从狐狸与小王子的相处中,感悟到友谊需要建立联系、彼此付出;还有的学生能从小王子对玫瑰的感情里,体会到爱情中的责任与包容。教师在讨论过程中,适时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不盲从、敢于质疑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化对书籍的理解。

(四)构建阅读评价体系

1. 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聚焦于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进程中的点滴表现,这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维持阅读动力至关重要。阅读态度是其中关键,观察学生是否主动开启阅读、阅读时是否专注投入。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也不容忽视,踊跃参与讨论、分享会的学生,展现出对阅读的热情。阅读笔记的质量则反映学生对书籍内容的思考深度。教师可通过课堂观察,留意学生阅读状态;组织小组评价,让学生互评,促进相互学习。及时向学生反馈阅读情况,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能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激励他们在阅读之路上不断前行。

2. 结果性评价

结果性评价是对学生整本书阅读成果的全面考量,有助于了解学生在阅读后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方面,可通过设计针对性测试,考查学生对书中情节、主题、人物等的理解程度。写作能力上,看学生能否将阅读收获运用到写作中,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表达更流畅。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如从书中汲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撰写读后感是常见且有效的评价方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梳理阅读感悟,展现阅读对自身思想的影响,使教师全面把握学生的阅读收获,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

三、总结

在“双新”驱动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育人具有重要价值。通过选择合适的整本书、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开展有效的阅读指导和构建阅读评价体系等路径,可以提高整本书阅读的育人效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整本书阅读育人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创新,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立新.”双新”背景下设计语文作业的探索与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2(6):86-88.

[2] 韩进忠.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双新”课堂教学实践[J].亚太教育, 2024(16):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