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究
温金燕
漳州市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常山中学 福建省漳州市 363307
摘要:高中英语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时期,也是为其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的关键环节。然而,我国高中英语教学长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个体差异显著以及教学效果不均衡。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教学质量,也阻碍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应对挑战,本文提出了在"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实施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创新模式。这一模式旨在通过整合教学、学习和评价三个环节,结合分层教学理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和发展机会。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高中英语;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
一、教-学-评一体化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分层教学理论概述
分层教学理论源于教育心理学和个性化教学理念,其核心思想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进行分组教学。这一理论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水平的学习机会。传统的分层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可能导致学生之间的固化分层,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将分层教学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相结合,可以在保持分层教学优势的同时,通过动态评估和调整,实现更加灵活和科学的教学过程。
(二)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及其在分层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强调教学、学习和评价三个环节的有机统一,旨在构建一个闭环的教学系统。在这一理念下,评价不再是单纯的结果导向,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将这一理念应用于分层教学中,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的教学目标设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设计,以及更加科学的学习效果评估。
在高中英语分层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可以体现为: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初始分层,设计符合各层次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形成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学生分层。
(三)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需求分析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为了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改革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和优化:首先,需要加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特别是听说读写等综合技能的训练;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再次,要强化英语学科与其学科的融合,提高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此外,还需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适应新高考的评价标准。以下表格总结了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需求:
这些需求的变化对高中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
二、教-学-评一体化分层教学框架的构建
(一) 分层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分类
在构建教-学-评一体化分层教学框架时,首先需要明确制定分层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应基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学习需求,并与新高考的要求相结合。通常可将目标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三个层次。基础层目标旨在确保所有学生掌握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层目标针对中等水平学生,强调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拓展层目标则为高水平学生设计,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分层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组织
基于分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组织需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基础层学生,应重点强化基本词汇和语法知识,并提供大量的练习机会。提高层的教学内容可以增加一些应用性较强的材料,如新闻报道、短文写作等。拓展层则可以引入更具挑战性的文本,如文学作品、学术文章等,并鼓励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和批判性分析。
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可以采用模块化的方式,每个模块包含不同难度的任务和活动,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共同的核心内容,以促进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三)分层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实施
分层教学策略的实施需遵循"诊断-设计-实施-反馈-调整"的动态循环机制,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步骤一:学生分层诊断
1. 开展三维诊断评估:
- 知识维度:通过词汇测试(覆盖新课标3000词)、语法填空(聚焦核心语法点)和阅读诊断(Flesch-Kincaid难度分级)
- 能力维度:采用Oxford Quick Placement Test进行语言能力分级
- 学习风格:运用Reid感知学习风格问卷(Perceptual Learning Style Preference Questionnaire)
2. 建立学生档案:
- 基础层(CEFR A2):占30%,需强化基础
- 提高层(CEFR B1):占50%,侧重能力提升
- 拓展层(CEFR B1+):占20%,注重思维发展
步骤二:差异化策略设计
步骤三:课堂实施流程
1. 共同目标导入(10分钟):
- 采用"核心问题链"设计,如环保主题下:
- 基础层:识别文本中的环保措施
- 提高层:分析环保措施有效性
- 拓展层:设计新型环保方案
2. 分层活动开展(25分钟):
- 基础层:
a. 词汇语义网构建(Mind Mapping)
b. 控制性写作(Guided Writing)
c. 同伴互助纠错(Peer Editing)
- 提高层:
a. 信息重构任务(Jigsaw Reading)
b. 情景模拟对话(Role-play)
c. 过程写作训练(Process Writing)
- 拓展层:
a. 多文本对比分析(Comparative Reading)
b. 批判性阅读圈(Critical Literacy Circles)
c. 研究性写作(Research-based Writing)
3. 跨层互动提升(10分钟):
- 设计"专家小组"(Jigsaw Grouping),每个小组包含不同层次学生
- 实施"旋转木马"讨论法(Carousel Discussion),促进思维碰撞
- 开展分层展示会(Tiered Presentation),各层代表汇报成果
步骤四:动态调整机制
1. 建立流动式分层:
- 每8周进行阶段性评估,采用公式计算进步指数(PI):
PI = (当前成绩 - 初始成绩)/(1 - 初始成绩) × 100%
- 进步指数达20%可申请层级调整
- 设置"弹性缓冲层",允许学生跨层选修课程
2. 实施差异化反馈:
- 基础层:每日具体化反馈(如词汇错误标注)
- 提高层:每周过程性反馈(如写作能力雷达图)
- 拓展层:每月发展性反馈(如学术能力成长档案)
3. 教师协同备课:
- 采用"三备两研"模式:
- 初备(个人设计)→ 集备(教研组研讨)→ 复备(分层调整)
- 每周开展课堂观察研究(Lesson Study)
- 每月进行教学策略有效性评估:
教学效能比(TER)= ∑(各层进步指数)/教学时间投入
该分层策略实施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三个关键点:第一,建立透明的分层标准和动态调整机制,避免标签效应;第二,设计跨层互动环节,促进学习共同体建设;第三,构建智能支持系统,利用教育技术实现个性化资源推送。通过上述系统化的实施步骤,既能保证分层教学的科学性,又能实现"教-学-评"的有机统一。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例如,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评估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其中,E表示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指数,P1表示策略实施后的学生表现,P0表示策略实施前的学生表现,T表示实施时间。通过这一公式,教师可以量化不同策略的效果,从而优化教学过程。
(四)形成性评价工具的开发与应用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关键环节。在分层教学中,需要开发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工具,包括课堂观察表、学习档案、自评互评表等。这些工具应能够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进展,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通过使用这些多样化的评价工具,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进一步优化教学提供数据支持。
三、教-学-评一体化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研究方法与过程
笔者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对"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选取某高中三个年级共12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一学年的实践研究。研究过程包括前期准备、实施阶段和评估阶段。在前期准备阶段,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和评估标准。实施阶段采用分层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将其分为基础、中等和提高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
笔者选取了一个典型的高中英语课堂作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该案例来自高二年级的一个班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首先通过诊断性评估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然后针对不同层次设计了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基础层次的学生重点掌握文章主旨和关键词汇;中等层次的学生除了理解文章内容,还需要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理;提高层次的学生则要求进行深度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和项目式学习等,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教师还运用形成性评估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例如,通过课堂小测和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发现部分中等层次的学生在词汇应用方面存在困难,随即增加了相关的练习和反馈。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也使得教学更加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对实践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教-学-评"一体化分层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首先,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明显提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学生表示对英语学习更有兴趣,其中尤以中等水平和学习困难的学生改善最为明显。其次,学生的英语成绩也有了显著进步。与实验前相比,学生的平均分提高了15%,其中基础层次学生的及格率提高了30%,中等层次学生的优良率提高了20%,而提高层次学生在高难度题目的解答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
教师方面,课堂教学效能感也有所提高。90%的教师表示这种教学模式使能更好地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学满意度明显提升。总体而言,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践中的挑战与对策
尽管"教-学-评"一体化分层教学模式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挑战。首先是教师工作量的增加。分层教学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和评估方法,这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备课和批改工作量。为此,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组建教研团队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引入智能教学辅助系统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其次是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传统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进步,特别是在学习态度和能力方面的提升。研究团队正在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过程性评价等。
四、结论
本文探讨了"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为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实践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成绩。同时,它也促进了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升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然而,实践中仍面临诸如教师工作量增加、评价体系需完善等挑战,这些问题需要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进一步探讨和解决。总之,这种教学模式为实现高中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和高效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睿;新媒体时代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评《计算机网络视角下的英语教学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3(02):136.
[2]蔡金洋;孙凌杰;牟亦龙;.“三教”改革视域下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本土化实践探索——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3(08):11-14.
[3]尹凤先;跨文化交流视域下高校日语翻译教学体系的构建——评《日语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J].中国油脂,2023(02):168.
[4]王巧玲;徐焰华;傅继军;.整体论视域下生态文明教育的融合模式与实现策略——基于“学—教—评”一体化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研究,2022(03):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