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初中物理“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影响

作者

林诗蕾

佳木斯市富锦市第四中学 黑龙江佳木斯 156100

摘要:“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将教学与评价有机结合,显著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四方面分析其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并结合案例探讨其在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和评价机制中的具体应用。研究表明,该模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为物理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核心素养;初中物理;教学评价

引言: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和探究能力尤为重要。然而,传统教学割裂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制约了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评一体化”模式通过教学、学习与评价的深度融合,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新路径。本文探讨该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一、“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影响

(一)物理观念的深化

“教学评一体化”模式通过将教学与评价有机融合,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和应用物理概念。教师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案例,如利用日常现象解释物理原理,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物理观念。同时,过程性评价的实施,及时反馈学生对物理概念的掌握情况,帮助他们纠正误解,深化对物理观念的理解。

(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教师注重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引导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使他们在探究中学会分析和推理,逐步形成科学思维方式。

(三)科学探究能力的增强

“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观察和实验活动,如模拟电路连接实验,让学生亲自操纵电器,体验电流的传递过程。这种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还促使其形成实际问题解决的意识和方法,增强科学探究能力。

(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的提升

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知识,能够自主地利用学习到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象,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应用物理知识的同时,考虑科学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逐渐形成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明白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密不可分。

二、“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设计中的一体化策略

将教学与评价有机结合,从教学设计阶段就需要精心策划,使得教学目标、活动内容、学生参与和评价手段融为一体。这种模式在教学初期便能发挥引导作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学设计中融入生活化的物理案例,可以拉近抽象物理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距离。比如,在教授“浮力”时,可以设计一个关于“为什么船能浮在水面上而铁块会沉”的问题情境,结合视频或实物展示,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教学内容,学生会感到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在具体设计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身边的相关事例,讨论分析其中的物理原理,为后续课堂活动做好铺垫。探究活动的设计是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环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例如,在“光的反射定律”一课中,教师可以安排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利用平面镜和手电筒,通过调整角度来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探究中学生主动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工具,记录和分析数据。教师在旁指导并适时评价,通过问题引导和思路点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这种设计既能提升课堂参与度,又能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在教学实施中,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强调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全程参与,通过互动、实验和合作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内化。课堂中注重互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积极参与。例如,在“杠杆原理”一课中,教师提出“如何利用最小的力量撬动一块大石头”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杠杆的作用力和支点位置的关系。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可能会提出不同的假设,教师借机补充或完善他们的思路,同时结合课件和模型演示,增强学生的理解。通过这种互动,学生不仅能深刻掌握知识点,还能提高逻辑表达能力。实验探究结合合作学习是一体化模式的重要教学手段。在学习“电流和电压关系”时,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电路材料,让学生分组搭建电路,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值来发现欧姆定律。在小组合作中,每位学生承担不同任务,有人负责搭建电路,有人负责测量数据,有人记录实验结果。实验结束后,小组共同分析并总结规律。教师根据各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通过提问检验学生的理解。这种方法通过实践增强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感知,同时培养了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评价机制的构建

评价机制是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同时引导学生不断优化学习行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可以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探究过程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学习“滑动摩擦力”时,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记录他们提出问题的质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以及数据分析的逻辑性。这些数据可以作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而终结性评价则通过单元测试或课后反思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两者结合能够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全面的了解,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多元化评价能够从多个维度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设置多样的评价任务,例如制作物理小作品、撰写实验报告或进行课堂展示。在“浮力”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模型船并测试其浮力大小来完成一项评价任务。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外观、实验数据分析和展示效果进行综合评分。这种评价不仅关注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的平台。

结束语:

“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为初中物理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教学设计与评价的融合,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还能在探究实践中提升思维能力与责任意识。这一模式强调生活化案例的运用、探究式学习的实施以及多元评价机制的建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未来应进一步探讨这一模式在教育技术辅助下的优化实践,并推广到更多学科,助力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玲.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评一体化模式[J].文理导航(中旬),2025,(01):34-36.

[2]赵文娟.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评一体化[J].百科知识,2024,(30):92-93.

[3]于天祥.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评一体化构建策略[J].新智慧,2024,(25):29-31.

课题信息: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一般课题《教学评一体化课题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Kt20233160806412289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