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政治文明史在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的策略探究

作者

俞昌协

宁德市霞浦第七中学 355100

摘要:政治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关键构成,在历史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初高中阶段政治文明史教学的有效衔接,是提升学生历史素养、完善教学体系的关键环节。本探究深入剖析当前教学现状,从知识、教法、学生能力习惯等层面挖掘问题,提出知识整合、教法创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等策略,旨在为政治文明史教学质量的提升及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关键词:政治文明史;初高中衔接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政治文明史记录着人类政治制度的演变、政治思想的发展,是理解社会发展脉络的重要窗口。在初高中历史教学中,政治文明史的教学内容既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然而,当前初高中衔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与能力的提升。

一、政治文明史初高中衔接教学的现状剖析

1.1 知识体系差异分析

初中政治文明史着重搭建基础史实框架,以简单直观的方式呈现知识,多遵循时间线索编排内容,像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初中阶段主要聚焦统一的过程、措施,让学生对这一重大政治事件有初步印象 。而高中阶段则深度挖掘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分析其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深远影响,探讨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必然性与历史意义。从教材编排来看,初中教材以通史形式呈现,内容较为分散,高中则按专题史编排,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例如初中在世界史部分可能只是简单提及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和作品,高中则会深入分析文艺复兴对欧洲政治思想变革、新兴资产阶级兴起的推动作用,以及其在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关键地位。这种跨度若不妥善引导,学生在高中阶段面对复杂的知识体系时容易产生困惑,难以构建完整的知识架构。

1.2 教学方法的初高中不同侧重

初中历史教学多采用趣味性、故事性较强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对历史的初步认知。如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高中教学则更倾向于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评价等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对历史资料进行解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历史问题。但部分学生难以适应这种教学方法的转变,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1.3 学生学习能力与习惯的衔接问题

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任务相对轻松,考试压力较小,学生大多依赖教师课堂上的讲解,等着教师划重点、总结知识,缺乏主动探索精神。进入高中后,历史知识量剧增,难度加大,需要学生自主预习、复习,学会从教材中提取关键信息,整理笔记。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时,高中教材内容繁杂,学生需要自己梳理朝代更迭过程中政治制度的变化脉络。同时,高中学习节奏快,要求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平衡各学科的学习。但很多高一新生仍然沿用初中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定期复习、主动拓展知识的意识,面对高中政治文明史的学习,容易手忙脚乱,成绩下滑。

二、政治文明史在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有效策略

2.1 知识整合与过渡策略

教师要深入钻研初高中教材,梳理政治文明史的知识体系,找出两者之间的关联点与拓展方向。在教学实践中,以初中已学知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自然过渡到高中新知识。例如在讲解高中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时,先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基本史实,再引入罗马法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发展历程,分析罗马法对罗马政治统治、社会稳定以及后世法律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同时,教师可补充一些历史细节,如十二铜表法产生的背景故事,让学生更深入理解知识。还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将初高中知识串联起来,加深记忆与理解。

2.2 教学方法融合与创新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融合初高中教学方法的优势。保留初中教学的趣味性元素,如讲述历史故事时,可增加故事背后的深度解读;利用多媒体资源时,展示一些有深度的历史纪录片片段。同时,大力引入高中的探究式教学方法,设置开放性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例如在学习 “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 时,让学生分组探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与局限性,小组之间进行观点碰撞与交流。此外,创新教学方法,开展项目式学习,让学生以 “探究某一历史时期政治文明的特点与影响” 为项目主题,自主查阅资料、撰写报告、展示成果;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如模拟巴黎和会的外交谈判,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历史,增强学习体验。

2.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通过主题班会、课堂引导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高中历史学习的自主性要求。教授学生实用的学习方法,如指导学生运用历史年代尺梳理时间线,运用历史比较法分析相似历史事件的异同;教导学生如何从历史文献中提取有效信息,学会做批注笔记。在学习计划制定方面,教师可帮助学生制定短期和长期计划,如每周制定政治文明史的学习小目标,每月进行知识总结与反思。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历史学习活动,如参加历史社团、参观历史博物馆,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历史著作,如《全球通史》《国史大纲》等,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政治文明史初高中衔接教学策略实施的意义

3.1 对学生历史素养提升的作用

通过有效的衔接教学策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政治文明史的发展脉络,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现实问题,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

3.2 对完善历史教学体系的价值

合理的衔接教学策略有助于打破初高中历史教学的壁垒,使历史教学形成一个连贯、完整的体系。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初中教师了解高中教学的要求和方向,高中教师掌握初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特点,共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

3.3 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长远影响

良好的政治文明史学习经历和能力培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后续的历史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历史思维和方法,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对政治文明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四、结论

政治文明史在初高中衔接教学的策略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教学现状的深入剖析,我们明确了知识体系、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学习能力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知识整合与过渡、教学方法融合与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政治文明史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若娴.浅谈政治文明史的初高中衔接教学[J].高考,2017,(15):168-169.

[2]林兴满.浅析初高中历史政治文明史的衔接[J].新课程(下),2016,(11):118+120.

[3]汪瀛.如何自主学习政治文明史[J].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2,(10):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