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对经济发展的潜在性影响

作者

陈睿

云南交发投资开发经营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老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已成既定事实。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对经济发展所能产生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各行业都需要提高对这一背景和趋势的重视,积极应对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产生的负面因素,为推动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可持续建设提供动力。本文旨在探究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对经济发展的潜在性影响,首先论述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特点,然后剖析了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潜在性影响,最后探讨如何基于这些影响,推进我国社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期相关研究内容能够为广大从业者提供些许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经济发展

全球范围内伴随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重,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也成为现实,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如何保证经济的增长速度和良好态势,是全球都在关注和探索的话题。在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规模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轨迹就存在一定的关联,更与中国现代化发展与建设成果息息相关,认真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对经济发展存在的潜在性影响,就相关问题和瓶颈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应对,是当代中国必须深度思考的问题。

1.基本概述

1.1何谓人口老龄化

其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老龄人口的数量在社会总人口数量当中的占比较高,直接表现出人口结构老化、老龄人口数量增加等特点。目前,在国内外有关人口老龄化所形成的一系列研究当中,有学者从人口年龄结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认为其意味着老龄人口在人口总数当中的占比增高;有学者则认为在人口出生率逐渐降低、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的情况下,老龄人口在人口总数当中的占比确实在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特征的出现有其必要性所在。通过这些研究内容不难发现,人口老龄化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尤其是随着出生人口数量的持续下滑以及人类平均寿命的有所延长,全球多地人口结构都开始呈现老年人口占比不断增长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一经出现已经形成一种必然。

1.2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阐释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的数量首次突破3亿人,达到31031万人,并且表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已经是世界上老龄化现象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正在引起社会各界以及政府的高度关注。而在这一现象长期发展和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其受到社会经济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表现出这样几方面特征:

1.2.1老龄人口绝对值最大的国家

根据国家统计局在2025年年初发布的人口数据,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为3103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2%,而这个数字已经接近于美国总人口的数量,而且不断增长的老龄人口数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与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

1.2.2增速显著

中国成年型人口向老龄型人口转型,仅仅耗费了18年的时间,已经全面进入了“老龄化”的加速时期。相对于很多发达国家在老龄化进程上所需要的时间相比,我国不仅与之存在巨大的差异,而且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的高速时期。

1.2.3未富先老的情况十分明显

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等问题始终存在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趋势显然会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造成制约和影响,增加社会发展和建设的压力,未富先老的情况十分突出。也就是说,当我国已经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趋势时,人均生产总值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换言之在我国没有充分做好应对老龄化时代的准备时,其所产生的连带性影响,以及波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且这种现象会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叠加”影响,比如中西部地区的老龄化程度就相对较低,而沿海发达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就较为突出;农村地区聚集了大量的老龄化群体,空城、空村的现象十分明显。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可知,目前我国超过60岁的群体当中,城市的老龄化率为15.82%,农村的老龄化率在23.81%,超出城市7.99个百分点。后续随着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村老龄人口在数量上的占比会持续增长,城、乡之间在此方面存在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无疑会越来越突出,对经济发展的平衡追求,也颇为不利。

2.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对经济发展的潜在性影响

总结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系列潜在性的影响,短期内这些影响以负面因素居多,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2.1直接导致劳动力资源的相对紧缺

人口老龄化趋势直接影响社会的劳动力供给情况,间接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建设造成影响。人力的不足也会导致现存的人工成本逐渐增高,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投入的人力成本与日俱增,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会带来极大的压力,对于广大用人单位以及单纯需要人力支持的工种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

2.2影响消费和产业结构

人口老龄化趋势对社会消费结构的影响也毋庸置疑。尤其是随着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该群体对特定消费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包括营养功能食品、护理照料服务等方面的消费品需求,影响社会资源的结构配置。

除此之外,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也毋庸置疑,尤其是在对新兴产业的影响方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一般情况下,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过程中必然需要各种先进技术的支持。但是日益加重的人口老龄化倾向很容易促使大量高龄人员留守技术岗位,虽然其确实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在创新方面有所不足,难以在推动产业结构革新方面发挥作用,进而影响新兴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2.3对社会保障性支出造成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明朗、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社会保障性支出的要求不断增加,无形中会增加公共财政的支出负担。有统计数据显示,自2019—2024年,我国用于养老服务以及老年人福利方面的支出已经超过5600亿元,并且以11%的年增长率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现阶段,中央财政通过政府性资金预算、一般公共预算等方式和渠道安排地服务于社会公共福利及养老保障方面的资金已经超过1500亿元,而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此方面支出给财政造成的压力和负担会日益凸显。

3.基于人口老龄化趋势,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致的影响日益明朗化的当下,伴随新生儿数量的逐渐减少、人口红利的逐渐降低,如何基于这一客观事实,让社会经济依然可以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很多行业、学者共同思考和探究的话题。

3.1实现对老龄人力资源的高效挖掘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我国有必要在网上社会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对老龄人口所呈现出的资源优势进行深度挖掘,适度打造规模化的“银龄经济”。

同时考虑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治理所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老龄人口继续在契合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创造价值,进一步发挥“人才”优势,引领其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价值。

3.2发展老龄产业,改变产业结构

为了加速老龄化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需要进一步开发适合老龄人口需求的新兴产业,尝试借助这一群体带动市场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为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提供长期的支持与保障。如此,老龄化趋势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能产生的积极作用,也可以被进一步释放出来,更有助于我国在全新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取得更大的经济建设成果。

在具体操作上,我国可以充分借鉴来自发达国家老年产业发展的若干经验,如欧盟发起的互助生活联合计划、积极健康老龄化创新联盟、智慧赋能银发经济,以及通过打造智能化产品和实现硬件改造,来对老龄群体的居住环境进行优化,通过开发和设计更多针对老龄群体的功能性食品,满足其在一日三餐以及健康补给方面的真实需要;再比如整个亚洲地区率先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的日本,其借助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技术,针对老龄群体打造出居家机器人、智能养老床等一系列智能产品,发展老龄住宅装修和改造市场,发展针对老龄群体的文旅产业等。

3.3基于区域差异,采取针对性地发展策略

在我国,东部、西部以及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大有不同,各自在老龄人口以及青壮年劳动力的需求上也差异明显。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有必要从区域差异的角度出发,考虑到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成相应的产业规划,适度削减老龄化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形成针对性的高质量发展举措。

举例来说,我国一、二线城市普遍人口密集、外来人口基数大,医疗资源较为集中、人均收入较高,节假日会出现大规模的人潮涌动,甚至发生大规模的“空城”情况。受到资源和人群年龄分布的影响,一、二线城市是我国积极开展康养产业试点的重要选择,包括康养机构的建立以及各类新型康养模式的实验等。

3.4推进持续教育,提升人资质量

针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有必要打造多元化的教育系统,推动学校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等多种不同的教育形式协同发展,确保高龄人群也能结合自身所需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持续提升个人素养。

3.5使用恰当的人口政策

总结发达国家针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所采取的一系列应对之策,不难发现我国针对国内的这一趋势,各行业都应该提升重视程度,坚持以战略性视角审视这一问题,坚持由政府主导出台相应的、契合我国国情的人口政策。具体而言,可以尝试在恰当的时间点逐步放宽人口生育政策,逐步减缓人口出生率下降所带来的劳动力不足,为经济建设的持续推进,提供稳定的人力支持。

3.6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系统

在具体推进社会养老保障系统不断走向完善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从这样几个角度着手,进行探索:

第一,确保养老基金能够在降低和减缓社会养老压力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保值增值;

第二,适当延长退休年限,坚持让有技术的老龄职工能够依托工作,实现自养,继续在岗位上发挥价值与余热;

第三,加大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执行过程中的监管力度,确保相关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长期且高度契合。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鉴于人口老龄化趋势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层面必须提高对人口老龄化相关的政策、机制的重视程度,尽可能减少其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保持老龄群体情绪的稳定。

而展望未来,国人究竟在应对这一趋势过程中,针对人口结构变化以及其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该如何选择有效的防范策略,需要对发达国家采取的相关措施予以重点关注。现阶段,我国经济已经稳步迈入所谓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从经验出发、从国情着手,尝试将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人口问题上升到一般学科规律来进行解读,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发展话语体系。在此过程中尤其需要强调的是,需要正确认知人口因素变化对生产力演进所能带来的一系列作用和影响,正确感知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及人口结构演变等之间的关系,加速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经济可持续发展依然能够获得稳定的人力支持及科学保障。

参考文献:

[1]黄石松,胡清.发展银发经济的战略设计、焦点难点及路径优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46(2):59-69,封2.

[2]夏杰长,罗敬蔚.数字经济赋能养老服务业跨越“低水平均衡陷阱”[J].河北学刊,2025,45(1):152-161.

[3]俞耀勋.税收公平视角下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5(4):167-169.

[4]杜鹏,李子洋.中国特色农村养老服务的时代内涵、特征及其发展进路[J].河北学刊,2025,45(1):162-171.

[5]刘杰.南通市积极应对深度人口老龄化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5(3):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