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贫困山区饲料质量安全问题的研究

作者

廖文波

慈利县零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湖南张家界 427200

摘要:饲料,是畜牧养殖中主要的投入品,其质量安全会对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直接影响。贫困山区由于受到经济因素、技术水平等因素限制,导致出现饲料质量安全问题。为了保证饲料质量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本文对贫困山区饲料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贫困山区饲料质量安全意义,然后介绍了贫困山区饲料的质量安全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企业管理、优化管理体制、注重指导培训、注重质量监测这几个对策,希望可以提供给相关人员一些参考。

关键词:贫困山区;饲料质量安全;问题

引言:

现阶段,我国贫困山区饲料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很少有饲料生产企业,大多是饲料销售企业。近几年,受到市场竞争、监管加强等因素影响,饲料销售企业数量在不断减少,销售量不断增加,非法饲料销售慢慢消失,饲料质量合格率不断上涨。但是,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虽然贫困山区饲料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在饲料使用期间还存在一些问题,加之监管难度较大,导致安全隐患突出,严重影响到畜牧业发展。基于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明确饲料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且基于贫困山区具体情况,采取科学有效手段,加强监管力度,保证饲料质量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1.贫困山区饲料质量安全的意义

贫困山区饲料质量安全具有诸多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促进畜牧业发展。针对贫困山区当地居民,畜牧业常常是重要收入来源。而饲料,是畜牧业的基础,其质量安全会对畜禽生长发育、健康情况、生产效益造成直接影响[1]。若饲料存在质量安全问题,不仅会对畜禽生长速度、产肉量造成影响,还会增加畜禽患病概率,导致兽药使用量增加,最终影响到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而通过加强监管力度,保证饲料质量安全,可以促进当地畜牧业发展。第二,能够保障居民健康。贫困山区居民的肉类、蛋类来源主要是依赖自养的畜禽,保证饲料质量安全,可以避免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居民[2]。例如,饲料中有农药残留、某些重金属,这些有害物质若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内,会导致慢性中毒或其他健康问题。第三,能够保证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贫困山区饲料安全,可以提升畜禽产品质量、产量,进而增加居民收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并且,高质量的畜禽产品可以更好的进入到市场中,提升贫困山区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此外,稳定的经济发展,可以减少贫困,进而实现社会和谐。第四,能够实现环境保护。贫困山区的生态环境大多较为脆弱,过度使用农药、化肥,或者是不当处理废弃物,会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通过饲料质量安全监管,能够有效减少有害物质使用,保护水源、土壤、空气质量,这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是非常有利的[3]。

2.贫困山区饲料的质量安全问题

2.1营养指标问题

相关调查显示,部分企业过于注重饲料生产,忽略了产品型式检验工作,没有定期对产品全部营养指标进行检测[4]。并且,部分饲料产品质量标准中,出厂检验项目不足,仅仅对水分、感官进行检测,或者是利用近红外检测仪进行出厂检验,很少涉及到营养指标;还有部分饲料配方没有经过科学核算,为了追求产品效果故意多添加锌、铜,导致锌、铜超标。此外,部分企业为了控制成本,根据下限投料,或者是故意少添加维生素、蛋白等营养元素,最终导致饲料质量检测不合格。

2.2药物残留问题

药物残留,主要是指饲料原料药物残,在种植原料、加工原料工作中有可能出现药物残留问题。例如,在对大豆、玉米等原料进行种植时,农药使用不够科学合理。再如,在对饲料原料进行加工、贮存时,保质期、使用效果不理想,违规添加了一些药物等。在贫困山区,因为经济条件限制,部分种植户缺乏科学的种植知识与技术,以至于饲料药物残留问题较为严重。这些药物有可能会残留在畜禽体内,且通过肉类、奶制品等食品进入到人体内,导致过敏、耐药性等健康问题,还会影响到生态环境[5]。

2.3激素问题

相关调查显示,部分企业在生产饲料时会添加一些违禁药物,如莱克多巴胺、盐酸克仑特罗等激素类药物[6]。该类技术属于营养重分配剂,会促进肌肉生长,减少酮体脂肪含量,导致酮体瘦肉与脂肪比例发生变化,现阶段我国是禁食使用的。人类使用了具有较高残留浓度的瘦肉精动物产品会有肌肉震颤、心率加快、心悸等情况,不仅威胁到畜禽健康,也会间接威胁到消费者健康。

2.4微生物污染问题

饲料微生物污染问题,主要是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污染了饲料原料,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肉毒梭菌等。根据我国相关规定,饲料中是不允许检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肉毒梭菌等微生物的。但是,相关调查显示,仍然有部分饲料中会检出部分病原菌,大多出现在动物性饲料原料中,如骨粉、鱼粉、羽毛粉、肉骨粉等。

2.5霉菌毒素污染问题

近几年,常用饲料原料和成品常常出现霉变的问题。根据相关研究显示,霉菌毒素是致癌的,会引起肾、肝功能改变,还会导致生殖机能紊乱、免疫机制及对其他疾病的易感[7]。该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贫困山区经济条件、技术水平有限,在储存时缺乏干燥、有效的条件,导致饲料受到霉菌污染。加之,部分养殖户缺乏足够的知识、资源,对霉菌毒素污染进行识别与应对,以至于饲料安全问题更加严重。

3.贫困山区饲料的质量安全措施

3.1加强企业管理

3.1.1注重生产环境控制

在对饲料原料进行种植时,需要严格管控各项环境质量指标。在对饲料进行生产加工时,不允许对违禁化学物质进行添加。与此同时,企业可以基于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引入生物学技术手段、物理手段,多使用无污染原料,利用食物链对生态工程处理系统进行构建,生产出更加高质量、安全、无污染的饲料原料,保证饲料营养平衡,促使饲料能够满足畜禽生长需求。并且,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尽量减少畜禽粪尿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排出,以防饲料原料被二次污染,保证饲料质量安全。此外,原料、成品库房需要保证通风、干燥、阴凉,避免霉变而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3.1.2强化企业管理力度

想要保证贫困山区饲料质量安全,需要强化企业管理力度。在该项工作中,需要对安全评估体系进行构建,体系内容涉及到原料、设备、人员、工艺、场地设施、监控、检验等,通过评估上述内容,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有效规范生产行为,进而保证饲料质量安全。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基于自身实际情况,对管理制度进行不断优化,有效控制各个生产环节的质量。例如,针对生产环节、贮存环节,应有详细、具体的操作规范和规程;针对入库、出厂等环节,应有完整、详细的记录保存,以便于在出现质量安全事故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出现原因,且尽可能缩小危害带来的影响

3.1.3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贫困山区饲料质量安全问题和人为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从业人员专业文化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饲料质量安全。基于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重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定期给予从业人员培训、指导,或者是可以对专家进行邀请,定期对专业知识讲座进行开展,进而有效规范从业人员操作。第二,提升从业人员道德素养,促使其保持行业自律性。第三,可以与高校合作,适当增加大学生招聘名额和提升大学生待遇,促使更多综合型人才到企业中。与此同时,针对年轻职工,可以鼓励其深入到基层中,这样不仅可以起到锻炼效果,还可以促使基层其他职工学习到更多专业知识,提升其能力素质。第四,如果发现饲料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应注重源头探究,从调查、试验、整改等环节入手,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技能培训,进而有效避免问题发生。第五,部分岗位对于技术要求较为严格,针对这些岗位需要从业人员持证上岗,且需要进行行业职业技能鉴定。

3.1.4强化质量安全意识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强化自身的质量安全意识,明确饲料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了解其不仅关系着畜禽产品,还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与此同时,企业需要严格根据相关国家标准进行饲料生产工作,避免一味的对利润进行追求而生产出伪劣的饲料。在该过程中,企业需要以积极眼光对标准进行看待、执行。并且,企业应基于自身实际情况,适当引入高新技术,对产品进行升级换代,坚持现行质量标准的基础上,注重对新技术的研发工作,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此外,从政府相关部门层面来看,需要注重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在该过程中,可以对安全预警系统进行构建,利用该系统,对影响饲料质量安全的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此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方案。并且,应优化安全检测体系,注重贫困山区饲料监测站的构建,优化安全监测基础设施,注重专业型人才培训,提升监测质量。此外,可以在贫困山区财政中纳入饲料质量安全监测经费,增加资金投入,保证饲料质量安全。

3.2优化管理体制

3.2.1加强饲料监督力度

在实际工作中,相关部门需要注重对饲料的监督管理,通过垂直管理体制,明确相关机构、责任,且由专人负责该项工作,不断充实执法力量,提升执法人员素质、能力,促使其明确自身职责,从饲料生产开始一直到饲料使用的整个过程,加强监管力度。与此同时,可以对食品安全预警机制进行构建,创建互相配合、协调的饲料管理机制。并且,在实际工作中,相关部门需要基于贫困山区具体养殖情况,适当调整生产过程的监督;基于贫困山区具体情况,对监测方案进行适当优化、调整,保证每批畜禽主要生长阶段的饲料均能够得到有效监管。此外,可以对企业的信誉档案进行创建,定期对监测结果进行通报,在该过程中还可以一并把前几次抽检情况进行通报。如果企业饲料监测结果多次不合格,需要适当增加抽查频次、抽查数量,且督促企业整改。

3.2.2实施信息公示制度

相关部门可以灵活利用当地信息平台,如农业杂志、畜牧兽医网站、饲料报等,对饲料的检验信息进行上传,以防伪劣饲料流通在市场中,有效拓宽优质饲料市场领域。并且,所有人均可以对饲料生产中、经营中、使用中的违反条例行为进行举报,也可以针对饲料监督管理工作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此外,可以落实有奖举报制度,设立举报电话,如果举报成立可以进行物质奖励。

3.3注重指导培训

相关调查显示,贫困山区养殖户的法律意识薄弱,维权意识也较为薄弱,加之生产技术较低,特别是安全意识、贮存环境方面,这会直接影响到饲料的质量安全。基于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技术指导、法律法规培训,进而有效提升终端饲料质量。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对养殖户进行宣传教育,内容侧重于养殖业生产技术、畜禽疫情疫病防治技术等方面。在宣传教育时,可以使用多样化手段,如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网络平台等,通过远程教育,强化相关人员能力素养。第二,企业在对饲料进行推销时,需要强调饲料正常使用方法、饲料贮存方法。第三,在检查工作、抽样工作时,相关部门可以开展培训工作,帮助养殖户学会如何选择饲料、检查饲料标签(图1)、维权等,保证饲料从出厂到使用各个环节均是安全的,进而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

3.4注重质量监测

在实际工作中,相关部门需要给予饲料质量监测足够重视,其是提升饲料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优化饲料监测体系。在该项工作中,需要创建饲料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机构体系,对质检资源配置进行优化,落实人员编制,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充实。与此同时,基于贫困山区具体情况,适当增加资金投入,配备性能好、质量优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图2)。第二,加强饲料检测力度。在该项工作中,注重例行监测工作,基于贫困山区具体情况,对监测的范围进行慢慢扩大,且适当对监测的频次、品种、参数进行增加。与此同时,需要重点关注饲料生产环节、经营环节,还需要对养殖环节重要时段的饲料质量安全给予足够重视,特别是槽头料,进而实现监测全覆盖。第三,把例行监测与不定期监测进行深度融合。在开展例行监测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具体情况、举报,不定期进行监测工作,避免监测形式化问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畜牧养殖中,注重贫困山区饲料质量安全问题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能够保证饲料质量安全,还能够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现阶段,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贫困山区饲料还存在一些质量安全问题,严重影响到了畜牧业发展。想要有效改善这一现状,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明确饲料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且基于贫困山区具体情况,采取科学有效手段,加强监管工作,保证饲料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高显颖,李剑军,林昕,皇金龙,周天荣,王伟,郑海旭,谷永丽,王佳琪,孙亮.呼伦贝尔市饲草饲料质量安全形势分析及对策探讨[J].农业与技术,2024,44(20):107-109.

[2]汪雪,娄秀伟.浅析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对策与措施——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J].养殖与饲料,2024,23(05):45-48.

[3]王永亮.畜牧业发展中饲料安全的相关研究[J].粮油与饲料科技,2024,(03):167-169.

[4]思雨.统筹运用多种检查手段  切实强化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解读《2024年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J].中国食品,2024,(05):48-51.

[5]张静.陕西省饲料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养殖与饲料,2023,22(11):31-35.

[6]刘映雪.饲料质量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和对策[J].中国畜牧业,2023,(16):39-40.

[7]张义海.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养殖与饲料,2023,22(05):112-114.

作者简介:廖文波(1976.11)男,土家族,湖南省慈利县,大专,专技八级,从事乡镇畜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