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螺旋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临床价值及辐射剂量优化策略
董福鹏
华亭市第二人民医院 744100
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对早期肺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2月—2023年11月间住院的138名早期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采用传统DR扫描,B组采用低剂量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病人的肺癌检出率。结果:B组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在早期肺癌筛检中,利用低剂量螺旋CT可以提高检测的检出率,并能更好地判定肺癌类型,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低剂量螺旋CT;早期肺癌筛查;辐射剂量优化
肺癌是高发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尚无特效治疗手段。所以,对其进行早期检测对于提高病人的5年存活率和保证其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各种检测方式各有所长,其中,胸部X光检查是最常见的一种检测方式,它能发现显著增大的肿瘤、肺不张、肺炎和胸腔积液。而CT则能更好地反映肿瘤的种类、病情等,是目前最具应用价值的无创性检测方法。本项目拟以138例肺癌高危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螺旋CT胸部平扫技术,研究常规剂量和低剂量组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3年2月—2023年11月间住院的138名早期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A组患者采用传统DR扫描,B组采用低剂量螺旋CT检查。其中,A组男性44例,女性25例,年龄为40~71岁,平均为(60.76±13.27)岁;B组男性42例,女性27例,年龄为41~73岁,平均为(61.43±14.06)岁。
入选条件:(1)40周岁以上;(2)吸烟;(3)有肿瘤家族史;(4)以咳嗽、咯血为主要临床特征,或伴有慢性肺部疾病者;(5)长期暴露于粉尘、铬、镍及放射性材料中的人员。
1.2方法扫描仪器
A组采用传统DR扫描(韩国misl500型)检查。正位为10~20mAs,80~85kV;侧位30~40mAs,90~95kV,X射线量为3~5mSv。B组使用低剂量螺旋CT检查,参数设置为:120kV、40mA的电压、1.25螺距、层间距0.5cm和15.38s的X光剂量。
1.3观察指标
在这次研究中,重点关注肺癌的检出率,检查出肺癌患者的人数占组内总人数的比值,以及中央型或周围型肺癌检出人数占总检出人数的比值。
1.4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都是通过SPSS17.0来进行的,计量数据采用平均()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比例(%)表示,使用x2进行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上的差别。
2结果
通过本研究,B组患者肺癌检出率高于A组,P<0.05。A组中央型肺癌19例,周围型肺癌5例,B组中央型肺癌25例,周围型肺癌24例,两个组间比较有显著性(P=0.016),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最近几年,由于人们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尤其是吸烟人群的急剧增多,肺癌病人人数急剧上升,根据有关数据,我国每年大约有50万名肺癌病人死亡,并且新增病人大约60万人。当患者出现该疾病之后,就会给自身的健康带来很大的伤害:(1)支气管中有许多敏感的神经,当患者出现肺癌之后,就会发生剧烈咳嗽,长期来看,可能会导致咯血。(2)对于已进入恶性阶段的肺癌,由于其体积过大,对病人的呼吸造成一定干扰。(3)对人体抵抗力有一定影响,极易被外来的细菌和病毒侵袭,引起阻塞性肺炎等疾病。(4)造成脏器阻塞,对供氧和有毒气体产生干扰,从而引起呼吸困难。(5)对于肺癌患者来说,很容易形成胸腔积液,随着胸腔积液扩散,胸腔受到压迫,出现胸疼感觉。另外,肺癌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恶性肿瘤。因此,如果病人有肺癌早期表现,一定要通过科学方法来确定有没有肺癌,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疾病的早期治疗。
对于2cm以下、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肺癌,采用微创手术,5年存活率超过90%。寻找精确、高效的检测手段是提高肺癌病人远期生存的关键。研究中应用的多层CT技术,可实现快速、持续的数据获取,适合于解剖盲区以及因组织交叠而造成的漏检,可有效地改善微小结节的检出率。因为高风险人群中的肺癌发病率很高,因此应用多层CT对肺癌的早期筛查同样是最优的。然而,传统螺旋CT因其辐射剂量高(3-27mSv),比普通X线片高几十到上百倍,不仅会给病人带来痛苦,还会降低X线球管的使用年限。所以,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对其进行一定改进,以达到减少辐射剂量的目的。与传统CT相比,在较小剂量范围内,可以显示出X光片无法探测到的“死角”,如纵隔、肺门、横隔重叠处,以及其他一些不易被检测到的细小腺癌。
辐射剂量优化策略:(1)扫描参数调整:通过调整扫描参数如管电流、管电压、螺距等,以降低辐射剂量。适当的参数调整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减少辐射暴露。(2)呼吸控制技术:利用呼吸控制技术指导患者呼吸同步,从而减少呼吸运动伪影,有助于减少必要的扫描层数,辐射剂量的进一步减少。(3)个性化扫描协议: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如体型、肺功能等)制定个性化的扫描协议,以实现个体化的辐射剂量优化。(4)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诊断,可以在保证诊断准确性的同时减少必要的扫描范围和次数,从而降低辐射剂量。
未来研究方向:(1)深入研究不同人群(如高危人群、特殊职业人群等)的LDCT最佳扫描参数和协议。(2)探索更先进的迭代重建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在降低辐射剂量和提高诊断效率方面的应用。(3)开发新的辐射剂量测量和评估方法,以更准确地评估LDCT的辐射剂量和安全性。(4)加强临床研究,验证优化策略在真实临床环境中的效果和可行性。
目前,利用低剂量螺旋CT对肺癌早期筛检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目前仍需对其进行更合理的辐射剂量设计。通过调整扫描参数、使用呼吸控制技术、个性化扫描协议以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策略,在确保精确前提下,减少对肿瘤的放射治疗,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早期筛查。在今后研究中,期望在提高成像效果的前提下,更加有效地减少放射治疗中的放射损伤,从而为肺癌的早期筛查研究奠定基础。
结论:在早期肺癌筛查中,利用低剂量螺旋CT可以提高检出率,并能更精确地判定肺癌类型,在临床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成启华,李婷婷,王艳微,柳雪琴.低剂量螺旋CT技术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0(6):1001-1004.
[2]李力,宋喜明,唐艳军,赵钒宇.低剂量螺旋CT与CEA、PTN、NSE、角质蛋白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工程学,2020,19(2):287-289.
[3]童小梅,朱俊.研究螺旋CT诊断肺癌患者的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1):173-174.
[4]吴伟锋,郝崇志,谢春汉,肖平平,陈世碧.在早期肺癌临床筛查诊断中应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诊断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9):60-61.
[5]黄伟峰,陈鑫艺.观察低剂量CT迭代重建技术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2,31(3):456-458.
董福鹏 男 1980年生人 籍贯: 甘肃,会宁 学历:大学本科 放射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 放射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