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班育人: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李蔚
河北省霸州市霸州一中 106500
摘要:本文探讨了高中班级文化建设在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以发展人的关键能力为导向的班级文化建设策略。基于此,通过分析班级文化的内涵及其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接下来本文详细阐述了环境布置、制度建设、活动组织及精神引领等具体方法,旨在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等关键能力,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及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关键能力;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环境布置;制度建设;活动组织;精神引领
引言;
高中阶段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重要阶段。尤其是班级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其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并且班级文化不仅是班级精神面貌的体现,更是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以发展人的关键能力为导向,加强高中班级文化建设,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意义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1]。同时,班级文化也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认知、合作、创新和实践能力。
二、建班育人: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一)环境布置: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在高中班级文化建设中,环境布置是营造积极向上学习氛围的重要手段。一个温馨、有序、充满正能量的学习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态和行为,促进他们关键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注重教室环境的布置,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隐形课程”。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励志标语,如“勤奋铸就梦想,努力成就未来”、“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等,这些标语能够时刻提醒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图书角,摆放各类书籍,鼓励学生课余时间阅读,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2]。图书角的设立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还能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除了静态的环境布置,教师还可以利用动态的元素来营造学习氛围。例如,每天上课前,教师可以安排一名学生进行“每日一言”的分享,内容可以是名言警句、励志故事或自己的感悟。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同时,其他同学在聆听的过程中也能受到启发和鼓舞,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环境的布置和维护。比如,定期更换教室的黑板报,让学生围绕某个主题进行创作和设计;或者组织学生进行教室的清洁和整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加珍惜和爱护自己的学习环境,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风貌。
(二)制度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规范
制度建设是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科学合理的班级规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序、公正、民主的学习环境,有助于他们关键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此,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确保班级管理的有序进行。
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参与到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来。例如,可以组织一次班会,让学生就班级纪律、学习要求、卫生值日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通过充分的讨论和协商,最终形成一套大家都能接受并愿意遵守的班级规章制度。这样的制度不仅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同和支持,还能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班级规章制度应涵盖学习、纪律、卫生等多个方面,确保班级管理的全面性和细致性。例如,在学习方面,可以制定作业提交时间、课堂纪律等要求;在纪律方面,可以明确迟到、早退、旷课等行为的处罚措施;在卫生方面,可以设立值日制度,确保教室的清洁和整洁。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制度的执行和监督,确保每一项规定都能得到有效落实。
(三)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
活动是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不仅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合作,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班级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围绕某个主题进行讨论和分享。这些主题可以是与学科知识相关的热点话题、社会现象或人生感悟等。通过主题班会活动,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其他同学在聆听和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受到启发和拓展自己的思维。除了主题班会活动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学习活动。比如,可以开展学科竞赛、知识问答、创新设计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志愿服务活动。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环保宣传、到敬老院进行志愿服务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现实和民生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同时,在活动中学生也能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合作,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基于此,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规范、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从而有效的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代云东.高中班级管理中的班级文化建设策略[J].教育界,2024(16):8-10.
[2]艾林,刘均.新时代普通高中班级文化的构建研究[J].中小学班主任,2024(01):43-45.
[3]姚小林.发展人的关键能力: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的行动旨归[J].好家长, 2021(68):64-67.
本文是河北省廊坊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美育视域下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301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