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探讨活动化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作者

谢邦大

海南省屯昌县屯昌中学 海南省屯昌 571699

摘要: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大胆表演,勇于辩论,积极实践,在动口、动手、动脑方面深入实施有效教学活动的运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表演;辩论;实践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通过他们自己动口、动手、动脑等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达到此目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展开活动化教学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之一。活动化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它主要是指以教师精心设计和创设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性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自主活动为特征,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行为等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模式。那么,如何构建这种教学活动呢?

一、进行小品表演

思想政治课的观点多,理论抽象,很多学生为应付考试,往往在课堂上只在意一些框框条条,懒得动脑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把握不住知识的本质。为改变这种现状,在课堂中融入小品教学,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小品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它传统,有特色,简短、生动、幽默、通俗易懂,一直受到大家的喜爱。教师如能组织学生创设小品表演,临时变学生的学生角色为某种其他社会角色,由于社会角色的行为必须符合其角色身份和角色规范,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求,成为学生自觉阅读和钻研教材的动力,而且有助于了解教学目标的要求,体会与教师协同一致获得知识的乐趣,使学生真正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一种积极的完善自我的途径。如讲授“中华传统美德”这部分知识时,为了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领会课本知识的实质,我课前要求学生自己或自由组合,准备一个与本课题相关的小品,上课时进行角色表演。同学们为了表演好自己的角色,抓紧时间看课本,查阅相关资料,到社会上找现象。课堂上,有的表演助人为乐,如公交车上让座,路上带盲人或老人过马路;有的表演在家如何孝敬父母;有的表演拾金不昧等。他们表演得惟妙惟肖,包括语言、表情、动作等都与自己扮演的角色相似,引来课堂中传出发阵阵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相互评论。我抓准课堂上最佳的学习时机,肯定了他们的精彩表演,同时继续把知识延伸,指出: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祟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怀,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等,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的精神财富。由于学生此时的心态比较愉悦,精神很集中,思维处于开放状态,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极佳。

二、展开课堂辩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现在的中学生思想活跃,乐于探究与表达,有效调动,就能够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展开辩论,让他们在辩论中明理,在明理中求知,在求知中发展。如何展开辩论呢?首先,精心选好辨题。注意选择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辨题;同时注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辨题;选择的辨题难度不要过大。如在高一年级教材中,选择“金钱是否是万能的”作为辨题,由于这一主题涉及到了商品、货币、价格、消费等知识,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金钱对每一位学生来说,人人都在使用,在消费,因此他们对这一辨题有兴趣,有话可说,有发挥的余地,特别是对金钱的看法,社会上众说纷纭,对它展开辩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其次,组织好课堂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教师既是平等的参与者,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但切忌做裁判。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辩论时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和总结;辩论既可以是小组进行,也可以是学生间自由进行;当辩论开始偏离教学内容或纠缠于枝节问题时,要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辩论结束后,教师要做简洁的小结,肯定亮点,指出不足,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看问题,提高思辨能力。通过开展课堂辩论,为学生创造了施展才能的表现机会,他们情感高亢,思维活跃,对他们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都会得到较好的训练和培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进步、拓展和迁移有很大的帮助。

三、参与社会实践

新课程源于生活,新课程为了生活。在思想政治课教材中设计了“说一说”、“议一议”、 “做一做”等栏目,它们都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功能。结合这些栏目的内容,把学生带到社会中去,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用自己的脑子去想,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用自己的身体亲身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在活动化教学中创设条件让学生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收获,不断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如讲授“爱国情操”,课本中关于议一议“什么是爱国情操”时,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烈士陵园,根据课程内容,以现场讲解和实物参观的方式来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同学们兴致勃勃、津津有味地听管理员讲解老一辈革命家的英雄事迹。管理员结合当今我国的形势,全面分析了什么是爱国情操。所有学生都非常认真地做笔记,他们神情专注,表情严肃,都深深地被革命先辈们这种为祖国、为民族利益而英勇献身的事迹所感动。听完讲解后,很多同学主动向管理员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了解相关情况。他们被这样的教学活动所喜爱,普遍认为这是一次有特殊意义的思想政治课,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仅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还学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品质,颔悟到了爱国情操是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尚的道德情操。爱国情操是中华民族的高贵精神财富,是推动国家和民族进步与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当代青年学生,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刻苦努力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学生从这些活动中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程知识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使他们懂得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心灵体验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合作意识、增强求知欲望,提高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拓展课堂知识的目的;同时,通过这样的活动,丰富了课堂内容,让学生融入社会,启发学生运用课本知识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言行,提高道德认识,培养爱国主义,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

通过构建活动化教学,让学生联系实际,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接观察的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让他们在思想政治课的求知过程中扮演主角,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等各个环节的自主探究,合作分享,深层次地挖掘他们学习的热情,探索的激情,成功的豪情,把获取知识的主体完整地调动起来,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莉娟,苏文任,杨勇.活动教学与中小学生素质发展”实验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

[2]初一下半学期政治教案-百度文库》。-《互联网文档资源》。

[3] 贾美珍.讨论式教学设计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作者简介:谢邦大,男,海南省屯昌县人,本科,研究方向:新课标下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