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三阶四维五体”一体化模式
王灵娟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技学院 066000
摘要:高校学生干部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干部共同努力。本文针对高校学生干部的素养水平现状,基于新时代高校管理模式和发展目标,结合当前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整体要求,提出了符合三全育人理念的学生干部培养的“三阶四维五体”一体化模式,通过充分调动学校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工协同配合,围绕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锻炼和考核提升全阶段,对学生干部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心理质素和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系统、多样化的培养与提升。
关键词:学生干部;素养提升;三全育人;
引言
00后大学生身处科技革命、互联网浪潮、经济危机、地区冲突和全球化等因素塑造的VUCA时代,每天层出不穷的八卦新闻、突发事件、政界丑闻、热点舆情让人眼花缭乱。面对社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大学生需要具备更高的元学习能力,包括明确的目标、坚定的立场和深层创造力等,这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已逐渐发展成一个庞大的群体,学生干部作为高校和老师开展工作的重要帮手,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其核心素养水平,不仅关系到学生干部个人的全面发展,更是直接影响学生工作的开展,甚至对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产生影响。然而,目前部分高校仍未建立健全的学生干部培养体系,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甚至“只使用、不培养”的现象,导致学生干部群体的素养水平良莠不齐,难以发挥其在普通学生群体中的引领作用。因此,建立健全的学生干部培养制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干部的素养进行全面提升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学生干部素养水平现状
为了更真实地了解当前高校学生干部的素养现状,本研究面向位于四个省份的五所高校进行问卷调研,共邀请390名高校大学生填写问卷,其中普通学生212人,各类学生干部178人,收回有效问卷390份。
经过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担任学生干部期间,超过50%的学生干部认为在工作中与他人交流、合作中有困难,38.6%的学生干部觉得有时得不到其他人的认可和配合,38.2%的学生干部觉得工作占用太多时间,影响学习,这说明部分学生干部由于个人能力在某方面的欠缺,无法高效的完成工作,导致威信低、效率低、满足感低,因此学校有必要对学生干部的业务能力进行培训提升。
当前大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目的依次为锻炼自己的能力、为同学和学校服务、扩展社交圈和评优评先,可以看出,更多的学生干部更看重任职带来的个人发展,而将为同学和学校服务作为首要目的的学生干部只占31%,服务和奉献意识略差。同时40%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身边的学生干部队伍缺乏服务意识,38%的学生认为学生干部队伍不团结,42%的学生认为学生干部缺乏创新意识,49%的学生觉得身边的学生干部追求功利。可见,当前仍有部分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较差,责任心较弱,缺乏组织力和领导力,不足以成为普通学生的榜样。
在“您认为学生干部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多选题]”中,52%的学生选择了管理不到位,51%的学生选择了责任感差,49%的学生选择了培训不够,47%的学生选择了选拔不当。20%的学生干部表示从没参加过或听说过相关培训,42%的学生干部偶尔参加过培训,只有38%的学生干部多次参加过培训。同时78%的学生干部认为和老师、同学定期交流、分享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可以看出高校对学生干部队伍的选拔任用-管理提升过程还有提升空间,培训制度还不完善,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无法满足学生干部的需求,制定涵盖全过程的学生干部培养制度势在必行。
在“您认为应如何提高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一题中,41.6%的学生认为适当的激励引导或者提高待遇可以提升学生干部的积极性,22%的学生认为教育引导可以提升积极性,18.6%的学生投给了强化管理,17.5%的学生则认为竞争淘汰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建立合适的学生干部管理制度,明确激励和淘汰机制,对于提升学生干部的积极性有显著成效。
二、高校学生干部素养培养目标
学生干部不但是学生事务的执行者,更是正能量的有效传播者和朋辈帮扶的主要实施者,由以上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为了更好地服务师生,更充分地发挥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干部不仅要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高的思想站位,做好思想引领;也要具备足够的领导和组织能力,做好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纽带;还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协调好工作中的各项任务和人际关系,更好地为老师和同学服务;更要具备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思维模式,成为普通同学的朋辈榜样。因此,新时代学生干部素质培养目标可以凝练为以下四个方面:思想站位高、业务水平高、心理素质硬以及创新能力强。
三、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三阶四维五体”一体化模式
1、全过程育人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贯穿三个阶段
(1)选拔任用阶段
要想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学生干部队伍,首先要把好学生干部选拔这一入口关。完善学生干部选拔任用的相关制度,坚持公开选拔、公平竞争、学生认可、择优任用的原则,对候选人的政治思想、学习成绩、工作态度、群众基础等各方面进行全面考察,综合考虑学生个人与岗位的匹配度,通过多种选拔环节,最后综合各方意见做出任用决策。
(2)培养锻炼阶段
高校对学生干部应边使用边培养,培养、使用两手抓,使学生干部在工作中不断提升。学校相关部门应制定完善的培养方案,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交流,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全面提升学生干部的各项能力。
(3)考核提升阶段
学校和学院层面均需建立科学、全面、多样的考核措施和基于考核结果的激励措施,以此确保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养水平。考核内容应涵盖政治素养、服务意识、工作表现、履职能力、工作成效、群众基础及学习成绩等多方面,考核方式应包含个人自评、学生干部互评、群众评价和指导老师评价等,坚持过程考核为主,量化考核(如活动参与人数、活动完成的时间节点等可量化的数据)与质性评定(如工作态度的好坏等难以用数字衡量的方面)相统一的原则,对学生干部的工作成效给予全面、客观的评价。并对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学生干部提供升值留任、挂职锻炼、企业实习等机会,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干部进行批评教育、督促整改等。
2、全方位育人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覆盖四个维度
(1)政治素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国际局势日益复杂,新旧文化冲突不断,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也接踵而来,这些都时刻影响着大学生们的价值观、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群体的朋辈榜样,具有很高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只有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动学习党的先进思想和理论,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才能在时代浪潮中掌控好人生航标,引领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要提高学生干部的政治素养,就要加强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举办学生干部政治理论培训班、开展红色教育团建活动和组建理论学习小组等形式,提升学生干部的理论水平,将其内化为自身素养,从而提高辨别是非、识别不良倾向和错误思潮的能力,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真理,给同学们正确的引导和榜样激励。
(2)业务能力
学生干部要想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必须具备足够的业务能力,如组织领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判断决策能力等。高校在学生干部的培养中,应注重其业务能力的提升。第一,通过系统的理论培训提升,如定期举办领导力培训、沟通技巧训练等,使学生干部掌握理论知识与技巧。第二,重视学生干部的日常提升。发挥朋辈间的传帮带作用,形成老生带新生、学长带学弟的良好氛围和定期内部交流的优良传统,在组织重大活动后,及时召开总结会,引导学生积极总结反思,学生干部间通过不断的互相学习,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加速业务能力的提升。
(3)心理素质
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如突发紧急状况、工作任务难以完成、其他同学不配合工作等,这就要求学生干部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能够承受来自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以豁达的心态看待各种情况,遇到事情不慌乱,遇到困难不放弃,面对分歧不失控。要提升学生干部的心理素质,除了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讲解压力管理、情绪调节、沟通技巧等实用知识,还要开通学生干部的心理疏导渠道,构建一个由辅导员老师、心理老师老师、同学等组成的心理支持系统,让学生干部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辅导员老师要经常找学生干部谈心,了解其心理困境,提供安抚和鼓励,帮助学生干部构建强大的内心。
(4)创新能力
当今时代,全球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深度发展,各种新兴技术和理念不断涌现,各种变革和挑战共存,高校学生干部需要具备出色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完成多样化的工作任务,如技术创新能力、思维创新能力、文化创新能力等。这就要求高校将创新能力提升纳入学生干部培养体系,安排专门的创新创业老师和专任教师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这样学生干部才能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和效果。
3、全员育人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联动五大主体
(1)学校管理层
学校管理层是整个学生干部培养项目的规划者和决策者,负责制定培养计划、分配资源和支持项目的实施。学校管理层应成立专门的学生干部培养项目组,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和目标,完善经费、人员、场地等方面政策保障,凝聚育人资源。此外,管理层还应定期评估项目的效果,及时调整和优化培养方案。
(2)辅导员与班主任
辅导员与班主任是学生干部选拔、任用及培养的直接责任人,负责对学生干部的日常管理和个性化指导。辅导员与班主任应深入了解每位学生干部的特点和需求,在常规培训的基础上,帮助每一名学生干部制定个性化的成长计划。同时,还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安排学生干部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干部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如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等。
(3)思政课教师
思政课教师负责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思政课教师应将学生干部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和组织活动,加强学生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此外,思政课教师还应积极参与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等工作。
(4)行政管理人员
行政管理人员负责学校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工作,为学生干部提供必要的行政支持和服务,如协助组织活动、安排场地、调配物资等。同时,他们还应积极参与学生干部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事务处理程序,帮助学生干部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5)专业教师
专业教师应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为学生干部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如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组织学术讲座和研讨会,或指导学生干部进行科研项目等,帮助学生干部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总结
学生干部培养是一项系统的、漫长的任务,需要学校各部门协调联动,形成“教联体”,通过联责任、联资源、联空间,推动破解学生干部培养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三全育人的视角下,通过学校全员联动,对学生干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培养,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干部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规划(2006—2010):中青联发[2006]45号[A/OL].(2016-08-29).
[2]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3]杨紫欣,杨军伟,刘智.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培养路径研究[J].现代交际,2021(13):70-71.
[4]常艺锦.高校研究生学生干部培养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2(02):97-99.
[5]王剑.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6]许庆红,聂风华.新形势下的学生干部队伍建设[J].清华大学学报,2001(1):40-43.
[7]毕研婷,侯林.新时代高校学生干部的道德素养培育研究[J].秦智,2024,(01):71-73.
[8]江志斌.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
基金项目: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24年思政专项(项目编号:2024SZZX16)
作者简介:王灵娟(1992—),女,河北沧州人,汉族,硕士研究生学历,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技学院专职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