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利用生活资源提升小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研究

作者

曹蕾

淮安市生态文化旅游区沁春路小学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语文学习应立足生活实际,通过情境化实践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针对传统语文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的问题,本研究以生活资源为切入点,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生活资源;语言实践能力;小学语文教学

语言实践能力不仅关乎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是其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基础。生活资源作为一种丰富、生动的教学素材,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因此,将生活资源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旨在通过真实、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从而提升其语言实践能力。

一、生活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生活资源是指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事物、现象和经验,包括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自然环境等。在语文教学中,生活资源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生活资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生活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最后,生活资源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发展。

二、利用生活资源提升小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策略

创设教学情境是提升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重要策略之一。在实际教学中,研究者充分挖掘和利用生活资源,尝试采取“挖掘生活资源”“探寻生活热点”“家校社一体”等策略,创设各种学习情境,引领学生开展语言实践,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挖掘生活资源,丰富语言实践内容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语言实践的内容不应局限于课本,而应广泛取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挖掘生活中的丰富资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语言实践机会,使语文学习更加贴近生活、生动有趣。

1.家庭生活

在语言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如家庭琐事、校园生活、社会现象等,这些都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话题。通过挖掘这些生活资源,学生能够从中提炼出丰富的写作素材,使文章内容更加真实、生动。

家庭生活是学生学生最为熟悉和亲近的环境,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实践素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观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记录下家庭中的温馨瞬间、有趣对话或是成长点滴。这些真实的家庭故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让他们在叙述中学会如何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情感变化以及场景氛围。此外,家庭生活中的节日庆祝、家务分工、亲子阅读等活动也是宝贵的语言实践资源,通过参与和反思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活,从而在语言表达中展现出更加成熟和深刻的思考。

2.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是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环境之一,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进而将这些真实的感受和经历融入到写作中。比如运动会中积极记录自己的感受:赛前准备,学生们会详细描述自己如何挑选参赛项目、如何制定训练计划、如何与队友协作练习等细节。赛中,学生们会抒发自己比赛时的紧张、兴奋、激动等复杂情感,赛后感受则是对整个比赛过程的反思和总结,这种深度的思考对于提升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大有裨益。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记录生活,更在记录中学会了如何感悟生活、表达生活。

通过挖掘生活中的丰富资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语言实践内容,使语文学习更加贴近实际、生动有趣。同时,这种生活化的语言实践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实际运用价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二)探寻生活热点,激发语言实践动力

语言学习不应局限于校园和家庭,而应与社会这个生活大舞台紧密结合。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兴趣爱好和社会热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实践活动。比如,结合科技发展的热点,五上作文《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中,研究者开展了“智能生活探索”活动,鼓励学生调查并了解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等新兴科技产品,学生们积极行动起来,有的通过线上查询资料深入了解各类新兴科技产品的功能特点,有的实地走访科技体验馆亲身感受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的便捷与神奇。随后在课堂写作环节,学生们凭借着这些亲身体验与丰富认知,纷纷在作文里绘声绘色地勾勒出二十年后家乡处处充满高科技元素的画面,从智能交通到智能家居一应俱全,他们用细腻且富有想象力的文字将未来家乡的智能化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有效提升了自身语言运用及表达的能力。

探寻生活热点符合学生兴趣,是激发学生语言实践动力、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为学生创造更多语言实践的机会,让语言学习真正融入生活、服务于生活。

(三)家校社一体化,拓宽语言实践途径

语言实践活动可以进一步突破教室的局限,引领学生深入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例如,如五下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中,教师和家长借助社会资源,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公共场所,开展各类语言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让他们通过观察和讲解,了解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从而锻炼语言表达和描述能力。在图书馆,学生可以参与阅读分享会,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分享阅读心得,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综上所述,通过挖掘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资源,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元化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掌握语言运用的技巧,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得以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于月红.用好统编教材课后习题,提升语文学科教学品质[J].语文教学通讯,2024,(27):66-68.

[2]陆文红.丰富真实语境下的语言实践——例谈统编教科书五年级“词句段运用”教学[J].小学语文,2023,(07):72-77.

[3]张自福.对标语文要素强化语言实践——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教学例谈[J].小学语文,2020,(12):37-40+44.

[4]陈雅玲.挖掘资源用活教材[J].江西教育,2010,(Z6):102.

[5]孙利群,马霞君.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让语言实践“接地气”[J].语文教学通讯,2023,(18):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