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中职设计学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与实践

作者

周芷旬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215000

摘要:设计学不仅仅要学习相应的设计专业知识,更要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从而为其日后的工作与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两个层面,深入分析了思政元素与设计学课堂相结合的有效方式,为提高设计学课堂教学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也为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更多的现实依据。

关键词:中职教育;思政元素;教学实践

前言:

中职学校立足学生就业实际,从职业需求的层面开展课堂教学,并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随着“文化热”的兴起,设计专业与思政教育内容产生了许多交叉补充的教学内容,这就给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了客观条件和必要基础。同时设计专业涉及的就业领域比较广,学生在实习和就业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其正确的看待设计内容,提升设计素养,秉承职业精神,因此加强中职设计学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是符合社会发展和现实需求的必然选择。

一 挖掘思政元素,丰富课程内容

1 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设计灵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设计学课堂上,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本内容与传统文化内容之间的深层逻辑关联,结合传统图案、色彩、工艺等元素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无论是中国结造型、青花瓷图案还是京剧脸谱,这些元素都能够成为学生创作的素材。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形式相结合,不仅提升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力,还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的设计能力[1]。

2 职业素养与道德

设计学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包括熟练的设计记忆,也包括对学生职业素养与道德的培养与提升。工匠精神是设计学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体现,在设计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强调学生对工作的专注、执着,更要培养其精益求精的精神。无论是需要反复修改的设计方案,还是严格把控设计质量,都是学生未来工作中必须要面对的。教师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如诚实守信、保护知识产权等观念,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杜绝抄袭、剽窃等不良行为,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感。

3 审美教育与价值观塑造

审美教育是现代设计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要不断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引入多元化的传统文化元素,引导学生从美学的角度去分析作品的形式、色彩、构图,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设计灵感。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热点问题,如环保、公益、文化传承等,并将这些思考融入到设计作品中。通过审美教育和价值观的塑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使其作品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和社会价值[2]。

二 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思政融入

1 利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使命感

中职院校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学习氛围较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较低。因此在设计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广泛的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们熟知的品牌设计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设计的内涵与技巧。同时也可以将思政内容融入到课堂案例中,从而使思政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其效果。比如在包装设计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系列”,这一款包装被学生们熟知,但其中的设计元素与设计风格很少有学生深入的思考。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设计如何体现文化底蕴,插画怎样体现“国风元素”等角度展开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深入的了解设计“借力”文化的技巧,而且能够为其日后的相关设计拓展思路。在平面设计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中式美学海报”设计内容,让学生在中式海报中寻找其美学元素,提高其鉴赏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2 利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设计学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师可以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项目的不同环节,如市场调研、创意构思、设计制作等。小组成员需要密切配合、相互沟通,共同完成项目任务。通过共同讨论,确立设计理念,搜集设计元素,确立设计风格,并在设计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

比如教师可以引入茶叶包装设计项目,让学生以环保为主题,展开产品包装设计。有的学生选择用竹浆纸作为外包装材料,体现其环保性,有的学生偏爱用糯米纸来包裹茶叶,既卫生环保,又有创意。也有同学会选择纸质包装,增添自然的质感。通过这个项目,学生不仅掌握了产品包装设计的流程和方法,还深刻理解了环保理念在设计中的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利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达到行知合一

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生活中寻找设计的真谛,是思政教育融入设计学的重要实践。学生在社会调研、志愿服务设计等活动中,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达到行知合一的教学目标。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调研活动。学生深入城市的各个角落,了解文化遗产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通过拍摄照片、采访居民等方式收集资料,形成调研报告。在调研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和传承责任感,并且能够将所搜集的素材应用到日常设计中,提高设计内容的文化底蕴。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提高了设计能力,还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实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将设计学课程与思政元素相融合,不仅符合当前综合育人的理念,而且对切实提升设计学学生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有积极的影响。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思政教学在设计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不断探索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学生也要充分的认识到思政元素不仅仅是对价值观的修正,更是适应未来工作需求,提高自身能力与职业适配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谢睿桢.中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J].职业,2024 (6): 71-74.

[2] 苏小玲.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4 (5): 50-52.

[3] 李明璇.中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 (18): 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