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卡扣的强度分析与设计优化
蒋玲
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某型号快锁连接器的解锁卡扣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变形过大导致锁紧失效,针对此问题对解锁卡扣进行结构设计优化,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对比结构设计优化后的模型与原始模型的抗弯性能。结论如下:第一种优化工况在卡扣折弯部位增加圆弧加强筋,并将折弯倒角直径由Ø0.6mm增加至Ø1.7mm,抗弯力增强了15%;另一种优化工况将整体卡扣的厚度由0.3mm增加至0.4mm,抗弯力增强了92%。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卡扣厚度可以有效加强解锁卡扣的强度,为快锁连接器解锁功能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1 引言
随着航天工程、电子通信工程的发展,电连接器作为传递电信号和电能的基础元件,在系统中的运用越来越广。为了追求高效与便捷性的电连接器性能,电源连接器的快速解锁功能显得尤为关键,解锁卡扣是实现解锁功能的重要零件,然而,卡扣在频繁使用中易因应力集中、材料疲劳或过载导致失效,表现为锁紧力下降,局部断裂或不可逆塑性变形,直接影响产品的功能安全性与使用寿命。因此,开展卡扣结构的强度分析与设计优化研究,对提升其可靠性和降低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研究表明,卡扣的力学性能受几何参数(如倒钩倾角、壁厚、根部圆角)、材料特性(如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及外部载荷条件(如装配力、振动载荷)的多重影响。本文以某型号快锁连接器的解锁卡扣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仿真,系统分析其应力分布规律及失效模式;进一步提出解锁卡扣的设计优化。该研究结果为提高卡扣设计的可靠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2 解锁卡扣结构设计及选材
为提升用户体验以及卡扣的力学性能,在结构设计中,将卡扣折弯部分形成圆弧过渡,可以有效分散应力集中现象,并且避免传统直角结构在反复开合过程中因应力堆积导致的材料疲劳断裂问题,从而显著提升卡扣的耐用性和使用寿命。同时,折弯角度的精细化设计可精准控制卡扣的弹性变形范围,既能确保锁紧时的稳定咬合强度,又能在解锁时通过适度的弹性变形实现平滑脱扣,降低操作所需要的外力阈值。本型号的快速解锁模块如图1(a)所示,结构包括外壳1、拉环、解锁卡扣和外壳2。弹片左端折弯,与拉环相匹配,可通过拉动拉环,使得解锁卡扣后退。卡扣中间通过圆柱与外壳1连接,卡扣右端部位低于外壳2凸台,便于电连接器顺利解锁。
在解锁卡扣的材料选择中,不锈钢S30110(3/4H冷作硬化态)因其综合性能优势成为理想解决方案。该材料通过冷轧工艺达到3/4硬化状态,屈服强度可超过930MPa,抗拉强度高达1205MPa,相比普通304不锈钢(屈服强度约520MPa)显著提升了抗变形能力,能够承受反复锁紧和释放过程中的高应力冲击,避免因塑性变形导致的永久失效。同时,其弹性模量约193GPa,赋予材料优异的弹性恢复特性,即使在频繁形变工况下仍能快速回弹至初始形状,确保长期使用中锁紧力的稳定性,减少因弹性衰减引发的松动风险。
3 解锁卡扣设计优化
研究表明,通过增加卡扣折弯圆角半径可显著降低应力集中系数,同时结合渐缩式截面设计能将最大应变区域从根部转移至弹性臂中部,从而提升疲劳寿命。在卡扣背部增设加强筋可提升抗弯刚度,并通过拓扑优化算法确定加强筋的最佳分布位置以平衡强度与变形需求。有限元分析显示,卡扣的厚度增加,可提升截面的惯性矩,降低卡扣的最大应力,提高卡扣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可以通过增加加强筋,增大折弯倒角,增加厚度等方法对卡扣强度进行结构优化。以此设计出两种优化模型:
(1)在卡扣折弯部位增加厚度为0.075mm的圆弧加强筋,折弯圆角直径由Ø0.6mm增加至Ø1.7mm,弹片厚度为0.3mm,其结构如图2(a)所示;
(2)将整体卡扣的厚度由0.3mm增加至0.4mm,其余结构不变,如图2(b)所示。
同时对弹片凸台部位向右施加2.2mm的位移,分析原始弹片与优化的两种弹片强度变化以及受力情况,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选择最优模型。从图3可以看出:原始弹片折弯部位完全屈服,抗弯力为15.3N;第一种优化模型加强筋部分发生屈服,抗弯力为17.6N,相较于原始弹片,抗弯力增强了15%;第二种优化模型折弯部位表面发生屈服,抗弯力为29.4N,抗弯力增强了92%。由此可见,增加弹片厚度,可有效增加弹片的结构强度。
4 结论
针对解锁卡扣的强度失效问题,本研究通过结构仿真对比了加强筋设计与厚度优化对抗弯性能的增强效果。其分析结果如下:
(1)增设圆弧加强筋,调整折弯倒角直径可使抗弯强度提升15%,其原理是通过优化应力传递路径降低根部集中应力,但受限于几何强化机制的局限性,提升效果并不明显。
(2)将卡扣厚度从0.3mm增至0.4mm时,抗弯力增幅达92%,这源于厚度的增加直接提高了截面模量和材料抗变形能力,对卡扣强度优化有显著效果。
在本研究中,增加卡扣厚度对增强卡扣的抗弯能力更具优化效果,为解决卡扣强度失效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Chen, Y., Wang, H., & Zhang, L. (2018). "Mechanical behavior analysis of snap-fit joints under cyclic loading." *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 140*(5), 051401.
[2] Smith, J. R., & Lee, K. (2020). "Topology optimization of snap-fit structures for enhanced fatigue life." *Materials & Design, 192*, 108742.
[3] Zhang, Q., et al. (2021). "Effects of material nonlinearity on the performance of polymer snap-fit assemblies." *Polymer Testing, 93*, 106989.
[4] 潘骏,靳方建,陈文华等.电连接器接触件结构分析与插拔试验[J].中国机械工程,2013,24(12):1636-1639.
[5] 王建军, 机械连接结构优化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
[6] Sigmund O, 拓扑优化理论及应用, Springer, 2021.
[7] 张伟, 塑料连接结构设计规范,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