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的优化设计存在误区及对策

作者

唐仁利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湄潭中学564100

摘要:“双减”政策的推行对初中历史作业优化提出了迫切要求。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容易陷入作业形式盲目求新、分层不合理、忽视知识巩固等误区。本文深入剖析这些误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旨在为教师提供参考,确保初中历史作业优化设计符合“双减”政策精神,切实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历史;作业优化;误区;对策

一、引言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历史学科作为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人文素养的重要领域,其作业优化设计至关重要。但在落实“双减”政策进行作业优化时,不少教师在理念和实践上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政策的有效实施和教学目标的达成,亟待深入分析并寻找解决之道。

二、初中历史作业优化设计误区

2.1 形式大于内容,盲目追求新颖

部分教师为响应“双减”政策,过度关注作业形式的创新,而忽视了作业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契合度。例如,大量采用历史手抄报、历史短剧表演等形式,这些作业虽然能激发学生兴趣,但如果缺乏对历史知识的深度挖掘和系统梳理,就沦为表面热闹的活动。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只是机械地进行形式上的操作,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未得到实质性提升。

2.2 分层作业不合理,缺乏精准性

在实施分层作业时,一些教师对学生分层依据不科学,仅依据考试成绩简单划分,未能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同时,各层次作业之间区分度不明显,或者难度设置不合理。基础层作业过于简单,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层和拓展层作业难度过高,超出大部分学生的能力范围,导致分层作业达不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反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 忽视基础知识巩固,片面强调能力培养

“双减”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一些教师误解为可以弱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在作业设计中,大量布置史料分析、历史探究等高难度作业,而减少对历史事件、人物、时间等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然而,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历史学科能力的前提,没有牢固的知识基础,学生在进行能力提升训练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无法深入理解和分析复杂的历史问题。

2.4 作业评价单一,缺乏有效反馈

部分教师在作业评价上仍然采用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以教师评价为主,忽视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标准侧重于答案的正确性,缺乏对学生作业过程、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同时,评价反馈不及时、不具体,学生无法从评价中获得有效的改进建议,难以在后续作业中提升自己的表现。

三、初中历史作业优化设计对策

3.1 明确作业目标,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

教师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明确每一项作业的目标,确保作业内容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在创新作业形式时,要以内容为核心,使形式更好地服务于内容。例如,在设计历史手抄报作业时,教师可以给出明确的主题和内容框架,要求学生围绕主题收集资料、整理知识,并运用手抄报的形式呈现。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保证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2 科学分层,提高分层作业精准度

教师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除了考试成绩外,还要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在分层作业设计时,要明确各层次作业的目标和难度梯度,使基础层作业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提高层作业侧重于知识的应用和能力的提升,拓展层作业则强调知识的拓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分层,确保分层作业始终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3.3 平衡知识与能力,夯实基础与提升能力并重

在作业设计中,要合理安排基础知识巩固和能力提升的作业比例。既要设计一定量的基础知识练习作业,如历史知识填空、选择题等,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又要设计史料分析、历史小论文写作、历史探究等能力提升作业,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完中国古代史的一个朝代后,布置基础知识作业让学生梳理朝代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同时布置能力提升作业让学生分析该朝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3.4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强化有效反馈

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教师评价要全面、客观,不仅关注答案的正确性,还要评价学生的作业过程、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等。学生自评和互评可以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评价反馈要及时、具体,针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提出明确的改进建议。例如,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历史小论文时,可以指出论文的结构是否合理、论据是否充分、论证是否严谨等问题,并给出具体的修改方向。

3.5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作业设计能力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作业设计培训,组织专题讲座、研讨会、培训课程等活动,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双减”政策内涵,掌握作业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技巧。同时,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探索适合初中历史教学的作业优化模式,通过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身的作业设计能力。

3.6 整合教学资源,丰富作业设计素材

学校要加大教学资源建设投入,整合校内和校外资源,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例如,建立历史教学资源库,收集各类历史史料、优秀作业案例、教学课件等;与图书馆、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究的场所和资源。教师也要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收集适合作业设计的素材,拓宽作业设计的思路和内容。

结语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优化设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虽然在实践过程中存在诸多误区,但通过深入分析误区产生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教师能够不断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质量,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共同推动初中历史教学在“双减”政策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钟启泉.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王月芬.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