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论人为因素对民航飞机维修质量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作者

赵航民

杭州圆通货运航空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20

摘要:在民航业中,飞机维修质量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与运营效率,而人为因素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深入剖析人为因素对民航飞机维修质量的影响,涵盖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工作态度以及管理因素等方面,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包括加强人员培训、完善管理体系、优化团队协作等,旨在提升民航飞机维修质量,保障民航飞行安全,促进民航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人为因素;民航飞机;维修质量;影响;策略

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航班数量日益增多,飞机的安全运行成为重中之重。民航飞机维修作为保障飞行安全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着飞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飞机维修过程中,涉及众多复杂的技术操作和流程,而这些都离不开人的参与。人为因素贯穿于飞机维修的各个阶段,从日常检查、故障诊断到维修实施,任何一个环节中人为因素的不当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甚至危及飞行安全。因此,深入研究人为因素对民航飞机维修质量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人为因素对民航飞机维修质量的影响

1.1 维修人员技能水平不足

部分维修人员对飞机的系统原理、结构组成等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在面对复杂的故障时,无法准确判断故障原因,从而影响维修质量。例如,在飞机电子系统故障排查中,若维修人员对电子线路原理和信号传输机制理解不深,就难以快速定位故障点,可能导致维修时间延长,甚至误判故障,使维修效果不佳。新入职的维修人员或经验不足的维修人员,在处理一些特殊故障或紧急情况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法。他们可能没有经历过类似故障的维修,对维修过程中的风险和注意事项认识不足,容易出现操作失误,影响维修质量。比如,在处理飞机发动机叶片损伤的维修时,经验不足的维修人员可能无法准确评估损伤程度,选择不恰当的维修工艺,导致发动机性能恢复不到最佳状态。

1.2 工作态度问题

维修人员在工作中如果粗心大意,不严格按照维修手册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就容易出现漏检、错检等问题。例如,在飞机起落架检查过程中,若维修人员粗心未检查到起落架关键部位的细微裂纹,飞机在起降过程中就可能因起落架故障引发严重事故。民航飞机维修工作强度大,有时需要维修人员连续工作很长时间。长期的疲劳作业会导致维修人员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判断力下降,增加人为差错的发生概率。例如,在夜间航班结束后的飞机检修中,疲劳的维修人员可能会遗漏一些重要的检查项目,影响飞机次日的正常运行。

1.3管理因素

部分航空公司的维修人员培训体系存在缺陷,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培训方式单一,无法有效提升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例如,培训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讲解,缺乏实际操作演练,导致维修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复杂问题时无法灵活应对。对维修工作的监督不到位,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维修人员的违规操作和错误行为。例如,在维修现场,若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维修人员可能会为了赶进度而简化维修流程,从而埋下安全隐患。

2.应对人为因素影响的策略

2.1 加强人员培训

根据飞机维修实际需求,制定全面、系统的培训内容,包括飞机系统原理、维修工艺、故障诊断方法、安全操作规程等。同时,结合最新的飞机技术和维修理念,及时更新培训内容,确保维修人员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例如,针对新型飞机的电子控制系统,开展专门的培训课程,让维修人员熟悉其特点和维修要点。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课堂教学、模拟演练、现场指导等。通过模拟真实的维修场景,让维修人员在实践中提升技能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例如,利用飞机维修模拟机,让维修人员进行故障排查和维修操作的模拟训练,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水平。

2.2 完善工作态度管理

设立合理的激励制度,对工作态度认真、维修质量高的维修人员给予奖励,如奖金、晋升机会等;对工作态度不端正的维修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如警告、罚款等。通过激励机制,激发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提高工作质量。根据维修人员的工作负荷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过度疲劳作业。例如,采用轮班制,确保维修人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2.3完善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维修人员培训体系,包括入职培训、定期培训、专项培训等。入职培训帮助新员工快速了解公司的维修流程和规范;定期培训对维修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更新和巩固;专项培训针对特定的维修技术和问题进行深入培训。建立严格的维修工作监督机制,加强对维修现场的巡查和监督。配备专业的质量监督人员,对维修人员的操作过程和维修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估。对违规操作和维修质量不达标的情况,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

2.4优化团队协作

开展团队沟通培训,提高维修人员的沟通能力和协作意识。培训内容包括沟通技巧、信息传递规范、团队协作方法等。通过沟通培训,使维修人员能够准确、及时地传递信息,避免因沟通不畅导致的维修质量问题。制定详细的维修团队职责分工表,明确每个维修人员在不同维修任务中的具体职责。同时,建立工作交接制度,确保维修工作的连续性和准确性。例如,在飞机维修过程中,明确机械维修人员、电子维修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的职责,避免职责不清导致的问题。

结论

人为因素对民航飞机维修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维修人员的技能水平、工作态度、团队协作以及管理因素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左右着维修质量。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完善工作态度管理、优化团队协作和完善管理体系等应对策略,可以有效降低人为因素对维修质量的负面影响,提高民航飞机的维修质量和安全性。在实际工作中,航空公司应高度重视人为因素的管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维修管理措施,确保民航飞机的安全可靠运行,推动民航业的健康发展。未来,随着民航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飞机维修要求的日益提高,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人为因素与飞机维修质量的关系,探索更加有效的应对策略,以适应民航业发展的新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恩龙,何侃,高梁.对构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民航维修产业布局的设想[J].民航管理, 2024(2).

[2]于瀚博,杨乐.民航航线维修方法改进研究进展[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3.

[3]王廷沛.民航飞机维修故障分析及质量改进措施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4):3.

[4]宋迪根.民用航空器维修故障原因及质量改进措施[J].中国航班, 2023: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