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辽宁省“物业+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洪伟开 曹玮佳 李申 季伊佳 李依果
辽宁财贸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辽宁省兴城市 125105
摘要:为了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本研究探讨了“物业+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实施。通过分析政策支持、资源整合、信息化技术应用以及专业人员素质提升等方面,研究发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对模式的推广至关重要。智能化技术的引入提高了服务效率和个性化水平。研究建议加强政策保障、推动行业资源共享、提高服务人员专业能力,确保老年人能够在更安全、舒适的环境中享受到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物业管理;社区养老;创新模式
引言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传统养老模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需求,尤其是在辽宁省等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地区。为此,探索并创新“物业+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成为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整合物业管理和养老服务资源,结合智能化技术,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舒适和安全的居住环境,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一、‘物业+社区养老’模式的基本构成
“物业+社区养老”模式是将传统物业管理与社区养老服务相结合的一种创新服务模式。在这一模式中,物业企业与专业养老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双方的资源优势,共同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些服务不仅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如就餐、清洁、洗衣等,还包括健康管理、老年人精神文化活动、紧急救援等多方面内容。该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物业企业提供基础设施管理和生活服务保障,结合养老机构的专业护理、医疗照护等,使老年人能够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享受到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物业管理方负责提供安全、整洁、无障碍的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维护;而养老服务机构则负责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医疗照护、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两者的有机结合,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生活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还能有效满足其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二、推动‘物业+社区养老’模式的创新与实施
(一)政策支持与引导
地方政府在推动“物业+社区养老”模式的创新与实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政策支持能够有效降低物业企业与养老服务机构合作的成本,促进双方的良性互动。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通过资金补贴、税收优惠、政策倾斜等措施,支持这一模式的推广。资金补贴可以帮助企业在初期阶段减轻财务负担,而税收优惠则能够鼓励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更加注重质量与服务。
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服务质量的可追溯性和透明性。例如,明确养老服务标准,规定物业管理在老年人安全保障、居住环境提供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确保服务质量不降低,保障老年人得到公平的服务。此外,政府还应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物业+社区养老”模式中的各项服务进行定期检查与评估,确保行业的规范发展。通过以上政策支持与引导,可以激发更多物业企业与养老服务机构参与到这一模式的创新与实施中,从而提高整体的养老服务水平,推动地方老龄化问题的有效应对。
(二)资源整合与服务创新
“物业+社区养老”模式的成功实施需要深度整合物业管理和养老服务资源。特别是在老旧小区、居住密集区等资源相对紧张的区域,资源整合显得尤为重要。政府与相关行业协会应发挥桥梁作用,促使物业企业、养老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如志愿者团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共同合作,搭建统一的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有效整合健康管理、照护服务、文化活动等各项资源,形成一个“服务一体化”的体系,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或浪费。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因此需要创新服务内容。例如,除了传统的生活照料外,还应增加如心理疏导、文化娱乐、健身活动等内容,以满足老年人在身心健康、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资源整合不仅提高了服务的覆盖率,还能根据老年人的具体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提高服务的精准性和满意度。
(三)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物业+社区养老”模式创新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通过智能家居系统,物业管理方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居住环境。例如,通过智能门锁、安防监控、紧急呼叫系统等,增强老年人居住的安全性,同时在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发出警报,保障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健康监测系统的普及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精准的健康管理服务。通过穿戴设备或家用健康监测仪器,实时采集老年人的心率、血糖、血压等数据,信息可以自动上传至社区的健康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可以及时评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并提供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如健康饮食建议、运动推荐或紧急医疗服务。这种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养老服务的科技含量,还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个性化、精准化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四)提升专业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为了确保“物业+社区养老”模式能够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照护服务,提升专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至关重要。养老服务人员需要接受系统的职业培训,掌握专业的照护技能,包括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急救知识、沟通技巧等。通过培训,养老服务人员不仅能够提高专业水平,还能够增强与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沟通能力,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除了养老服务人员,物业管理人员也应接受基本的老年人照护知识培训,了解老年人的特殊需求。物业人员应当具备应急处理能力、老年人心理疏导技巧以及对老年人健康的基本识别能力。在实际操作中,物业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处理日常的维修、清洁等工作,还应具备关爱老年人、及时发现老年人生活困难的敏锐观察力。通过持续培训和能力提升,可以确保物业与养老服务的顺畅衔接,保障老年人得到高质量的服务,同时也能提高服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与社会认可度。
结语
“物业+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研究表明,模式的成功推广需要政策支持、资源整合与服务创新的多方面协同。特别是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了更多保障。未来,应该继续完善相关政策,提升服务人员素质,并推动技术创新,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黄澄锐.老龄化背景下“物业+养老”服务的运营困境及改进路径[J].西部财会,2024,(09):64-67.
[2]陈蔷.“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1,(03):10-12.
作者简介:洪伟开(2002-1-17),男,海南儋州,黎族,在读学生,养老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2024年国家及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名称:老龄化背景下辽宁省“物业+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4139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