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运动对肌少症老年人肌肉功能影响分析
翁龙翔 王艳春 周知
1.绍兴文理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 2.绍兴市中医院 肿瘤内科 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肌少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会出现下降,危险性也会升高,已经引起国内外运动专家的关注。通过研究报道发现抗阻运动、太极拳运动及其他体育活动对肌少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他因素如营养、骨质疏松情况、血浆鸢尾素水平等也会对肌少症产生明显影响,采用哪些运动方式对有效改善老年人肌少症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不同运动;老年人;肌肉
前言
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1]。老龄社会所带来的公共健康医疗问题也成为各国政府所热切关心的问题。老年人因肌肉骨骼的退化而行动不便,生活质量受到影响[2,3],而随着正常老化,肌肉质量、力量与功能降低, 1989年由Rosenberg首次命名为“肌少症(sarcopenia)”[4]。Capitanio[5]报道骨骼肌衰老过程的特点是肌肉量和力量方面的下降,加上线粒体功能的下降和卫星细胞的减少。贾静[6]报道从50岁开始,骨骼肌肌肉质量会逐渐下降,在70岁以前,每10年会有约8%的肌肉质量下降,>70岁时,这个比例会增加至15%。关于肌少症的诊断方法目前主要有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生物电阻抗分析(BIA)、磁共振(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也先后被用于肌少症的评估[7]。肌少症亚洲工作组关于亚洲肌少症诊断有具体的判断标准。任姗姗[8]报道WHO法对老年肌少症性肥胖的检出率最高;BMI法检出率最低,不能有效检出老年肌少症性肥胖者。
1 抗阻运动对肌少症的影响
抗阻训练是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克服一定外界阻力的运动。阻力可来自他人、自身、器械、弹力带等,是增强肌肉力量的主要手段。Davidy[9]研究发现抗阻训练后老年人的肌纤维类型会发生改变,Ⅰ型肌纤维横截面积和数目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而Ⅱa肌纤维相应增加29%,出现代偿性肥大现象。赵永军[10]发现推拿结合抗阻运动能有效提升骨骼肌衰减症患者骨骼肌质量、肌力、步行能力及整体活动能力。范锦勤[11]发现不同负重量抗阻训练可提高老年大鼠股四头肌总蛋白质和AMPK的含量,运动对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及降解的调控表现出一定的矛盾性。李瑶[12]研究发现八珍汤配合强化营养及抗阻运动训练可显著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肌肉减少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2 太极拳运动对肌少症的影响
王蕊[13]研究发现16周规律太极拳练习能够明显改善中老年人下肢肌力和本体感觉机能,能够改善中老年人下肢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但对平衡机能的影响不显著。游永豪[14]等对9名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的老人进行表面肌电测试,发现24式简化太极拳对股外侧肌、胫骨前肌、股内侧肌锻炼较多,对其他肌肉的锻炼较少。梁占歌[15]选取太极拳组、广场舞组和对照组各25人,对太极拳组和广场舞组分别进行16周的太极拳和广场舞运动干预。发现太极拳锻炼更有助于改善中老年女性下肢绝对力量和静态平衡能力,而广场舞锻炼则更有助于改善中老年女性下肢爆发力和动态平衡能力。周明[16]研究发现太极拳训练组下肢四组肌力均高于非太极拳训练组,在股四头肌、髂腰肌、胫前肌和腘绳肌四组肌力中,其中太极拳对髂腰肌的作用最为显著。
3 其他运动对肌肉功能的影响
肌少症的发病机制研究中,有运动减少的影响、神经肌肉功能减弱的影响、相关激素的变化影响、遗传因素的影响等。刘宇[17]探讨肌少症对肌肉最大肌力的影响,并以肌动图观察老年人股外肌在不同强度表现时运动单位的激活与老化对肌肉疲劳的影响。张君梅[18]探讨了低强度身体训练结合运动表象训练(MIT)对于老年人肌肉力量的作用及其中枢神经系统的适应性改变。实验对肌肉力量、EMG、运动相关的皮质电位(MRCP)、脑电频率谱都进行了测量。肖慧销[19]提出合理的运动干预和营养是目前肝硬化合并肌少症治疗的重要措施,针对骨骼肌代谢途径药物治疗、激素补充的作用尚需要进一步证实。孙磊[20]经过动物实验发现高强度间歇训练可改善老龄大鼠体成分,提高老龄大鼠运动能力,降低老龄大鼠炎症与氧化应激水平。刘延莹[21]提出骨骼肌减少症是一种伴随年龄增加而出现的以骨骼肌质量、肌力和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退行性病变,体育运动是延缓骨骼肌衰老的有效方法。王宾[22]发现健身气功易筋经能有效提高骨骼肌减少症患者的柔韧和下肢力量,可以延缓及防治骨骼肌减少症的发生。龚利[23]发现推拿功法易筋经能显著改善老年骨骼肌减少症患者膝关节伸肌群肌力与稳定性。高寒[24]发现普拉提练习对中老年女性核心力量、动态平衡能力和下肢柔韧性的改善效果更好,普拉提练习可作为广场舞练习提高抗跌倒能力的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
4 其他因素对肌少症的影响
王秋梅[25]发现补充肠内营养制剂有利于维持社区老年人的肌肉质量,但在此基础上补充肠内营养制剂或乳清蛋白质对肌肉功能的提高未见改变。胡莉[26]发现BMI,慢性肾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为骨质疏松性骨折并发肌肉减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王玫月[27]发现女性群体中少肌症是骨质流失的一个危险因素,加强运动、增加身体肌肉含量对预防骨质疏松有重要作用。蒋芳[28]研究报道老年男性人群中常并存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50岁以上男性肌少症患者及高危人群应警惕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王茜婷[29]研究报道老年冠心病患者更易患肌少症,合并肌少症的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及运动能力更差。刘颖[30]发现老年人伴发骨骼肌减少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有关。黄丽娅[31]发现MHD病人肌少症的发生率高,男性、营养不良和微炎症状态是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李雪[32]发现血浆鸢尾素水平与老年肌少症患者病情相关性很高,可以作为老年肌少症诊断的血清生物学指标。张宏[33]发现经穴推拿治疗可以提高Ⅱ型骨骼肌纤维的体积和比例。王莉华[34]发现SLPI、MYH8、GADD45G、SLC38A1、CDKN1A等基因及糖酵解/糖异生与p53信号通路可能为肌少症发病的调控因子。
综上所述,太极拳、广场舞、抗阻训练、易筋经等运动对增加肌肉力量、提高骨密度、改善心肺功能等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营养缺乏、骨质疏松、动脉硬化等会导致产生肌少症,针对运动同时影响肌少症老年人肌肉量和肌肉力学特性的相关研究偏少,不同运动对肌少症老年人肌肉会产生哪些不同影响偏少,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OL].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2/t20200228_1728913.html,2020-2-28.
[2]李欣,卢健.运动对衰老心肌肌力流失征中PI3一K/A k t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9,28(6):728-731.
[3]杨琦琦,孙颖.肌少症中骨骼肌质量减少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9): 1006-1008.
[4]Rosenberg IH.Sarcopenia:origins and clinical relevance[J].J Nutr,1997,127:990S-991S.
[5]Capitanio D, Vasso M, De Palma S.Specific protein changes contribute to the differential muscle mass loss during ageing[J].Proteomics.2016,16(4):645-656.
[6]贾静,刘谦,刘琦,等.关注老年骨骼肌减少症[J].实用老年医学,2017,31(2):181-183.
[7]薛瑜,王鸥,邢小平.肌少症筛查工具[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5):483-489.
[8]任姗姗,杨子艳,汪明芳,等.三种诊断标准应用于老年肌少症性肥胖的比较[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1,49(6):672-674.
[9]David J John K.Petrella.James M,et al.Efficacy of 3 day/wk resistance training on myofiber hypertrophy and myogenic mechanisms in young vs older adults[J].Appl Physiol,2006,101:531-544.
[10]赵永军,张育民,郭艳花,等.推拿结合抗阻运动对骨骼肌衰减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9):989-993.
[11]范锦勤,杜亚,翁锡全.不同负重抗阻训练对老年大鼠股四头肌蛋白质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3):100-104.
[12]李瑶,钟萍.八珍汤配合强化营养及抗阻运动训练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肌肉减少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3):268-270.
[13]王蕊,李玉周.16周规律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人下肢本体感觉和肌力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4(3):172-175.
[14]游永豪,胡俊,张阳,等.24式简化太极拳锻炼过程中老年人双下肢主要肌肉肌电信号变化的比较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6,31(1):106-108.
[15]梁占歌,汪美芳.太极拳与广场舞锻炼对中老年女性下肢肌力与平衡能力的影响[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20,39(4):307-310.
[16]周明,彭楠,黎春华,等.太极拳训练对老年人下肢骨骼肌肌力的影响趋势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1):1051-1054.
[17]刘宇,彭千华,田石榴.老年人肌力流失与肌肉疲劳的肌动图研究[J].体育科学,2007,27(5): 57-64.
[18]张君梅,岳光辉,姚家新.低强度身体训练结合运动表象训练对老年人肌肉和大脑的积极效应[J].体育科学, 2013,33(5): 59-67.
[19]肖慧销,韩涛.肝硬化患者肌肉减少症的评估与干预策略[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1,29(3):199-203.
[20]孙磊,李方晖.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老龄大鼠骨骼肌减少症及某些氧化应激、脂肪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9,38(8):691-698.
[21]刘延莹,冯庆鲲,李方晖,等.骨骼肌肌核凋亡与Sarcopenia的关系及体育运动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4012-4015.
[22]王宾,马士荣,胡莺.健身气功易筋经锻炼对骨骼肌减少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898-899.
[23]龚利,严隽陶,刘玉超,等.推拿功法易筋经对老年骨骼肌减少症患者等速肌力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25(3):55-58.
[24]高寒,曲峰,张小航,等.广场舞和普拉提练习提高中老年女性抗跌倒能力的比较研究[J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6): 139-147.
[25]王秋梅,刘晓红,张片红,等.肠内营养制剂和乳清蛋白对老年人肌肉质量和功能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6,35(8):862-866.
[26]胡莉,顾军,刘双庆,等.不同部位骨质疏松骨折女性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25(3):362-365.
[27]王玫月,姚明,时悦,等.成人骨骼肌减少症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调查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9):1207-1209.
[28]蒋芳,张晓黎,蒋玲.肌肉减少症对50岁以上男性骨密度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5):456-461.
[29]王茜婷,刘梅林.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肌肉减少症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8,34(12):1182-1186.
[30]刘颖,高金娥,海荣,等.老年人骨骼肌减少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20(9):957-961.
[31]黄丽娅,李少华,翁敏.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骨骼肌减少症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7,24(3):78-81.
[32]李雪,李聪,王莎莎,等.血浆鸢尾素水平与老年肌肉减少症的关系[J].山东医药,2020,60(25):72-75.
[33]张宏,严隽陶,徐俊,等.骨骼肌纤维类型增龄性变化特征及推拿手法对老龄大鼠骨骼肌纤维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36):7149-7152.
[34]王莉华,辛宁,连晓宇,等.肌肉减少症相关致病基因的生物信息学[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21,14(2):140-146.
基金项目:不同运动干预对绍兴市肌少症老年人肌肉力学特性的影响;绍兴市科技计划项目(计划编号:2022A14029)
第一作者简介:翁龙翔(1999-),男,福建莆田人,在读研究生,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生,体育教育。
通讯作者:王艳春(1969-),女,山西曲沃人,硕士,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运动人体机能、运动健康促进等方面研究。E-mail wangyc699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