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劳动教育,赋能幼儿发展
徐楠楠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杨楼孜镇中心幼儿园董庄分园 安徽阜阳 236000
摘要: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也愈加深入人心,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作为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育不仅要注重基本教学工作的实施,还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并加以有效实践,为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幼儿园;劳动教育;劳动观念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应该关注幼儿健康素养的培养,而劳动教育的开展能维护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还能激活幼儿的劳动意识,从幼儿教育阶段促进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和观念,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因此新时期在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劳动教育进行系统的设置和开发,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幼儿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一、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
(一)劳动可以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
劳动可以增强幼儿的活力,改善幼儿的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以及新陈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并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不仅如此,幼儿还需要在劳动过程中用双手和眼睛合作以发展四肢协调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因此,幼儿可以积极参加劳动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二)劳动可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首先,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幼儿必须在劳动过程中全力以赴,这样的锻炼可以达到调整思维方式、提高智力水平的目的。其次,在劳动过程中,幼儿可以使用许多劳动工具和材料,并理解这些工具和材料的功能以获得基本的劳动知识。最后,为了执行劳动任务,幼儿需要不断努力并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劳动是一种能够调动幼儿身心各方面的综合性活动,教师通过实施劳动教育可以让幼儿在劳动的同时思考劳动的意义,并且让幼儿学会利用智慧解决劳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幼儿劳动效率和劳动能力。
(三)劳动可以培养幼儿的个性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会消耗体力和精力,因此耐力和坚强的毅力对完成劳动任务至关重要。劳动教育可以使幼儿有机会锻炼自己的意志和素质。不仅如此,通过劳动,幼儿在创造成果并从中获得成就感的同时,还可以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增强独立自主的精神,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集体劳动也可以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有助于塑造幼儿团结合作的良好品格,对幼儿未来的学习态度和生活适应能力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也会为幼儿将来发展坚强的人格奠定基础。
二、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
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的拿手好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游戏活动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要,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让幼儿在体验游戏轻松氛围的同时,切实感受到劳动的乐趣,进而更加热爱劳动、勤于劳动。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幼儿开展“我是模仿小能手”为主题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娱乐中获得良好的劳动体验。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舞台交给幼儿,让幼儿依次扮演食堂的“服务员”、校车的“司机”、超市的“收银员”。不一会儿,一个个“小服务员”“顾客”出现在眼前。当“顾客”出现在餐厅时,“小服务员”立刻走上前,为“顾客”介绍本店的美食;在用餐期间,“小服务员”为“顾客”上菜;当“顾客”用餐结束后,“小服务员”纷纷收拾起了餐桌……在此期间,幼儿可以实现角色互动与表演,通过劳动为他人服务与便利,进而使自己获得成就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体会到参与劳动的愉悦。
(二)在课程目标中渗透劳动教育
在幼儿园教育领域,教师应当立足于课程实施的核心内容进行劳动教育的渗透,进而使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挥到极致,为幼儿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良好推动作用。对此,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多元化课程渗透劳动教育,进而在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幼儿良好劳动意识,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参与走班课程,并且在其中渗透劳动理念。具体来说,走班课程是对传统课程的革新,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使幼儿在自主学习、探究中,感受劳动的价值与魅力所在。如教师可以提前将幼儿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小组,鼓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参与丰富实践活动(如“美食厨房”“鲜花工坊”等),让幼儿参与到美食与鲜花的制作过程中。在此期间,幼儿合理分工、互帮互助,有的在洗菜,有的在切菜,有的在准备碗筷,有的则在收拾厨房……很快就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自主实践中,幼儿切实体会到劳动的喜悦,进而树立良好的劳动意识,学会尊重自己、他人劳动成果,养成正确的劳动习惯。
(三)在生活实际中渗透劳动教育
对于幼儿而言,生活实际在其劳动意识的激发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教师应当积极寻找生活实际与劳动教育的契合点,并且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两者的融合,以引导幼儿自我服务、集体服务以及社会服务等方式,增强幼儿的劳动意识,为幼儿劳动观念的发展助力。首先,自我服务意识。教师可以结合各个阶段幼儿的特点,设计相关的劳动实践活动。例如,“一日生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教师可以就不同阶段幼儿的心理需求差异作为入手点,为不同的幼儿制定不同的劳动项目,这样才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劳动教育的功能,有效增强幼儿自理能力。
其次,集体服务意识。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班级服务的机会,让幼儿从中获得历练。例如,按照学号轮流值日、整理班级图书角等,这些都可以增强幼儿的劳动体验,使幼儿感到光荣。
最后,服务社会意识。随着幼儿个人思想、观念以及行为的发展,教师应当积极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走入社会,通过劳动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例如,在周末,教师将幼儿组织起来,开展“小小邮差员”的实践活动,要求幼儿自由组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为幼儿园的各个班级分发报纸、刊物。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幼儿,还可以使幼儿体验到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光荣感。
总之,新时期下,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意义,找出其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契合点,并且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其落实到位,努力为幼儿创建更加优质的成长氛围,使幼儿在收获丰富新知和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进而推动幼儿自我管理、社会适应等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迎萍.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求知导刊,2021,36(26):14-15.
[2]杨玉芹.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教师,2021(13):70-71.
[3]陈浩洁.幼儿园劳动教育对促进幼儿个性品质发展的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15(1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