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语文课堂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作者

武艳

双滦区教育和体育局 河北承德 067001

摘要:本文围绕小学语文课堂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策略进行研究。阐述开发适配资源的多样化方式,以及在课堂上通过不同手段利用资源来改善教学效果,并结合部编版语文教材来论证,以期为推动小学语文数字化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运用

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浪潮的普及,给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旨在解决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发不充分、运用不合理的问题。我们认为,通过创新开发途径,优化运用方式,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语文课堂。本研究参照相关文献,探讨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开发与运用,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启示。

一、紧扣教材内容,精准开发资源

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教材,所以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要以教材为主体。部编版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包含了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科普知识等。在开发资源时,针对教材知识点,要进行精准匹配,使学生高效理解和掌握内容。

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荷花》为例,这篇课文描述了荷花的美丽姿态。教师可以运用图片编辑软件,采集不同角度、不同生长阶段的荷花高清图片,制作成图片集。

学生在课堂上可通过电子白板或平板看这些图片,直观感受荷花的形态。同时,开发与课文相关的音频资源,如专业播音员朗读的课文音频,学生跟读时节奏和语调把握准确。此外,也可制作简单动画,让学生观看荷花从花苞到盛开的全过程,辅助其认识课文中对荷花生长状态的描述。这样的资源开发,紧密结合教材,使抽象的文字变成活生生的形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结合学生特点,定制化开发资源

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在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定制化开发,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首先,针对学生能力强的学生,在学完部编版语文五上第二单元《将相和》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开发扩展性的数字化资源。例如,向学生推荐有关的历史纪录片的链接,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或者推荐一些深度分析蔺相如、廉颇人物形象的文章,培养其批判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还可开展线上历史文化研讨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见解,并邀请历史专家在线答疑,这样能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

其次,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如在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中,可以制作简化版的讲解视频,突出重点词汇和句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降低学习难度。同时,设计一些趣味性的互动小游戏,如“西沙物产连连看”,助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习信心。教师也应创建学习互助小组,利用线上平台,让学生互相分享学习心得,共同完成简单的学习任务,在合作中提升学习效果。通过定制化开发资源,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运用多种技术,创新资源形式

现代的信息技术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手段。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技术,创新资源形式,使教学资源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

第一,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给学生打造沉浸式的学习环境。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的学习为例,学生戴上VR设备,仿佛来到了钱塘江大潮现场,感受潮水奔腾而来的震撼场面,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使得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中对潮水的描写。此外,增强现实(AR)技术也可发挥重要作用。如在汉字学习中,学生运用手机或平板扫描教材上的汉字,屏幕上会出现汉字的演变动画,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变化过程一目了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汉字的起源和含义。

第二,借助3D建模技术,能将课文中的场景或物体进行立体化呈现。例如,在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赵州桥》教学时,教师可展示3D赵州桥模型,便于学生全方位观察其结构特点。开发互动式的教学软件,如在本单元的古诗三首学习中,软件设置诗词填空、接龙等游戏环节,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诗词,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带有社交属性的学习社区,学生在其中分享学习成果、交流学习技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构建互动平台,促进资源有效运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构建互动平台能促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开展多样化的互动教学活动。

比如,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中,教师可在平台上发布讨论话题,如“我们可以为保护地球做些什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表自身的观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同时,平台可以设置作业提交与批改功能,教师布置与数字化教学资源有关的作业,如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电子手抄报,学生完成后上传,教师及时批改反馈。此外,通过直播功能,教师可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直播讲解,学生实时提问,实现师生间的高效互动。

五、建立反馈机制,持续优化资源开发与运用

为不断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质量和运用效果,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反应和学习效果。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等进行评价。比如在使用四年级下册《琥珀》的教学资源之后,发现学生对琥珀形成过程的理解不够清楚,此时教师可以将这一问题反馈给资源开发者,建议在资源中增加更详细的动画演示或解释说明。学生也可以通过在线问卷和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反馈,提出自己对教学资源的喜好与改进建议。如在五年级上“圆明园的毁灭”学习内容中,学生提出需要多上传一些曾经耀眼的圆明园图片和视频资料,资源开发者根据这些反馈加以优化。通过持续的反馈和改进,数字化教学资源能更好地适应教学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教学资源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契机。教师应积极探索期开发与运用方法,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创新资源形式,优化课堂应用,并通过反馈,不断完善资源。这样,才能使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势得到真正发挥,改善小学语文课堂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马永清.运用互联网打造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研究[J].新作文(教研),2023(7):0142-0144.

[2]赵蕾,唐卫民.小学语文课堂数字化教学研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24,25(6):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