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心理育人与三全育机制的整合研究

作者

Nomin Enkhbat, Ph.D, Associate Professor 徐永帅

Otgontenger University奥特根腾格尔大学(蒙古国)

摘要: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心理育人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三全育机制作为一种全面、系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在心理育人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本文深入探讨了心理育人与三全育机制的整合,分析了心理育人在三全育机制中的重要性,阐述了当前心理育人与三全育机制整合存在的问题,包括心理育人资源整合不足、协同合作机制不完善、评价体系不健全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整合策略,如加强心理育人资源共享、构建协同合作网络、完善评价体系等,旨在为高校更好地开展心理育人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实现教育目标。

关键词:心理育人;三全育机制;整合;心理健康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学生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心理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深远影响。三全育机制作为一种全面、系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为心理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实现心理育人与三全育机制的有效整合,对于提高心理育人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心理育人与三全育机制的内涵及关系

(一)心理育人的内涵

心理育人是指通过教育活动和各种手段,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认知、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心理育人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三全育机制的内涵

三全育机制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强调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育人工作,形成育人合力;全过程育人注重教育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求学阶段;全方位育人则要求教育资源和教育活动覆盖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

(三)心理育人与三全育机制的关系

心理育人是三全育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全育机制为心理育人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全面的保障。心理育人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参与和协同合作,这体现了全员育人的理念;同时,心理育人也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需要贯穿学生求学的全过程,这与全过程育人的要求相符;而且,心理育人的内容和方式也应涵盖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与全方位育人的目标一致。

三、心理育人与三全育机制整合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心理育人与三全育机制的整合有利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通过全员育人,学校可以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心理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全过程育人可以确保心理教育在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都能得到有效的落实,满足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需求;全方位育人则可以使心理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提高心理育人效果

三全育机制的系统性、全面性可以为心理育人工作提供更有效的支撑。全员育人可以使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成为心理育人的参与者,扩大了心理育人的覆盖面;全过程育人可以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提高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方位育人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增强学校教育的整体效能

心理育人与三全育机制的整合可以促进学校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协同合作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进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发展。同时,这种整合也有助于提升学校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四、心理育人与三全育机制整合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育人资源整合不足

学校内部的心理育人资源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主体之间,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辅导员、专业教师等,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协调。不同部门和主体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不够顺畅,导致心理育人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

(二)协同合作机制不完善

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各个部门和主体之间密切配合、协同合作,但目前在心理育人与三全育机制的整合过程中,协同合作机制还不够完善。部分教师和管理人员对心理育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参与和协作的意识,导致心理育人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和落实不到位。

(三)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学校对于心理育人与三全育机制整合后的教育效果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现有的评价指标和方法较为单一,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心理发展的状况和心理育人工作的成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育人与三全育机制整合的效果和持续发展。

五、心理育人与三全育机制整合的策略

(一)加强心理育人资源共享

学校应建立心理育人资源整合平台,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资源与辅导员、专业教师等各个主体的心理育人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心理教育资料、案例库、培训课程等资源的共享。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促进心理育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二)构建协同合作网络

建立健全心理育人与三全育机制的协同合作网络,明确各部门和主体的职责和分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教育指导;辅导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与专业教师密切配合;专业教师要将心理育人融入到专业教学和课程中,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和培养。

(三)完善评价体系

构建科学、全面的心理育人与三全育机制整合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应涵盖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参与情况等多个方面;评价方法应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专业测评等。同时,建立反馈机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心理育人工作,提高心理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结论

心理育人与三全育机制的整合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校教育的整体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在整合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心理育人资源共享、构建协同合作网络、完善评价体系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心理育人与三全育机制的深度融合,实现心理育人的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心理育人与三全育机制的整合将不断完善和深化,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燕平,史秀玉,潘进.“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育人与高危应急管理耦合机制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4,(11):197-200.

[2]刘玉娟.“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心理育人工作协同机制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09):99-101.

[3]赵青.“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特殊群体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机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23(02):273-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