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对高一语文早读课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张思敏
乌市第八中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早读课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需要充分发挥引导功能,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提升自身语感,实现思维的发展。”而早读便是实现语言积累的主要形式之一。为了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深化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提升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早读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刻分析,并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以期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一语文;早读课;深度学习;策略研究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表示:“语文教学需要发挥朗读的教育功能,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提升学习感知,强化自身语感。”还指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关注课程资源的研发,创新大胆的展开多元化的主题活动,实现学生素质的提升” 又点明“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拓宽其阅读范围,提升阅读量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践行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①。”
高一语文早读课是初中生进入到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尤其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走进新疆乌鲁木齐后,创新早读课就是高中语文课堂改革必不可少的环节。想要让学生夯实基础,那么就一定要重视早读课的推进语。所以,在深度学习背景下研究高一语文早读课的有效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1 现状与原因
(1)高考语文试卷有关于古诗词默写的试题,让教师更加注
重这方面的教学,也积极通过早读来强化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但是
由于各种课业压力和教师准备不充分等的疏忽,并未将早读有效地利用起来,导致效果不佳。
有些时候,语文早读课容易变成“沉默的世界”,学生们不在默写就在做练习,抑或考试。敬业的老师们生怕早读课因“读”而荒废。因此,老师们会展开各种各样形式的默写(整篇默写、情境式默写、背诵式默写、挖空式默写等),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均衡发展。
(3)高三后期,语文早读课就“被安排”成数理化的科目,教室里不是背公式,就是做习题。朗读课文、背诵诗文,积累名句名段等早读场面就暂时告别。
基于此,笔者拟定出语文早读课的开发方案,旨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早读课只“读”不“做”的低效局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2 方法与策略
2.1 明确目标、制定内容。
明确目标,系统化早读内容。语文早读课程的设计必须要具体、可操作,同时还需要有明确的贯彻举措,不过也需要为学生在早读课的学习提供一定的自由选择空间。比方说:笔者会提前做好关于早读的日、周计划安排,同时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由班级课代表对学生进行提醒贯彻下去。例如背诵《劝学》,应该能够精准地完成1-3段的默写,不能出现错别字。因为早读计划明确,所以学生在早读课就有努力的动力,不过需要明白目标的确定,应该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第一,需要跟学生的客观认知规律相统一,换言之,教师确定的目标,大部分学生努力之后都能够达成。如果目标设置超出学生能力,那么学生即使持续努力,也没有办法轻易达到,这样会造成学生出现焦虑不安等情绪,大大地降低其学习热情;同时如果目标过低,学生轻易地就可以实现,也无法起到很好的学习激励效果。在背诵的过程,还应该教授学生合适的方法,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原来的早读教学,以背诵、机械记忆为主,并没有很好地引起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通过比赛等方式,引发学生对背诵的热情。比如:学习《窦娥冤》时,在当天的早读课,我会设定3个同学扮演窦娥,让其对语言文字情感的把握与体悟进行较量,放开自己、大胆尝试,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本人对语文学习、对学生的真情来收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2.3 制定体系,统筹安排
高中语文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搜集合适的诵、记读材料,设计出系统、合理、科学的早读教材。在该教材当中,高考应试教育要求的经典作品、语文古诗词等应该都在其中。
本人推荐:高一阶段,教师可抓住朗读诗歌、背诵相对简单易懂的古诗词这一环节,比如日诵《论语》、日背《唐诗三百首》等。语文教师可收集《论语》相关语段,学生发挥自主性,自行诵、记读、默写,再批改反馈。
高二阶段,教师可抓住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这一环节,以《史记》、《资治通鉴》等为基础,编选古今中外的美文佳作让学生诵读。同时,我们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写简短心得体会、随笔札记,让读、写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高三阶段,教师可有针对性的根据各个班级的不同学情,抓住文言片段阅读与诗歌鉴赏等方面来进行深度训练。备课组的老师们可以分工合作,分别挑选关于名家的优秀段落,对这些段落进行诵读、背写,根据段落的长短来设置早读课安排,从而也可以为学生高考复习提供很好的帮助。
2.4 读写结合、率先垂范
一味早读,学生也会厌烦。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读,把阅读到的优秀字词、优美句段以及个人感悟,都第一时间形成读书笔记。在读中实现记忆,并且能够实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在本次考试中,我们一起读到了汪曾祺先生的《闹市闲坐》,里面有很多关于“慢生活、静生活”之类的优美语言,读来不禁让人舒服惬意,且对此种生活充满向往,这样的语言,师生可以一起摘抄,此举能够较好地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慢慢强化了。
2.5 实时检测,狠抓管理
想要养成良好早读习惯,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一学生对早读的认知比较浅薄,如果教师没有发挥引导作用,那么他们的注意力就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在早读环节,要发挥语文课代表的作用。
将班级学生按照小组进行划分,同时每组设组长,负责日常督查,老师利用早读课碎片时间进行再抽查,或者用一周或一月的时间进行检测,这样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的脉络。在制定计划的指引下,以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为基础,然后借助个性辅导,涉及语文课程标准下的课外古诗词等等,日积月累,让学生在每一节早读课都学有所获。
总的来讲,确保高中语文早读课的有效性,尽可能地丰富学生在该时段的诵读内容,强化学习效果,提升思维表达水平,使得诵读能够丰富学生语感,真正地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