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方向坐标”看数学核心素养
陈云娇
元江第四小学
随着《义务教务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版)》的发布,多数教师从角色上进行了转变,由教师自我生成课堂转向生问课堂,从关注教师本身转向关注学生、关注课堂。以《位置与方向(一)》单元为例,《位置与方向(一)》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分为4个例题,分别是:例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学习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例2,学习看懂简单的平面图,了解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绘制。例3,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例4,综合应用方位知识解决问题。在2022版课标中,本单元纳入到综合和实践课程内容中,设置于第二学段的主题活动3:寻找“宝藏”。在课程内容实例中,作为第56个实例,详细介绍了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其中环节1寻找“宝藏”,主要让学生学会画出八个方向;环节2制作藏宝图,让学生学会创设情景,并通过游戏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而体会到数学魅力。
一、方法与应用
根据调查发现,针对本单元内容,不同教师给出的方法不一,从教师授课的过程,以及学生的课堂练习反馈,我们逐一分析绘制“方向坐标”的方法与技巧。
(1)将“方向坐标”绘制到草稿本上
为了检测学生对于八个方向的熟练程度,大部分教师喜欢让学生将“方向坐标”绘制到草稿本上,有利于学生熟记八个方向。这种方法尤其优势,便于操作,不足之处在于当涉及到应用方位解决综合题时,很多学生虽然找到中心点,但不会结合草稿本上的方向坐标找出具体的方向。
(2)将“方向坐标”写到相应题目上
有些老师觉得写在草稿本上无法对应,于是让学生将八个方向按照相应位置写到相应题目上,以便学生能快速的知道八个方向相应位置,只是这类题当观测点(中心点)不在正中位置时,学生仍用题中的方向坐标确定位置便会出错,尤其是观测点在对角的四个方向,题中的方向限制了学生的空间思维。
(3)制作转动的“方向坐标”
根据“小红书”和“抖音”上的提示,可以使用不同的器材制作转动的“方向坐标”,有用冰棒棍制作的,有用铁丝制作的,也有用纸折叠的,这些“方向坐标”有一个共同点,中心是镂空的,方便学生移动观察各个位置,缺点是这类“方向坐标”较大,不便于携带,也不便于随用随制作。
(4)透明的“方向坐标”
这类“方向坐标”是采用一张透明塑料小卡片,使用马克笔在上面标出八个方向,当学生的观测点有变动时,可将此类“”方向坐标”放到观测点上,学生便会快速找出相应位置。由于此类“方向坐标”小巧,可将其放入到文具袋里,另外中间部分透明,移动观测点时,学生能清晰的看出各个位置和方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此类题的出错率。
二、《位置与方向》中常用的技巧
(1)转动的“方向坐标”
当题目中出现面朝东,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这时只需要转动方向坐标,将上面朝东,便可以快速确定出另外三个方向,切记别转动学生(人、物品),也别让学生死记硬背,只需要让学生学会绘制方向坐标即可。可以按照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绘制,另外四个方向根据中心出发,东往北,东北,东往南,东南…多写几遍方向坐标, 便都会快速绘制出方向坐标。
(2)准确找出观测点
这类题的难点是无法找出观测点(中心点),这里有三步骤可以让学生快速找出观测点。一找题目中有方向性的关键字,如“在”和“从”,找到后将其圈起来。二将后面的建筑物或者物品等事物划上横线,便可确定出观测点。第三后面将透明的方向坐标放到观测点(中心点)上,观测点在哪,透明“方向坐标”放到哪.
(3)行走的路线
行走的路线,其实就是行走的“方向坐标”,人走到不同的位置,观测点就随着改变,这时“方向坐标”的位置也随之变动,此时只需将透明“方向坐标”放到人行走的观测点上,便可让学生在行走的过程中快速辨别出自己所处的方位和即将去的方位。
三、跨学科主题教学
在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1课时《运动和位置》中,里面的探索活动4,“想把自己在校园中的位置告诉同学,该怎么说?”这个活动的设置和数学新课标(2022版)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寻找“宝藏”相切合,均是通过方位描述出物体所在的位置,可以将这两节课融合在一起,形成跨学科主题教学。四、核心素养下的思政渗透
在数学新课标(2022版)前言中明确指出,“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同时也多个地方强调立德树人、坚持德育为先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能很好的诠释价值观的体现,传统文化的渗透。本单元需要借助的教具指南针,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早于西方一千多年,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大发展。通过指南针的介绍,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正所谓“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很多教师常常以做题来量化学生成果,确忘了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培养发展中的人。只有渗透“无用之用”,发现其特点,将小“无用”升华为“大有用”,便能得其精华。正如这小小“方向坐标”,隐藏着大大学问,一个“方向坐标”不仅与新课程理念联系紧密,更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