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影响

作者

杨金翚

北京卓识网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00192

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个人信息在网络环境中的安全问题愈发严峻。本文深入剖析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影响,通过分析其重要性与作用机制,提出提升教育成效的策略,为增强个人信息保护能力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南。

关键词: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个人信息保护;作用机制;教育策略

一、引言

在数字化浪潮中,个人信息贯穿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从日常网络购物、社交互动,到金融交易、政务服务,其收集、存储、传输和使用无处不在,不仅是个人隐私的关键部分,更是现代经济体系高效运行的基础数据资源。以电商购物为例,消费者的姓名、联系方式、收货地址等信息被平台收集,用于商品配送与客户服务;金融机构掌握用户的资产信息、交易记录,以此评估信用风险并提供金融服务。

二、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及作用机制

(一)应对网络威胁与弥补技术短板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网络威胁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恶意软件、网络钓鱼、漏洞利用等层出不穷,普通用户防不胜防。恶意软件如新型勒索病毒,通过加密用户设备中的重要文件,向用户索要赎金;网络钓鱼攻击手段愈发隐蔽,攻击者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精准仿冒合法机构的邮件、短信,诱骗用户提供个人信息。虽然防火墙、加密技术等在个人信息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技术防护存在局限性。防火墙难以应对内部网络攻击和利用合法端口的恶意通信,如内部员工滥用权限访问敏感信息,防火墙难以察觉;加密技术存在密钥管理困难和算法被破解的风险,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传统加密算法面临被破解的威胁,且技术更新速度跟不上网络攻击的发展。网络安全意识教育能从人的层面弥补技术不足,帮助用户了解常见网络威胁,在日常网络活动中保持警惕,主动规避风险。通过教育,用户能识别网络钓鱼邮件的特征,如发件人邮箱格式异常、邮件内容存在语法错误、要求点击不明链接等,从而避免上当受骗。

(二)知识传授与认知提升

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向个人传授网络协议、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等知识,帮助个人了解网络通信原理、信息传输过程,认识加密技术的重要性,学会选择合适加密方式,了解不同身份认证方式的优缺点,设置强密码、使用多因素认证,提升个人账户安全性。以网络协议为例,了解 TCP/IP 协议的工作原理,能让用户明白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路径,以及如何防范基于协议漏洞的攻击。在数据加密方面,教育用户区分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适用场景,如对称加密适用于大量数据的快速加密传输,非对称加密则常用于身份认证和数字签名。同时,让个人了解个人信息在网络中的存储、传输和使用方式,认识信息安全风险,提高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视程度。个人信息在网络中存储于数据库时,可能因数据库管理员权限管理不当,导致信息被非法访问;在传输过程中,若未采用加密传输,信息易被窃取。

(三)行为改变与习惯养成

在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引导下,个人能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如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换,不随意连接公共Wi-Fi,避免在公共 Wi-Fi下进行敏感信息操作,谨慎点击陌生链接。设置强密码时,应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长度不少于12位,例如“Abc@12345678”。定期更换密码,建议每3-6个月更换一次,可有效降低密码被破解的风险。在公共场合,如咖啡馆、机场等,公共 Wi-Fi 安全性低,攻击者可通过中间人攻击获取用户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因此应避免在公共Wi-Fi下进行网上银行转账、登录重要账号等操作。谨慎点击陌生链接,当收到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内含链接,且内容涉及中奖、账户异常等信息时,应先核实信息真实性,可通过官方客服电话进行确认,切勿盲目点击。这些习惯能有效降低个人信息泄露风险,长期坚持可形成本能的安全意识,在各种网络场景中下意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三、提升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效果的策略

(一)优化教育内容与方式

教育内容应贴近实际生活,融入最新网络安全事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采用案例分析、漫画、动画等形式,提高学习者接受度。例如,以某知名电商平台数据泄露事件为案例,详细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预防类似事件,让学习者深刻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制作网络安全知识漫画,将复杂的网络安全概念以生动形象的漫画形式展现,如用漫画展示网络钓鱼的过程,使学习者更容易理解。教育方式应多样化,线上课程提供便捷灵活的学习途径,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如慕课、网易云课堂等,开设网络安全意识教育课程,学习者可随时随地学习;线下讲座邀请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分享最新的网络安全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互动游戏让学习者在游戏中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实际操作和应对风险能力,如开发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游戏,设置不同难度等级的关卡,涵盖网络安全的各个方面知识。

(二)强化社会与家庭的协同教育

网络安全意识教育需全社会共同参与。学校应将其纳入教学体系,从小学阶段开始,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主题班会等形式,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素养。例如,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设置简单的网络安全知识章节,教授学生如何保护个人隐私,不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在中学阶段,开设网络安全拓展课程,深入讲解网络攻击原理和防范方法。企业要对员工进行网络安全培训,防止因员工疏忽导致信息泄露和网络安全事件。定期组织员工参加网络安全培训课程,内容包括数据保护政策、安全操作规范等。社区可组织宣传活动,如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举办安全知识讲座等方式,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如与孩子约定上网时间,监督孩子的网络行为,教育孩子不随意在网上透露个人身份信息。通过各方协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网络。

(三)建立长效教育机制

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是长期过程,需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根据不同群体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和课程体系。对于普通网民,定期开展基础网络安全知识培训,如每季度举办一次线上直播讲座;对于企业员工,根据岗位需求制定个性化培训计划,如对涉及数据处理的岗位,开展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培训。持续更新教育内容,以适应网络安全形势变化和新技术发展。随着5G技术的普及,及时更新教育内容,讲解5G网络环境下的安全风险和防范措施。建立评估和反馈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在线测试、实际操作考核等方式评估教育效果,根据结果调整教育策略,不断改进教育质量。例如,在培训结束后,通过在线测试检验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学习者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调整后续培训内容。

四、结论

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对个人信息保护影响深远,通过知识传授、行为改变和能力培养,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水平。面对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需持续优化教育策略,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提高教育效果,为个人信息安全提供坚实保障。未来,随着网络技术进一步发展,如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需不断探索实践,适应新的网络安全形势,确保个人信息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得到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张金丹.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教学建设研究[J].办公自动化,2025,30(02):82-84.

[2]扈东雪.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调查研究——以吉林某高校为例[J]. 国际公关,2024,(17):164-166.

[3]刘亚.初中信息技术课上的网络安全教育[J].教育,2024,(18): 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