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程造价超支的常见原因及有效预防措施

作者

吴玲

重庆九街尚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工程造价超支是工程项目建设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和顺利实施。本文通过对工程造价超支的常见原因进行深入剖析,从项目决策、设计、施工及管理等多个环节入手,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旨在为工程项目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管理方法,以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提升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工程造价;超支原因;预防措施

一、引言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合理的工程造价能够确保项目在预算范围内顺利推进,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工程造价超支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会给项目投资方带来经济损失,还可能导致项目进度延误、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影响项目的顺利交付和后续运营。因此,深入研究工程造价超支的常见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随着工程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复杂度的日益提高,工程造价的构成和影响因素也变得更加复杂。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在应对这些变化时逐渐显露出局限性,难以有效预防工程造价超支的发生[1]。因此,需要从更全面、系统的角度出发,对工程造价超支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适应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需求。

二、工程造价超支的常见原因

2.1 项目决策阶段的问题

项目决策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源头,决策阶段的失误往往会对后续的工程造价产生深远影响。在项目决策阶段,投资估算不准确是导致工程造价超支的重要原因之一。投资估算需要综合考虑项目的建设规模、技术方案、设备选型、建设标准等多方面因素,但由于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科学的估算方法,投资估算可能与实际造价存在较大偏差。同时,项目规划不合理也会增加工程造价。项目选址不当可能导致土地成本增加、交通不便增加运输成本等;项目功能定位不准确可能导致后期设计变更频繁,从而增加工程造价。

2.2 设计阶段的不足

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但在实际工程中,设计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工程造价超支。一方面,设计深度不够,设计文件中对工程内容的描述不够详细,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大量的设计变更,从而增加工程费用。另一方面,设计人员缺乏经济意识,在设计过程中过于注重技术指标,忽视了工程造价的控制。 ,在选择建筑材料和设备时,未充分考虑性价比,选用了价格过高的材料和设备,导致工程造价上升。此外,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的沟通不畅,也可能导致设计方案不能完全满足建设单位的需求,进而引发设计变更,增加工程造价。

2.3 施工阶段的风险

施工阶段是工程造价形成的主要阶段,也是风险集中的阶段。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对工程造价有着直接影响。若施工单位技术落后,施工工艺不合理,可能导致施工效率低下,工期延长,从而增加人工成本和设备租赁成本。同时,施工单位管理不善,如材料浪费严重、施工现场混乱等,也会导致工程造价增加。另外,施工过程中的不可抗力因素,如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等,也可能导致工程变更和成本增加。自然灾害可能损坏已建工程,需要进行修复和重建,从而增加工程造价[2];政策变化可能导致环保要求提高,施工单位需要增加环保措施和投入,进而增加工程成本。

2.4 管理阶段的漏洞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不善是导致工程造价超支的重要原因之一。合同条款不严谨,对工程价款的结算方式、支付条件、变更处理等规定不明确,容易引发合同纠纷,导致工程造价增加。同时,工程变更管理不规范,随意变更工程内容,且未对变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严格审查,也会导致工程造价失控。此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造价监控机制,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工程造价偏差,使得造价超支问题逐渐积累和扩大。

三、工程造价超支的有效预防措施

3.1 强化项目决策阶段的管理

在项目决策阶段,要加强市场调研,充分收集项目相关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和政策信息,为投资估算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采用科学的投资估算方法,如指标估算法、类比估算法等,并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同时,要进行全面的项目规划,综合考虑项目的选址、功能定位、建设规模等因素,确保项目规划的合理性。通过多方案比选,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项目方案,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造价。

3.2 优化设计阶段的工作

在设计阶段,要提高设计深度,确保设计文件详细、准确地描述工程内容,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加强对设计人员的经济培训,提高其经济意识,使其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工程造价的控制。推行限额设计,按照批准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确保各专业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建立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及时解决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建设单位的需求。

3.3 加强施工阶段的控制

施工单位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合理的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制定严格的材料管理制度,减少材料浪费;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和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要做好施工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工作,对可能出现的不可抗力因素进行提前预判,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购买工程保险,将部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以降低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工程造价增加。

3.4 完善管理阶段的机制

在项目管理阶段,要加强合同管理,制定严谨、规范的合同条款,明确工程价款的结算方式、支付条件、变更处理等内容,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建立健全工程变更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对变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变更后的工程造价在可控范围内。同时,要建立有效的造价监控机制,定期对工程造价进行核算和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造价偏差[3]。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如工程造价管理软件,对工程造价进行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提高造价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结论

工程造价超支是工程项目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项目决策、设计、施工及管理等各个阶段常见原因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工程造价超支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预防造价超支的发生,需要从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出发,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在项目决策阶段,要注重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和项目规划的合理性;在设计阶段,要提高设计深度,加强设计人员的经济意识,推行限额设计;在施工阶段,要提高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在管理阶段,要加强合同管理和工程变更管理,建立有效的造价监控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随着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工程造价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程项目建设需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工程造价的精准预测和智能管理,为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董仓.工程造价中的预算超支问题分析[J].散装水泥,2024,(04): 117-119.

[2]李莹璐.建筑工程造价超支的原因与措施探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3,(08):95-97.

[3]李建芳.建筑工程造价超出预算的原因与控制初探[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1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