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

李益群

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太和镇中心学校

摘要: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引言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作为个体核心素质之一,既体现了智力特征,又反映了精神状态。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视为重要教学任务,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并辅以有效的教学启发和引导,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创新能力的时代要求。当前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无论是在科技领域还是在各类职业岗位上,创新能力都成为衡量一个人职业素养的重要标准。作为未来职业生涯的预备阶段,教育应积极响应社会需求,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目标之一。数学作为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责任。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还能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提出创新解决方案,增强职业竞争力。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缺乏对教材的灵活整合。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教材整合缺乏灵活性。首先,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相对偏低,整合的教材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求。教学内容和进度通常受到课程大纲和标准化考试高要求的影响,使得教师在教材调整方面受到一定限制。在教材整合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教材的依赖性较强,认为教材内容是固定不变的,教材改编的积极性不够高。部分教师在教材内容的整合方面时间不足,只能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整合教材,体现不出教材整合的灵活性。另外,部分教师依然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仅关注教材内容的覆盖,应用方式不够灵活。

三、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结合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改进教学方法

在核心素养指向下,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更要发展高阶思维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逻辑推理、问题解决、抽象概括和归纳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核心素养特别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师应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从而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项目任务,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在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机会.通过创设探究性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并在小组合作中分享和交流思路,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数学实验、项目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成就感和创新意识。

2.通过数学练习提升创新能力

一是设置开放式习题,点燃学生的创新热情。为了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可以设置探索性的习题,以引领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开放性练习题的本质在于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能够脱离单一的答案束缚,寻求多样化的解题途径。这类题目鼓励学生跳出常规思维,从多元视角审视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多种解决方案的数学题目,以激励学生探索各种解题途径。此种训练方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并引导他们逐步形成独有的数学感知力,从而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借助数学建模,提升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数学建模涉及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并通过数学方式解答。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数学建模活动,培养并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需要以现实问题为起点,通过概括、假设等过程,将实践问题提炼成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原理求解。该过程不仅能激活学生的逻辑思维,还能让他们在解决现实问题时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进而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也可以挑选一些和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如预算安排、最佳路线选择等,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教师应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深入探索,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中,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如此,才能焕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例如,在教授“平行与垂直”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窗户、文具盒、黑板等生活中的实物,思考这些物品中有哪些平行和垂直的线条。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平行与垂直相关的图形,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和思考,主动探究图形中的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特点,使学生具备主动探索意识,教师进一步总结并概括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熟练掌握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主动探究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并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实现问题的创新,达到提高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结语

数学教学改革应紧密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核心目标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等措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主探索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顾红梅.基于项目学习模式下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策略探究[J].数理天地:(小学版),2024.(20):98-100.

[2]王惠芬.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28):118-121.

[3][1]许钧博,朱华英,阎然,等.同伴教学的历史溯源、研究动态与热点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心理月刊,2024,19(18):66-71.DOI:10.19738/j.cnki.psy.2024.18.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