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风险识别与防控措施研究

作者

陈华

浙江省青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浙江省丽水市323900

摘要:高层房屋建筑是现代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城市基础建设的体现,更是人们生产、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的重要场所。然而高层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安全风险,因此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对于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安全风险的来源及影响入手,针对施工过程中安全防范的方法进行探讨,从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现场管理三个方面出发提出相关对策,以期提高高层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高层房屋建筑;安全风险识别;施工安全防控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天际线中。然而,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风险,如高空坠落、机械故障、火灾等,这些风险严重威胁着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对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风险识别与防控措施进行研究,为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安全风险的来源及影响

(一)人员风险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人员涉及到的安全问题较多,如在危险区域工作、高空作业、电气安全、气体中毒等危险;同时,人员的素质、技术水平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对于技术不熟练、注意力不集中的人员,更容易出现事故。人员风险是高层建筑施工中最直接、最难以预测的风险之一。由于施工人员在高空作业,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往往十分严重。此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操作不规范也是导致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二)设备风险

高层建筑施工机械多、复杂、工作条件复杂,加之设备存在保养不良、不合格、老旧等情况,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电动升降机、塔吊、飞挂脚手架等设备使用不当或者维护不到位都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设备风险是高层建筑施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风险。施工机械的使用和维护状况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的安全。如果设备存在故障或维护不当,很容易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故障,导致事故发生。

(三)现场管理风险

施工现场是公共场合,人员较多且流动性大,管理上比较困难。施工过程中很多细节问题需要重视,如安全标志标识、现场卫生、用电用气安全等方面。如果在相关现场管理规定上存在漏洞或者不完善,容易导致不必要的损失。现场管理风险主要源于施工现场的复杂性和流动性。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存在多种安全隐患。如果现场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此外,施工现场的卫生和用电用气安全等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风险点。

三、安全风险识别方法

(一)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PHA是一种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旨在通过识别和分析潜在危险源,确定潜在危险可能导致的后果,并评估这些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PHA可以帮助识别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潜在安全风险,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二)危险度分析

危险度分析是通过评估潜在危险源的严重性和可能性,来确定危险的程度。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确定哪些风险需要优先考虑,并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指导。

(三)故障模式影响及严重度分析(FMECA)

FMECA是一种故障分析方法,旨在通过分析系统或设备的故障模式、故障原因和故障影响,确定潜在故障对系统或设备的影响程度。FMECA可以帮助识别高层建筑施工中设备故障可能导致的安全风险,并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四)事故树分析(FTA)

FTA是一种逻辑分析法,用于辨识和评价系统的危险性,并按照故障事件的逆过程,以演绎的方法探讨其直接和间接原因,研究各事件间的逻辑关系。FTA可以帮助分析高层建筑施工中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路径,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指导。

(五)事件树分析(ETA)

ETA是一种事件分析方法,用于描述一系列事件或决策的可能结果。通过绘制事件树,可以分析不同事件或决策对系统或设备的影响,从而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ETA可以帮助识别高层建筑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事件及其后果,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四、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一)人员管理

1.提高人员安全意识

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让施工人员认识到“安全至上”的理念。加强培训的理论性、操作性和示范性,使施工人员真正理解和掌握安全生产标准。培训内容应包括高处作业安全、电气安全、防火防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2.加强人员管理

建立健全施工人员管理制度,明确施工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评估,确保他们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对于技术不熟练、注意力不集中的人员,要进行重点培训和辅导,以提高他们的安全操作能力。

3.落实救援预案

加强施工现场的应急救援工作,制定和落实具体的安全救护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快速和高效地完成施工现场的安全救护工作,降低伤亡和损失。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施工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设备管理

1.机械装备的保养和维修

对于高层建筑的施工机械,需要按照规定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修,确保机械的完好使用。建立设备保养和维修制度,明确保养和维修的周期和内容。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故障隐患。

2.机械设备的质量评估

对于使用多年的施工机械,需要对机械的性能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检测,确保机械的质量符合要求。对存在安全隐患或不合格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更换或维修,以降低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或危险的风险。

3.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对于机械操作人员,要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和考核,并落实到位。确保机械的使用能够保证工作安全并符合相关规定。培训内容应包括设备的操作规程、安全操作注意事项以及应急处理措施等。

(三)现场管理

1.安全检查

对施工现场进行规范、定期的安全检查,查出问题及时整改,防止安全隐患的产生和发生。制定安全检查计划,明确检查的内容和周期。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并跟踪整改情况,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2.安全标准化管理

制定和严格执行施工现场的标准化安全管理制度,对施工现场的各种安全规范、管理模式进行检查和监控。制定和完善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项安全标准和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确保各项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得到有效执行。

3.建立施工资料档案

制定施工资料完整、可靠、准确、及时的记录,如安全检查记录、安全事故记录等,方便后续施工和资料保存,为安全管理提供方便和依据。建立施工资料档案管理制度,明确档案的分类、归档和保管要求。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和整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五、结论与展望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风险识别与防控措施研究对于提高施工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科学的风险识别方法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随着高层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施工环境的不断变化,新的安全风险不断涌现。因此,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安全风险识别与防控措施,以适应新的施工环境和挑战。

未来,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进一步提高安全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防控措施的有效性。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施工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利用大数据分析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等。

参考文献

[1]朱辉煌.高层建筑玻璃幕墙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分析[J].四川水泥,2024,(11):151-153.

[2]陈晓旭,何华拓,陈兆荣,等.高层建筑停建续建施工变形分析[J].施工技术(中英文),2024,53(21):139-142.

[3]李克勤,陆立宇,文学,等.超高层建筑屋面动臂塔机基础安装施工技术解析[J].建筑机械,2024,(1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