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对应用型高校凝聚专业特色的促进作用
叶文妍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市 201620
摘要:本文聚焦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对高校专业建设的积极促进作用。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为例,本文介绍了人才质量社会评价的过程和方法,肯定校外行业企业专家的反馈对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凝聚专业特色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 专业特色 翻译专业
中国高校本科专业才人培养质量达成度评价的具体时间可以追溯到2003年。当时,中国教育部发布了《高等教育本科专业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暂行办法》,该文件规定了高校本科专业教育评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年度人才培养质量达成度评价由五部分组成,分别为1.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评价;2.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性评价;3. 专业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4. 专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 5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在这个五个评价指标中,前四个评价指标主要涵盖学校内部的教育活动,由校内人员制定和完成评估。
近些年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适应产业变革,体现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将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作为自己的定位和目标,决定加快推进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在此背景下,第五个指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的重要性突显了出来。首先在人才质量培养社会评价中,专业、学院和学校可以吸纳到社会行业企业参与,倾听到实业界的声音。其次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链接校内与校外、学校与企业,是实现学校、行业、企业协同办学、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的重要路径。最后“缺少行业企业等相关社会人士的参与考察,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否适应社会的需求很难得到把关。”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翻译专业成立于2016,是学校最年轻的专业之一。响应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定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翻译专业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时候把凝聚专业特色放在首要位置。 因为第一,凝聚专业特色有助于专业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和提供相关专业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第二,凝聚专业特色有助于高校与相关产业建立更紧密地练习,促进产学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增强其实践应用能力。第三,凝聚专业特色对于一个学校能否在翻译人才培养竞争中脱颖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翻译专业经过对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几轮的论证和修订,把“交通运输方向的科技翻译”定为自己的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翻译基本理论为主线,把适合翻译专业运行规律的语言基础知识、英汉口笔译和交通运输翻译作为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支点,强化交通运输方向的科技翻译人才的培养.”2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中体现出专业特色,使专业特色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获得明确的表达并非易事。 “翻译专业在国内国外都是起步较晚的新兴专业,其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保障措施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争论,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仍然是摸着石头过河。”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翻译专业在建构课程体系中对建构特色课程模块和特色翻译课程群、翻译课程设置与本地化企业行业对接等方面一直进行着探索。本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以凝聚专业特色为切入点,对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提出了兼具专业性和实操性的意见。
1.本次翻译专业社会评价报告涵盖的评价范围
本次社会评价涉及到的社会主体主要包括以往翻译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学生家长,毕业校友和翻译企业。
2.本次翻译专业社会评价报告采用的评价方法
本次社会评价的评价方法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咨询研讨(线上会议)两种形式。
3.评价内容
本次翻译专业人才质量社会评价分为翻译专业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合理性的社会评价、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评价和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绩效评价三部分。
3.1翻译专业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的合理性社会评价
本次翻译专业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的合理性社会评价采用了咨询研讨的方式,邀请了上海瑞科翻译有限公司、上海世语翻译有限公司和上海策马翻译有限公司三家行业代表,通过线上会议对我专业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进行定性评估。意见如下:
上海世语翻译有限公司代表认为培养方案中的专业特色定位与当下行业中的重要业务类型相吻合,符合当下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趋势;上海瑞科翻译有限公司代表提出专业特色还可以进一步细化的重要建议,以便进一步促进专业特色在课程体系中的落地。
3.2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评价
本次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评价采用了咨询研讨的方式,除了上文提到过的三家行业代表外,还邀请了学生家长代表黄先生和毕业生校友代表周女士参加线上讨论会,对人才培养过程,包括课程体系、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培养目标达成情况,以及课程教学、实习实训、就业服务、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定性评价。意见如下:
上海策马翻译有限公司代表高度认可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尤其是其中的专业课程设置,建议是否可以在此基础上再加入同声传译的课程。
家长代表黄先生非常感兴趣本专业课程体系中有关人文素养,尤其是中文素养的课程,认可课程体系体现出的对培养学生人文基本素养的重视。
校友代表周女士回顾自己的就学生涯,认为课程体系中提供的有关国际商务和行业背景知识的课程非常有用,但是自己当初没有重视。她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这些课程使用场景的想象,加强学生对这类课程的重视程度。
3.3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绩效评价
人才培养绩效评价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以及对毕业生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满意度、职业发展轨迹等方面评价。本次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绩效评价主要针对毕业生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满意度的评价,采用发放电子问卷的方式。电子问卷共有两种题型,为分数值尺度题和问答题。分数值尺度题共4题,有4个评价指标,分别为毕业生思想政治素质、毕业生工作态度、毕业生专业技术能力和总体满意度。答题者可从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量度里选择。问答题为综合评价。
从问卷结果来看,毕业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态度两项的优秀率为百分之百,毕业生专业技术能力与总体满意度的优秀率为87.5%。
总结
在本次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社会评价中,行业专家对翻译专业凝聚专业特色的建议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专家肯定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翻译专业对培养目标的定位,把“交通运输方向的科技翻译”定为自己的专业特色,符合当下的行业需求。同时专家建议将“交通运输方向”进一步细化,以求在特色课程模块和特色课程群中得到更加明显的体现,让专业特色在课程体系中切实落地。
参考文献:
[1]韩伏彬。大学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年第14期, 51页。
[2]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务处编。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方案2022版。
[3]杨树为。本科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创新研究——以忻州师院外语系翻译专业为例,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 39(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