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互联网+”的门诊护理延伸服务模式探索
夏慧怡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 400000
1.引言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推动医疗护理工作创新,“ 互联网 +′′ 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融合,是门诊护理服务的机遇,以往门诊护理的时间、空间、信息传递有限,患者个性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互联网 +′′ 信息化不仅能解决以上问题,还能整合优质医疗服务资源,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在医疗护理领域进行“ 互联网 +′′ 的延伸服务模式探索,可弥补既往的医疗护理服务不足,帮助患者及照护者通过智能化、便捷化、高效化的服务提高自身服务能力,满足服务连续、延伸的需求,理延伸服务及潜在价值,对今后护理服务模式的探索有指导意义。
2.“ 互联网 +′′ 在门诊护理延伸服务中的应用形式
2.1 在线健康咨询与护理指导
医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实现了患者随时健康咨询、护理指导,突破了护理服务的时间、空间局限,如:患者利用医院网站健康咨询栏目、微信公众号,向护士提问,护士即时解答,满足患者随时健康咨询需求,针对患者具体患病状况提供针对性护理指导。在互联网平台上发布健康科普类、护理技能技巧类文章,提升患者自我健康管理与护理水平,如文献报道,开展互联网线上服务,实现视频问诊、图文咨询,让患者不出家门即可获取医学专家指导,提高护理服务的延续性、可及性[1]。
2.2 移动端 App 功能应用
移动端App 在门诊护理延伸服务中的使用比较普遍,其具有多项功能,为患者就诊、自我管理提供了方便。移动护理预约服务,患者通过 App 选择预约服务项目和时间,免去排队等候,减少患者等待检查结果的时间。移动检查结果查询服务,患者通过 App 对检验、检查的结果进行查询,减少了等待检查结果的时间。移动用药提醒服务,通过 App 提醒患者按时服用药物,提高患者用药的疗效与依从性[2]。上述服务功能的实现均需要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的支持,也是“ 互联网+” 在门诊护理延伸服务中的体现。据报道,运用移动客户端对门诊服务流程进行优化,患者挂号、缴费等流程等候时间显著减少,提高了服务效率。移动端 App 是门诊护理延伸服务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3.“ 互联网 +′′ 门诊护理延伸服务模式的积极影响
3.1 提高患者满意度
基于“ 互联网 +′′ 的门诊护理延伸服务模式方便服务、及时沟通,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延伸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比如在患者护理工作中,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时服药控制血压,基于“ 互联网 +′′ 的延伸护理服务平台,患者可以方便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沟通不存在任何障碍,让患者接受满意的医治护理服务。线上卫生咨询、护理指导,能够让患者时时得到专业人员的咨询服务,避免空间、时间限制导致患者无法获取信息完全对称的情况,从而让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提升。
3.2 优化护理流程
“ 互联网+” 技术的应用,使得门诊护理服务流程更加简单,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提高护理效率。门诊传统流程中,患者通常需要消耗大量时间进行排队挂号、缴费、取药等,以互联网为基础的门诊流程优化设计,使得患者通过使用移动客户端进行预约挂号、移动缴费等,使挂号、缴费、取药等流程更加省时。如公立医院门诊流程优化,患者就诊流程中,挂号、缴费、取药等流程更加简短,患者满意度提高,智能导引和挂号就诊前的在线建档等功能,缩短了患者等待时间,就诊流程优化的效果更好[3]。
3.3 提升护理效率
借助信息技术,护理工作实现了合理配置护理资源,整体提升了护理效率的“ 互联网 +′′ 门诊护理延伸服务模式,通过构建“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的延伸护理服务平台,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例如:在慢性病患者护理管理工作中,“ 互联网 +′′ 的流水线式工作模式,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每一位患者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远程健康监测,避免护理人员人力浪费,提高护理服务的可及性。
4.“ 互联网 +′′ 门诊护理延伸服务模式面临的问题
4.1 技术层面难题
“ 互联网 +′′ 门诊护理延伸服务模式中,患者个人的健康信息传递与储存同样也面临着信息安全隐患与隐私保护问题,网络在线咨询、手机 App等平台的出现,使得患者个人信息、病例、诊断等通过互联网网络传递,并储存在网络服务器中,面临着被黑客攻击、非法访问等安全隐患,信息可能会面临泄漏、篡改等问题,平台间的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存在潜在隐私保护风险。
在线平台/移动端 App 系统稳定性对“ 互联网 +′′ 门诊护理延伸服务模式运行起保障作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服务器压力大,或者系统运行压力大、网络不稳定等其他原因引起的系统崩盘、卡顿(如同时期患者大量登录在线平台/移动端 App 等)造成系统响应速度慢甚至无法正常使用,使患者就医体验差、就医效率低;系统更新不科学、系统维护不合理等引起的系统不兼容现象,使服务无法持续可靠运行。如何使系统能稳定承受高并发访问,降低系统失稳率,是“ 互联网 +′′ 门诊护理延伸服务模式运行的技术难点。
4.2 人力资源问题
传统护理主要是护理人员进行沟通、操作来对病人进行护理,而“ 互联网 +′′ 下门诊护理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比如操作线上平台、移动App 来对患者进行管理、指导。部分护理工作人员特别是年龄较大护理工作人员对互联网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较慢,不能快速掌握互联网新技术,影响服务水平和质量,也影响患者对新技术模式的信任。如何提升护理人员互联网技术是影响门诊护理延伸服务模式实施的因素。
6.应对“ 互联网 +′′ 门诊护理延伸服务模式问题的策略
6.1 加强技术保障
在“ 互联网 +′′ 门诊护理延伸服务中要注重数据安全及数据隐私保护。为确保患者个人健康数据的安全,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可采取数据加密技术,将个人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避免数据泄露。通过建立安全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系统中的安全风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提高安全性。针对在线平台和移动 App 系统中存在的崩溃、卡顿等问题,需要优化系统架构。优化系统架构,提升服务器性能,采用负载均衡技术,增加系统稳定性,确保系统不间断服务。
6.2 开展护理人员培训
护理人员是互联网 +i 门诊护理延伸服务模式的实施主体,其对互联网技术的掌握是模式能否实施的关键所在,所以对其进行培训具有必要性。培训内容应涵盖互联网技术的相关知识,如:电子健康档案运用、在线咨询平台运用等,对护理人员开展在线交流方式培训,使其更好地与患者进行交流等。培训方式可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模式,线上可通过视频学习、观看课程,线下开展讲座、案例讨论等训练其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培训,提高其服务能力,提升其接受服务模式新事物的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郑军;陈虹;张文君;孙秀云;韩芝;徐骏;宝磊;崔有文.基于“ 互联网+”医护联动延伸服务模式的构建及实践效果[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3,34(4):570-574.
[2]陈锦秀.门诊高血压患者延伸护理中行“ 互联网 +′′ 对高血压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1,11(12):88-89.
[3]李燕梅;林岩;陈春英;杨成;马红利.“ 互联网 +′′ 延续护理服务模式构建在三级综合医院的实践研究[J].科学与信息化,2021,(29):18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