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策略研究
杨雯 王楠楠 王媛 雷宇帆
渭南师范学院 714009
摘要:华县皮影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面临传承断裂和观众流失的挑战。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观察、问卷调查等手段,探讨了其传承现状及数字化保护与创新传播策略。研究发现,数字化技术如高清摄像、3D扫描、VR/AR等为皮影戏的保存和传播提供了新途径。音频与二维码结合、新媒体推广等策略提升了传播效果和受众参与度。未来,华县皮影需结合现代科技,创新剧目内容,拓展传播渠道,并通过教育推广和社区活动增强文化认同感,推动这一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
关键词:华县皮影、数字化保护、创新传播
一、引言
华县皮影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已有数百年历史,是陕西重要的文化符号和中国皮影戏的代表之一。它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皮影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华县皮影不仅体现了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还承载了历史知识和民间智慧的传播功能。其艺术价值体现了多种形式的融合,为研究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提供了珍贵资料。
本研究旨在分析华县皮影的传承现状,提出保护策略。通过数字化技术(如高清摄像、3D扫描、VR/AR等)保存与展示皮影艺术,结合新媒体推广等方式提升传播效果。同时,教育推广可增强文化认同感,推动华县皮影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实现可持续传承。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平台,以“华县皮影”“传承困境”为关键词,收集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及视频,了解其历史、特色与传播情况。同时,线下前往图书馆、书城查阅典籍、专著,并深入华县采访当地居民、艺人及文化工作者,挖掘民间故事与技艺传承细节。最后,系统整理线上线下资料,为研究提供支持。
2.实地观察法:研究前期,团队与华县文化部门、皮影传承机构沟通,制定考察计划,选择皮影戏演出旺季及民俗节庆期间开展调研。深入华县,选取代表性皮影艺人、戏班、传承人及爱好者作为观察样本,通过现场观察、访谈交流等方式收集数据,并妥善保存影像、文字记录,确保数据完整性,优化研究效果。
3.问卷调查法: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向社会大众发放与皮影研究相关的问卷,为研究提供客观数据支撑。设计问卷《社会各群体对华县皮影的了解程度》,聚焦不同群体对皮影的知晓度、熟悉程度及兴趣点,通过数据分析明确皮影复苏的关键方向与策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华县皮影的传承现状
1.传承链条濒临断裂
华县皮影传承出现断层现象。由于其是手抄本,目前留存下来的只有60本余本,而表演艺人相继去世,皮影演出的剧本剧目、乐器大量流失,大量剧本濒临失传[1]。受众群体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和儿童,存在局限性难以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2.华县皮影传承存在的机遇
通过将皮影戏与地方旅游资源深度融合,通过高清摄像、3D建模等技术,皮影戏的表演和制作工艺得以数字化保存[2]。并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吸引观众。结合动画、VR/AR技术,皮影戏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增强了观赏性和互动性[3]。
(二)华县皮影的数字化保护效果
1.华县皮影数字化保护现状
(1)华县皮影的数字化采集工作涵盖了影人、剧本、唱腔、表演技艺等多个方面。通过高清摄像、3D扫描等技术,对皮影戏的各个方面进行数字化记录,建立了详尽的数据库,实现了永久性保存[4]。
(2)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华县皮影的展示和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通过网站、数字博物馆、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华县皮影的艺术魅力得到了更广泛的展示[4]。
2.华县皮影数字化传播现状
(1)传播渠道也较为有限,主要依赖官方网站和少数社交媒体平台,受众覆盖面不足,难以触及更广泛的群体。
(2)现有的传播方式以单向传播为主,缺乏与受众的互动和交流,导致观众参与感不足,难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5]。
(三)华县皮影创新传播策略的实施
1.内容与技术创新:
增加对皮影制作工艺、历史文化背景、传承人故事等内容的深入挖掘和展示[5],将皮影戏与现代影视、动漫、小说等流行文化元素结合。音频与二维码结合为皮影戏传播提供便捷创意方式。通过录制剧目生成二维码附在作品上,观众扫描即可收听,打破时空限制,传播更灵活广泛,还可利用VR和AR技术提升沉浸感。
2.传播渠道创新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吸引更多观众。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展示皮影戏的精彩故事,提升皮影戏的曝光率和关注度。通过线上展览方式,向观众展示华县皮影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3.教育与传承创新
将皮影戏纳入学校教育体系,通过教学手段向学生普及皮影戏的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开展线上教学与指导,建立皮影戏的线上传承平台,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线上教学和指导。
四、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1.数字化保护的有效性
构建高质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原则,统一标准[6]。将皮影与最常见的二维码相结合,极大的拓宽皮影的传播范围,助于皮影艺术的传播,促进文化交流。然而,数字化保护也面临技术更新快、成本高等挑战,需要持续投入和专业维护。
2.创新传播策略的成功应用
华县皮影借助数字化技术扩大影响,结合二维码吸引观众,并通过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发布制作与表演视频,拓宽传播范围,增强观众参与感和兴趣。
(二)研究局限
1.市场需求小与现代文化冲击
受众群体老龄化与单一化,观众以农村中老年群体为主,年轻一代因娱乐方式多样化,对其兴趣缺失,导致演出市场大幅萎缩。
2.商业化与艺术价值的矛盾
皮影雕刻逐渐转向旅游纪念品市场,虽带来经济效益,表演功能被弱化,艺术原真性受损。
3.技术门槛与成本问题
数字化保护虽能扩大传播范围,但面临技术更新快、维护成本高、专业人才缺乏等挑战。
(三)未来展望
1.数字化与科技融合
通过高精度扫描、三维建模和VR技术永久保存并展示作品,利用AR技术让观众在移动设备上体验互动表演,增强参与感和趣味性。
2.创新剧目与跨界合作
可以将现代故事、动漫元素和科幻题材融入传统皮影戏中,使其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3.教育推广
通过在学校开展皮影艺术的教育推广活动,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认知。可以开发皮影艺术课程。
(四)结语
华县皮影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未来发展需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通过数字化技术、跨界合作、教育推广等多种策略的综合应用,华县皮影有望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我们应继续探索更多创新传播方式,进一步推动华县皮影的传播与发展,确保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续传承。
参考文献
[1] 韩焦,莫秀秀.陕西华县皮影调查[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3,(05):14-16.DOI:10.13867/j.cnki.1674-5442.2013.05.015.
[2] 王巍.新媒体时代腾冲皮影戏的数字化建设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7,3(24):48-49.DOI:10.16604/j.cnki.issn2096-0360.2017.24.021.
[3] 杨方琦,罗维亮.陕西东府皮影戏数字化发展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0,29(35):121-123.DOI:10.14018/j.cnki.cn13-1085/n.2010.35.218.
[4] 邹睿. 陕西华县皮影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D]. 陕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3.
[5] 马亚丽,叶林峰,牛宇,等.陕西华县皮影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J].文化产业,2024,(27):139-141.
[6] 拾丽莉.魅力新疆:绽放非遗之花[J].文化产业,2025,(05):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