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小学低段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策略
邹翔
浙江省义乌市高新区小学
摘要:体育课堂常规是保证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人教版一年级体育教材为例,分析了小学低段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原则、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对策,以期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段;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策略
引言:体育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在体育课上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小学低段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差,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尤为重要。教师应该从小抓起,采取恰当的策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一、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小学低段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持之以恒地进行培养。比如,在一年级上学期,教师可以着重培养学生按时到达运动场地、排队集合等最基本的常规;到下学期,再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倾听指令、遵守游戏规则等较高层次的常规。每堂课都要严格要求,久久为功,学生的课堂常规才能逐步养成。
(二)正面引导,及时反馈
养成教育要遵循正面引导的原则,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惩罚。面对学生的常规行为,教师要做到“四及时”:及时发现、及时表扬、及时纠正、及时评价[1]。比如,在“游戏比赛守规则”一课中,当学生能够主动遵守游戏规则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当学生出现违反常规的行为时,要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并在课后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只有恰当地反馈,才能让学生明确常规要求,自觉遵守常规。
(三)身教重于言教,润物无声
小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更容易受到直观教育的影响。教师要重视自身形象,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做学生的表率。作为体育老师,要穿着整洁得体的运动服,动作规范标准;讲话时态度亲切,语言文明;与人相处真诚礼貌,尊重他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其耳濡目染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体育精神,做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引路人。
二、当前小学低段体育课堂常规养成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重视不够,常规要求不明确
很多教师认为体育课“无纲无本”,不重视课堂常规的培养。上课时,只注重教学学生动作技能,而忽视了常规行为的指导。有的教师认为“体育课嘛,自由一些无妨”,对学生的随意行为听之任之,导致常规越来越差。还有教师提出的常规要求不明确,含糊其词,学生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无法形成行为规范[2]。
(二)教学方式单调,学生参与度不高
体育教学方式的单一化,是影响学生课堂常规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教师采用“三部曲”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点评。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度不高,很容易出现随意走动、东张西望等违规行为。
(三)重惩罚轻表扬,师生关系不融洽
一些教师在常规管理上“重惩罚,轻表扬”,对违规行为处罚过重,对守规行为则视而不见。长此以往,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故意对着干,与教师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师生关系的不融洽,使得教师的管理被学生抵触,常规管理陷入恶性循环。
三、小学低段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的策略
(一)制定明确的常规标准,形成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常规,使学生知晓常规要求的具体内容。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在体育教室里张贴常规标语,时刻提醒学生;利用多媒体制作常规口号朗诵操,在每堂课前集体吟诵;定期开展“最佳常规”班级评选,表彰先进个人等。人教版一年级体育教材第二单元就提到了“坐立行我最美”,教师就可以从“坐”“立”“行”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在体育课上做到“坐端正、立稳当、行轻盈”。明确具体的常规内容,才能形成人人皆知、个个遵守的行为规范。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提高体育课堂常规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创新教学形式,增加学生参与的环节。比如,可以在练习环节设置“你来当小老师”的角色扮演,让学生轮流担任小老师,示范动作要领。学生当了老师,就能更理解老师的不易,更自觉地遵守常规。又如,可以在游戏环节采用“分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会遵守规则。人教版一年级体育教材的第八节课“认识情绪”,教师就可以先带领学生做“表情操”,让学生猜猜老师表现了什么情绪,然后小组讨论并表演出不同的情绪,看哪组表现得最生动传神。寓教于乐的游戏竞赛,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形成自觉遵守常规的习惯。
(三)实施价值教育,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常规的养成归根结底要靠学生的自我管理。教师要开展丰富的德育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常规的意义和价值。如开展“运动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明星遵守规则的视频,感受运动员严于律己的体育精神;组织学生到高年级班级参观体育课,请优秀学长现身说法,鼓励学生向榜样看齐。同时,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及时解答学生的困惑。尤其是对于那些难以管理的学生,更要主动沟通,赢得他们的信任,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才愿意接受教师的常规要求。正如人教版体育教材第一单元所倡导的“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教师要在常规教育中渗透体育价值观,让学生形成“爱运动、讲规则、重团结”的体育品格。
结语:
常规是学生成长的基石,更是体育教学的生命线。作为体育教师,要善用教学智慧,创新教学形式,在常规养成的每一个环节都精耕细作,持之以恒。从小抓起,从严要求,久久为功,定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塑造终身受益的体育品格。让常规之花在体育的沃土上绽放异彩吧!
参考文献:
[1]董京俊,钱哲,尹纪娜,齐铭.简析小学低段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养成策略[J].青少年体育,2020(10):65-66.
[2]钱红霞.谈谈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教学常规的建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251-251.